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哥本哈根会议是不是该搞个火炬传递
[ 2009-12-10 8:24:00 | By: 周力之 ]
 

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话题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很多老百姓也都谈起来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但是,让人有些遗憾的是这个有192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为期两周的全球气候变化会议(09.12.709.12.18),也许是因为近期媒体的集中报道,更多的社会公众才有所了解。因为周边朋友中此前提及这个话题的人确实不多,而且目前即便是提及了,大多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似乎与个人的生活关联还不是很紧密。这在很多行为表现方面看得出来,如:始终如一地开车上班;开会或培训不带水杯,继续使用一次性水杯或瓶装水;快餐店送来的外卖照样是一次性筷子加塑料袋套装;下班后依然没有关闭显示器和打印机开关的习惯……这是本人工作、社交圈的一点体会。

 

最早与我提及哥本哈根会议的是一位基金公司的朋友,在上个月中旬(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约20多天)的一次聚会上就提到这个话题,但她主要提及的还是分析哥本哈根会议对碳货币受益的概念股的影响等等,与大家一起交流股票应如何投资等等,对地球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本身的关注显然低了很多。

 

我想,哥本哈根会议的目的除了各国领导人在全球减排和遏制全球变暖方面的讨论和讨价还价之外,更应该使大多数的社会公众有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进而形成更加环保、节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要实现这个目的,就不能仅限在会议期间了的媒体宣传和教育,需要更广泛的引导和宣传,需要更多模式的推广。在这方面,我想曾经引起普遍关注和参与的奥运会、全运会火炬传递仪式是很值得借鉴的。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火炬传递,使宣传的主题深入人心、关联到你我,大家将关于全球变暖的话题联系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单元,继而才能“人心齐泰山移”。

 

可能有人说,火炬是可燃性气体燃烧后,会排放二氧化碳,本身也不环保,那可否用北冰洋的冰块做成一个不断融化的世界地图冰雕来给世人宣传并传递警示呢?这样,参加根本哈根会议的人数就远不止其本身的参会人员了,全球有数十亿人可能都会感受到哥本哈根会议的脉搏,深刻体会到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危机感,从而将环保从每一个生活的点滴做起,这对人类的贡献可能比单纯的会议本身要更大。

 
 

发表评论:

    大名: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