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数据与云计算>>新闻详情

其实我们一直都不懂数据 ——基于场景需求的大数据多渠道应用

2014-10-31 10:15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林晓钢



一个客户的迷茫:你们懂我?

案例:一个客户带着急切的心情,在某电信运营商官网看了几款3G和4G的手机,其中不乏三星note3等知名高端品牌,但是看到标价后打了退堂鼓;于是他又到了另外一个网站碰碰运气,终于购买了质美价廉的努比亚X6。一周之后,电信客服电话致电上来,态度十分诚恳,信心满满地向该客户推荐note3,结果客户表示不需要,客服仍坚持不懈,又极力推荐了后备的几款高端品牌手机,客户无奈之下,只好回复“我已经买了新手机,谢谢”。

刨根揭底,其实,客户的需求已经很间接告诉我们了,奈何我们却失去了两个营销的机会,以下是客户潜在的纠结:

1、我的标签:虽然看了知名高端品牌但是没买,足见我比较穷,无优惠不购买,我明显是优惠高度倾向型。

2、我现在的需求:既然看的是3G、4G手机,那么我可能用3G制式的电信套餐,为什么不向我推荐4G套餐?有优惠的3G套餐也行。

3、动作太慢了:我一周前的手机需求,你一周后才找我,有点慢了……

企业的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数据挖掘”的概念充斥着电商企业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于是网络爬虫技术、数据集市等数据管理技术甚嚣尘上,多元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甚至贝叶斯模型等高深的数据建模都直接搬上了应用。但是一直以来,做业务的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做数据的不知道数据会怎么用,数据挖掘常用于临时性项目支撑,大体都是基于业务方项目所需的目标客户进行概率匹配,并得出高成功概率客户群体的“完美结论”,而客户的诉求在数据生产链上部分被无视了。

于是乎,业务方很信任地向数据方高呼“你有什么数据,得出什么结论,给我,立马用!”,数据方也很自信地回应“你要什么数据,要什么结论,我给,立马传!”。

这样便形成一个数据生产应用的怪圈,客户的诉求不经精雕细琢,直接用单纯的表象行为数据作为基础信息录入BI-Store,而后,数据方基于已知的结果用了很多“博大精深”的模型得出各种潜在营销的结论,并称之为“客户诉求”,业务方则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拿着这批高大上的数据去执行生产,以期获得皮克马利翁效应。然后,像之前的案例一样,客户莫名其妙地被“关怀”,而其真正的需求却没有反映,因为业务方根本没有获取到这些信息,根本无法做出相应的引导,客户也只能将之烂在心底,一个可能营销的时机就这么浪费了。

走向正轨:如何改变?

我认为,主流所崇尚的大数据管理,并不是指数据大规模集成大范围应用,而是基于客户需求场景集成的一整套小数据集合的有机构成。这里强调四个方面的概念;

1、数据的本质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找数据,而是为了还原客户的需求场景,因此业务方才是数据收集的第一发起者。

2、数据规模大不等于价值大,小数据更能明确表达具体的场景应用(例如看某个客户是不是游戏爱好者,可从其浏览的APP类型以及流量就可以判断,无需从什么高深的数据模型或全数据分析),从小角度切入的想法设计的数据应用更能做到具体而快速。

3、一组小数据能产生的价值有限,必须要考虑数据组之间的关联性,要把数据组放在一个“数据框架”(场景)内,才能挖掘出更具丰富的市场应用。

4、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规模和内容是海量大,必须对每一组数据进行聚类描述,可通过关键概念抽取的办法对数据族群进行定义,这样在设计“数据框架”(场景)内,才能快速地知道使用哪个数据组更为合适。这方面,京东就做得很到位,客户要判断一个商品好不好,在京东商城不用怎么看那些动辄上千的海量评价,只要关注京东对海量评价的关键描述聚类即可知道大致的情况。

说了那么多,那基于客户需求场景的大数据运营具体如何实现,以上述的个案为例,我们的步骤如下:

首先是确定问题,明确收集数据的出发点。
业务方迅速通过客户在官网上留下的购买行为,得到这样一个场景结论——客户关注高端手机品牌但是没有买。于是基于这个场景,业务方收集数据的出发点是客户为什么没有买手机,要怎么给其营销。(别小视这个场景,其实门站的场景大体就分为已完成购买和没有完成购买两个类别,解决了后者也是提升市场转化率的关键)。

其次是建立数据框架,通过数据组关联还原场景结论。
数据方要对数据收集进行降噪,从小角度去剖析为何没有买的原因,他们可以分析客户的购机历史,消费能力等数据组情况,并通过关联发现,客户之前浏览了很多有优惠的购机方案,并且这些机型都支持3、4G的网络制式,并且客户的套餐仍为低端3G上网套餐。于是整个框架大体可以描述为,该客户为喜好高端手机品牌且高度倾向优惠的4G可迁移用户,可挖掘的营销机会至少有两个。

第三,基于框架结论,制定匹配的营销策略。
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就可以知道,不仅仅是向客户营销note3这么简单了,还要加上价格优惠、套餐可迁移这两个潜在需求。那么是否要等其再次登录官网才推荐呢?实际上,数据挖掘除了需求推演这个特性外,还有个时间生命周期,特别是互联网上的电商行为,其需求的变化比宇宙第二逃逸速度更快,所以,只有在保质期内的数据结论才能产生价值。因此在得出这一场景需求之后,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相配对的外呼快速接触体系,第一时间(一般是2-8个小时内)以电话外呼的方式联系客户,向其营销我们早已组装好,非常适合其口味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得出数据框架结论后,要有配套的迅速实现机制。

最后,检测应用结论,调整数据链条。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数据应用的成效只有好用和不好用的评判,却没有一套正确的检验机制,这是我们落入“用数据解决问题”偏轨导致。其实,大数据挖掘的另一个本质是“养数据”,我们对于数据应用的成效,不应是“好用就优化”和“不能用就重做”,而是要调整数据链条,挖掘可再生空间,让健康的数据更加有活力,让不健康的数据得到充足的营销补充。例如,在我们向浏览官网手机终端但未购买的客户进行实时外呼营销,如果能注入更多的数据活力,加入客户的流量套餐分析,那么就可以绑定流量优惠向客户营销手机,提升转化率,又如,外呼发现客户已购买手机,我们可以及时通过调整数据链,增加网络制式的判断(假设客户买的是4G手机,但是没有办理4G套餐),那么我们就可将手机营销失败转为营销4G套餐的机会。

没有好与不好的数据模型,大数据挖掘的本质是还原客户潜在的需求场景,好坏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在“用数据”还是“养数据”。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