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OnStar和丰田G-Book的中国计划,使得曾经并不为中国消费者所熟知的Telematics(车载通讯),一下子成为中国汽车业界的热门话题。
什么是Telematics?Telematics包括哪些核心技术?中国的Telematics应该采取哪种业务模式?
在日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首个Telematics产业和交通信息服务高峰论坛“Telematics@China”上,来自汽车生产商以及Telematics产业链上相关供应商的代表济济一堂,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如何在中国发展Telematics业务。
Telematics 的基本功能
Telematics是通信(Telecommunication)和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合成词,所谓Telematics,即通过内置在汽车上的计算机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卫星导航装置、互联网技术等,来提供文字、语音、图像等信息传送的服务系统。
融合了汽车、通信、IT等领域前沿技术的Telematics,曾经被誉为20世纪汽车业的第三次革命。全球Telematics产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在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有较快的发展,尤其是北美,整个产业相对比较成熟。
从功能上看,Telematics包括了信息娱乐(Infotainment)、导航(Navigation)、远程诊断(Remote Diagnostics)、安防(Safety & Security)、通信(Communication)六大方面。在行驶过程中,安装了Telematics系统的车辆可以通过地面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GPS系统,获得路况交通信息,并在行驶的途中实现移动办公及车内娱乐等功能。当车辆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或者突发车辆故障时,获得相应的帮助。
随着Telematics应用的推广,Telematics逐渐在交通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安装带GPS功能的车载通讯模块,车辆和Telematics服务供应商随时保持着信息的交互,不仅可以提高车辆安全,还可以提高道路安全。驾车者可以通过车内的“电子子系统”及时了解道路危险和紧急事件。当发生碰撞事故,车内安全气囊打开时,Telematics系统会自动向呼叫中心发送报警信号,呼叫中心就根据GPS定位的精确位置派遣救急车辆前往救援。通用汽车不久前对外公布,自OnStar系统启用12年来,已经在美国超过10万起碰撞车祸中帮助其用户及他人摆脱困境。
Telematics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略。装载Telematics系统后,出行者将可以通过Telematics收发器获取路况信息、路径规划信息,驾车者不用停车就可以实现自动付费,有效提高道路使用率和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开放式平台NGTP
从目前来看,Telematics在发达国家的应用较多,如何实现其全球化拓展,比如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发展,是Telematics服务商正在考虑的问题。
宝马汽车Telematics业务开发部高级工程项目经理Axel Moring表示,全球化正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如何在提供全球性解决方案的同时又能兼顾本地化特点;如何减少合作及实施方面的障碍;以及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开发新产品等。
作为较早推出Telematics业务的整车生产商,宝马ConnectedDrive系统目前在全球十个国家有应用。针对不同的市场,宝马目前提供不同的Telematics产品组合,如BMW Assist、BMW Online、BMW TeleService等。
如今,宝马希望通过其最新的Telematics基础架构及协议——NGTP(Next Generation Telematics Protocol),来实现全球化发展的战略。NGTP是一个开放的架构体系,使用统一、开放的接口来区分Telematics服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拥有开放而非专属的系统。
NGTP的推出对整个Telematics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目前不同的汽车生产商采用不同的Telematics解决方案,这带来很多弊端,比如供应商必须针对不同的汽车生产商,提供不同的产品。NGTP的推出有望打破汽车生产商在Telematics方面各自为政的现状,通过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引入更多合作伙伴良性竞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但是,不同的整汽车生产商是否能接受同一个平台,还是个问题。
宝马的期望是,通过NGTP,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中国Telematics服务。据悉,宝马正准备与中国本土Telematics服务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以及呼叫中心提供商建立新的紧密合作关系。
中国市场的机遇
无论是对于已经有计划在中国推出Telematics业务的通用和丰田,还是尚未有明确时间表的宝马,中国市场都将是其未来Telematics业务发展的重要之地。
尽管目前中国的Telematics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中国这个潜在市场的巨大需求,以及竞争激烈后各个汽车生产商对于新兴装备的关注,让各个汽车生产商都对这个新兴市场倍加关注。
CSM大中华区汽车市场预测总监张豫认为,金融危机对各整汽车生产商的Telematics策略可能会有所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反而是利好。因为虽然市场疲软,但中国的供给相对比较强,众多的汽车生产商要继续生产销售各种车型,只能依靠增加汽车的竞争力和卖点。而提供Telematics功能的装备会越来越流行,并且会成为汽车生产商的一大卖点。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车载导航在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未来1~2年内,随着移动运营商3G建设以及中国政府对ITS重视程度的提高,Telematics很有可能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WirelessCa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独立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该公司在北/南美、欧洲、中东、澳大利亚和中国等33个国家提供Telematics服务或进行试验。两年前该公司开始研究中国Telematics市场,并于2008年初在北京开展了一个Telematics试验项目,目的是解决在中国提供车载信息服务所面临的挑战。WirelessCar正准备和有兴趣的汽车生产商或PND厂商一起开始现场试验或开展快速推进项目。
WirelessCar中国区销售总监安石南(Anders W.Ljunggren)认为,在中国开展Telematics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世界其它地方相同。如果不降低成本,就很难开发成功的Telematics服务,那些成功联合内部各利益相关方(如维修部、经销商、产品开发部、品质保证部、研发部)力量的汽车生产商将占据很大的优势。
相比于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整个Telematics产业链的协同其实更重要。汽车制造商、电子设备供应商、移动运营商、软件供应商、内容提供商,产业链上各个相关部门如何携手共进、资源整合,是决定中国Telematics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