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2日,吉林省率先开通了“12316”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并定名为“12316新农村热线”。截至8月29日,“热线”呼叫总数已达84748个,应答数达到72036个,平均每天应答数达到1000多个,切实为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12316”是农业部申请启用的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在吉林,它正在被建设成为一个多媒体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只要农民打进电话,就会有相应的专家、相应的部门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为推广“12316”热线电话,吉林制定了特殊的优惠资费政策。农民只要注册成为固话用户,每月交纳3元钱的包月费,就可以不限时、不限量地拨打电话;非注册用户在省内任何地方拨打“12316”,都只收市话费,不收长途费和信息费。
“12316新农村热线”的开通受到农业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副书记全哲洙、省政府副省长杨庆才等领导曾先后拨打热线电话,了解“热线”运行情况。为了解决“热线”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省政府专门成立了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21个厅局为成员单位。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挥“热线”功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省农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联合发文,对各地做好“热线”宣传和信息发布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热线”由吉林省农委、中国网通吉林省通信公司、吉林电视台、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联合建设。吉林省农委负责“热线”的组织、筹划及综合协调工作,省农委信息中心具体负责“热线”的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工作。吉林网通公司为“热线”免费提供了三条专线,为农民开通了在全省任何地方打电话都只收市话费的电话线路。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信息发布中心,负责文字、声音及视频节目的策划。电视台、电台制作专题节目定期播放。“热线”按省、县二级进行设计和建设。省级平台由采集、分析和发布三个子平台组成。县级平台主要承担四项任务:一是在省级平台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组织本县专家和农技人员,赴现场解决在电话中农民描述不清或需要借助仪器做出初步诊断的问题;二是协调县级电视台,组织播放“热线”电视专题节目,为部分收看不到省台节目的群众创造收视条件;三是做好县级涉农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和农村信息员的联系、管理、培训等工作,组织他们推广“热线”;四是在省数据中心采集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完善县级数据库,并组织乡镇信息站和村信息服务点,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热线”的服务功能定位有三:一是受理农资打假投诉举报……依托“12316”信息平台,构建全省农资打假投诉举报网络,提高农资市场监管效率。二是提供专家免费咨询服务。种植、养殖、加工、农产品供求和政策法规、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信息可全面咨询。三是建立复合式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台联动,专题网站、网刊配套,有影有声有平面,可看可听也可读。
“12316新农村热线”开通三个多月,作用已经显现。一是为农民解决了大量病虫害防治问题。6月底,公主岭市响水镇有农民通过热线反映该镇有50公顷番茄普遍发病,“热线”派专家赶到现场,诊断为斑枯病,提出综合防治措施,7月2日电话回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7月底,“热线”连续接到长春地区和通化地区农民反映水稻发生严重病害的电话,“热线”专家组向省农委领导进行汇报,省农委立即组织水稻专家赶往上述地区。经现场鉴定,诊断为水稻纹枯病、斑枯病等四、五种病害混合感染所致,当即制定了防治措施并联合电视台制作了专题节目,在全省范围内播放,为农民减少了经济损失。二是受理了多起农资投诉案件。靖宇县有几户农民反映他们在一家农资商店购买的800多斤稻种有质量问题,热线将电话转给省农委法规处后,法规处立即下达案件查处督办单,责成当地有关部门,对此案挂牌督办。经调查确认,稻种质量有问题,农资商店应负主要责任。通过协调,该商店每亩赔偿农民经济损失80元,共计赔偿6400元,现已全部赔付完毕,农民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
12316新农村热线,目标是成为农民致富路上永不消失的电波。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