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问卷调查题目,也不是询问您在春节期间是否也连带休了年假。
对于上班族而言,春节假期很明了,国务院每年都用明传电报的方式对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七大节日的公休及调休日期做出规定,政府、企事业层层传达落实。春节假期加上调休总共7天,这是个众所周知的常识。
然而,这7天仅仅是公众假期,或者说是形式上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上班的假期,如果加上一些在春节前可能的工作拖拉期,再加上春节后的状态调整期,其实每个人的春节假期时长不尽相同。
在春节前大概两周左右的时间内,笔者和公司内部、客户、合作方等的一些人员沟通时,不少人往往在提及具体实施方案或推进计划时,都自然不自然地加上这样一句:“这个事情年后(节后)我们再详细讨论、我们年后再定、我们年后再拿出新的方案、我们年后再做现场的实际调研、我们年后再召开专门的会议讨论、我们年后再提交新的报告、我们年后再签署合同……”。其实,这些事情中大多数是能在两三个个小时内商榷或实施完毕的,但因为心里有了“春节”这个节点、期盼或缘由,一些相对重要事情在春节前都变成了能缓就缓(听起来似乎在继续酝酿)、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不提交就不提交。其实,在长假前,一些人在形式上未放假而在心里上已经半放假,工作状态处于放假与上班之间,工作效率当然不会很高。笔者调查了几家呼叫中心的话务数据,虽然这与春节前的工作状态不能完全等同,但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参考性。如:某服务型呼叫中心的呼入话务量在春节前三天比正常值少了30%以上,在节后前两天比正常值也少了10—20%左右,而某销售型的呼叫中心在春节前两天呼入电话少了50%以上,春节前一天少了80%以上,节后前两天也少了20%左右。
春节前后,休长假的思想惯性也会前后延续,这期间电话也多、业务不忙,个体效率或者协同效率都大大降低。曾记得前几年,有一次一次五月八日上班后,有位同事第一句话是带着无限沮丧的口气讲“哎!下次要等到五个月后才能休长假了……”,一句话让人忍俊不禁,也引发大家对长假的留恋和期盼,这也算长假惯性在首个工作日的典型表现吧。
每个人在春节前后工作日里的表现、状态、效率不同,实际上相当于春节长假的时间不同,这也显示出每个人职业化程度和自律的不同。
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能认识到这个问题,何不在长假前后的适当时间里安排互动性较强的培训或团队活动呢?或给外地员工主动给出更长的假期呢?这样的安排比在工作繁忙期对业务的影响更小,也能引导和用好一些员工的“心里假期”,彼此效率也更高,感受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