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企业管理生态亚健康的二十个消极特征
[ 2010-1-12 6:27:00 | By: 周力之 ]
 

1.     80%的人每天除了通过电话、邮件、传真沟通,和同事间的非工作事务交流(包括工作间隙沟通、用餐时间沟通、电梯沟通等)经常低于20分钟。

 

2.     同在写字楼的一个楼层办公,却不知道非本部门半数以上同事的姓名,或不能一口说出本部门同事的分机号,或手机里不保存本部门半数以上同事的手机号。

 

3.     不知道部门一半以上同事家住哪里、兄妹几人、有无小孩等情况。

 

4.     团队中基本无非正式组织,对社会热点无人探讨,或即便有探讨也经常会在5分钟的时间内结束。

 

5.     大多数工作时间职场分贝数在50以下。

 

6.     一旦停电,或公司IT系统故障、空调故障、电梯故障等发生,该公司经常只有放假或很多人可以理由充分地不上班。

 

7.     同事间很少开玩笑,即便有,也是过滤数遍后的拘谨型玩笑。

 

8.     同事间要么冷若冰霜,要么礼貌用语或儒雅书面语使用比例过高,在冷若冰霜或过分的温文尔雅之间距人于千里之外。

 

9.     同事间很少称呼其名,也很少使用小李、小郑、老王、老宋这样的称谓,80%的时候用姓名全称或姓氏加职务来称呼。

 

10.  打印机、传真机前纸张乱摆乱放,未打印的白纸无人整理,同事打印的资料即便看见也基本无人主动给送去;很少用双面或双版打印模式,很少看不到低碳环保举措。

 

11.  电脑故障后无论故障大小一般不找或不问周围同事来解决,而是电话直接找电脑部工程师来解决,尽管这样需要等待较长时间。

 

12.  经常有匆忙赶到却被关在电梯门外的人员。

 

13.  上班前15分钟内80%的人员才陆续到岗,下班后15分钟内80%的人员已经离开。

 

14.  职场空间利用过高,缺乏公共活动空间;部门或团队聚会一般只有流于形式的一年一次。

 

15.  公司很难开展起来诸如演讲、才艺、篮球、足球赛等比赛,最终只能将活动费用以现金方式平均发给大家。

 

16.  抛出关于公司经营方面的敏感话题后80%的人表现得没有兴趣,或只是旁敲侧击地讲些风凉话,或面部表情复杂最终却只是在肚子里做文章。

 

17.  老板外出时很多人家里碰巧会有事,需要早走或晚到。

 

18.  市场或竞争对手的热点信息较晚才会被了解,即便在第一时间了解,很多人也是带着各种对“人机料法环”的差异和抱怨的情绪来讲,不是全盘否定对手公司,就是大量贬低自己公司。

 

19.  因内部业务衔接部门的工作失误或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显性问题,往往是在猜测、揣摩、怀柔很长时间后才云山雾罩地隐性提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处理。

 

20.  邮件文化成为公司内部80%以上事务的沟通通式,对讨论性问题、需头脑风暴的问题或细节实务探讨型的问题常常通过邮件来解决,大多数人对起草方的方案不是全盘否定就是轻描淡写地寒暄回复,很难对问题做深度和优化讨论,最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
 

(周力之)

 
 
 
Re:企业管理生态亚健康的二十个消极特征
[ 2010-1-18 12:28:48 | By: lyte1219 ]
 
博主所提到的,显然是中国人职场文化的中通病。
这些问题,应该让所有当老板、当领导的人都看到才是。
估计看博主文章的老板、幹部不是很多。还得找一些其他的渠道,多多传播才是。
比如,有机会上一下“第一财经”的《boss堂》、《上班这点事》之类的——这些话题肯定会有很多有感兴趣的。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企业管理生态亚健康的二十个消极特征
[ 2010-1-12 11:46:56 | By: jiewen27296 ]
 
好!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大名: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