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元旦前夕,江苏省邮政局综合业务平台及 11185联网工程上线运行。这两项工程是江苏局科技自主创新的又一成功典范,为江苏局信息业务搭起腾飞的跳板。
走自主创新的信息化之路
2005年 12月的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推动传统业务的升级改造、推动管理的扁平化、推动生产流程的再造。
在全国邮储系统、电子化支局系统陆续统版的大信息化环境下,江苏省局党组着眼于促进业务发展、促进业务创新、促进网络资源的整合和效益的最大化,提出要满足区域邮政业务发展的需要,完善省市两级构架的业务平台,建成一个布局合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信息业务平台,作为科技自主创新的着力点,真正实现以技术创新带动业务创新,努力把信息化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005年年初,综合业务平台和 11185联网工程被列入江苏省邮政重点工程开发项目。从立项到需求调研再到上线试运行, 11185联网改造用了 7个月,综合业务平台系统仅用了 6个月。
新的综合业务平台在整合各类代办业务平台的基础上,还完善了统计、管理功能,其最大特点就是顺应了当前综合业务开展和管理省市两级平台并存的模式,便于全省区域性业务发展,同时针对综合业务面向的第三方合作业务迥异的实际,规范了接入渠道,实现灵活的互联互通,并为逐步向业务集中和管理集中搭建了阶梯。 11185联网后,也克服了原来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难以形成规模的缺陷,实现全省邮政客服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真正实现 11185从服务型平台到效益型平台的转变。
把业务需求作为科技开发的第一生命
在二次开发中,江苏局科技开发人员把满足业务需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系统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集成性作为自主创新的第一追求。正如一位科技人员在研讨发言中所说的———业务需求是科技开发的生命。
事实上,两项系统开发的过程,就是技术与业务完美结合的过程。
在信息立项、调研和开发中,技术部门选择信息业务起步较早、代办业务种类最多的徐州局作为系统基本模式,开发人员与徐州局操作人员进行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接触和交流。上线试运行后,为了使系统更加完善,技术人员吃住在徐州局,昼夜监控运行情况。工程技术部门领导带领技术员三次奔赴徐州,到现场向操作人员了解运行情况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一梳理,甚至连话务员的操作习惯、提示信息的标志、字段的长短这些小问题,也精心寻求最佳方案,以使系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推动全省信息业务大联动
有了“金刚钻”,好揽“瓷器活”综合业务平台建立和 11185全省联网激活了邮政的资源,打造了新的竞争力,使拓展新的核心业务成为可能。综合业务平台系统在徐州局运行后,有效地促进了各项信息业务的发展。如今徐州局通过该平台每天产生的营业额达 20余万元,实现业务收入 6000余元比原来有了明显增长,预计今年日均收入有望突破 1万元。 11185全省联网系统事实上早已在十运会售票中就小试牛刀,南京作为省中心,实现了全省订票服务。全省话务资源共享后,远在淮安、宿迁等地想到徐州乘火车的用户拨打当地 11185便可轻松购买徐州火车站的车票。
针对这两项平台的推广使用,江苏局信息业务部门信心百倍地提出:要发挥信息平台对业务发展的倍增作用,改造传统邮政,建设电子邮政,发展网络邮政,通过资源整合、流程再造、标准化建设“三步走”,实现全省信息业务大联动因为相关工作在徐州起步和试点,有人形象地提出要在全省打一场信息业务的“淮海战役”。眼下,一幅全省邮政电子商务新蓝图正在被清晰勾画:
一个以综合业务平台为支撑,以 11185客服、 183网站、短信平台、网上支付为补充的邮政电子商务模式已经在江苏悄然形成。
中国邮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