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随着通用OnStar和丰田G-Book项目的启动,中国Telematics(车载通讯)业务将正式展开。然而,与海外市场十几年的应用经验相比,中国的Telematics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欧、美、日市场获得成功的Telematics,在中国是否会“水土不服”?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NaviForum)组委会委员/秘书长周频,以及英国SBD公司ITS & Telematics专家Stephen Longden将对此提出专业性的建议。
Telematics的服务内容包括导航、实时交通信息、紧急援助、失窃车辆跟踪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Telematics的需求各不相同,地区差异很大。
比如在北美,Telematics服务主要以安防(Safety & Security)为主;日本市场消费者对导航、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较多;而欧洲市场也同样因为交通拥堵的原因,导航、交通信息为主要服务内容。至于中国,因为城市的差异非常大,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SBD的调研,珠三角地区对安防服务的需求较多,而上海、北京等城市更偏向于交通信息服务。
欧洲市场的Telematics业务
欧盟正计划在欧洲推广e-call(紧急呼叫)计划。该计划的具体内容是,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Telematics系统会自动把事故车辆的位置及车主身份等信息发送到警务系统,然后警务系统采取相关的救援和事故处理等事宜。
该系统将涉及到整车生产厂、Telematics服务供应商、警务、医疗,甚至消防等各个系统,需要政府以及相关救援机构共同推进。欧盟最初的计划是到2011年正式实施,即所有在该年销售的新车都安装e-call系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具体的实施时间有可能延迟到2014年,或者更晚。
目前,欧洲部分保险公司也参与到Telematics业务中,我们称之为Pay as You Drive (PAYD-按驾驶付费)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根据Telematics系统来获得被保险车辆的实际驾驶里程,从而确定消费者的具体保险金额。
在欧洲,还有一个Road Use Charge(道路使用付费)计划。该计划同PAYD服务有点相类似,也就是通过Telematics系统,获取车辆的具体道路使用和驾驶里程,从而收取相关的费用。比如,当车辆在高峰时段进入某道路繁忙地段时,系统可自动进行记录,不再需要设立收费站等设施。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高道路交通使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Telematics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环保驾驶(Eco-Driving),这也是推动Telematics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根据导航功能及实时道路交通信息,Telematics可以帮助驾驶者选择最佳的行驶路径、避免交通拥堵,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CO2排放。
对中国市场的建议
目前,中国主流汽车生产商都有推出Telematics服务的计划。对于这些汽车生产商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应该明白为什么要向客户提供Telematics服务。欧洲和美国曾经有许多失败的Telematics方案,都是整车厂在利益的驱动下而推出的,事实证明用户无法接收这些既昂贵又复杂的服务。
中国企业如果要推出Telematics服务,应该向一些成功的Telematics案例学习,比如GM OnStar、BMW Assist、Volvo OnCall等。这些整车生产商一方面尽力弥补Telematics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将Telematics服务的主要用途锁定在建立密切的客户关系以及提供可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卖点上。特别是宝马,通过其Connected Drive服务提高了宝马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
目前,SBD正在研究中国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前景。中国交通信息服务的形势很复杂,而且变化很快。目前已经出现了RDS TMC和VICS RTIC两种交通信息服务,整车厂应该选择正确的技术。另外,DAB数字广播服务已经在上海推出,但要实现全国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资料
英国SBD公司是Telematics领域知名的咨询服务公司,服务内容涉及汽车远程信息服务、无线数据通讯、汽车安防等。目前SBD也推出了针对中国Telematics市场的分析报告。
尽管许多国内汽车生产商对Telematics还不太熟悉,但是大都对它抱有积极的态度,特别是合资厂的外方是主要的驱动力。从去年12月上海Telematics@China论坛有超过180位来自整车厂商的人员确认参会就可以看出。我们相信丰田G-Book和通用OnStar在中国的先行加快了其他车厂在这个领域布局的步伐。
汽车厂商的态度
如果按照厂商对于在中国发展Telematics业务的态度来划分,那么在华汽车生产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国际品牌在国内的合资车厂,其在国外市场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Telematics服务,在国内市场的准备也相当充分,甚至超过10年以上,他们最早将在2010年之前推出其各自相应的服务;第二梯队主要还是合资车厂,他们也较早就开始做积极的准备和试验,也将会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推出其Telematics服务;第三梯队主要是部分合资企业和国内一些本土品牌,这些整车厂商还在观望和启动调研了解阶段,这些车厂更加可能要到2012年后才逐步推出服务了。但是,从刚刚结束的Telematics@China论坛上传递出来的信息,有些车厂可能会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加快进度,分步骤实现比较完整的Telematics服务。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确实对整车生产商的整车销售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将会影响一些车厂对于Telematics的规划和实施。然而,越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整车生产商越发感觉到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推出差异化配置的重要性。汽车生产商们正在期望提供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卖点,通过CRM和VRM提高用户体验度,从而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整车生产商会更加积极而又稳健地实施其Telematics战略。对于这一趋势的认同是所用车厂在战略层面能够达成共识的,只是在实施的时机、步骤和侧重点上可能会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推广Telematics服务,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能够支撑整个产业链和业务连续运营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等问题。当然,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谁买单的问题。
Telematics@China论坛上,几位演讲嘉宾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也谈得比较透彻。如果Telematics的受益者们挺身而出,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结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先内部理顺一些关系,分步骤地慢慢推广实施,就可以极大地推动产业向前走。
那么,汽车厂商在中国推广Telematics应该考虑哪些问题?首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是车厂对Telematics如何定位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做它?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时,各个车厂最高层的答案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很难想象,宝马汽车和奇瑞汽车在考虑为什么要上Telematics时的利益点是完全一致的,毕竟每个车厂的目标客户群和市场战略都有所不同。为了增加一个盈利来源?还是把开展Telematics服务作为CRM和VRM的工具?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不同的定位,决定了车厂在不同侧重点上的投入,也决定了其它两个问题,也就是服务内容以及商业模式的问题等。
车厂确认上述定位和目标后,再加上市场调研的信息输入再确定服务内容就容易多了,也就是解决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这是第二个核心问题。等到第二个问题也想清楚后,就顺理成章地到了与谁合作,如何合作的问题了。一旦确定提供服务,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TSP、TCU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也会涉及到呼叫中心、技术平台选择,以及一些重要的SP和CP。如果采用像宝马推出的NGTP这样的开放式平台,车厂可以对于重要的SP和CP有更多的直接关注和主导权。如果把与谁合作,如何合作都搞清楚了,那么商业模式也就出来了。所以,我们认为车厂应该按顺序重点考虑这三个问题。
另外,我相信车厂在和TSP、TCU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交流第三个核心问题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沟通了。相对而言,TSP和TCU厂商已经和车厂有过很多合作,更加懂得车厂的思路风格和语言系统。然而,电信运营商就不一样了。这也就是中国移动在本次论坛上透露已经授权委托像高德软件这样的供应商来负责与各大车厂洽谈Telematics业务的原因了。
中国Telematics服务模式
目前国外的Telematics服务大都会提供导航、交通信息、安防服务、信息以及娱乐类服务、远程诊断以及其它便利类服务。中国车厂提供什么服务取决于内部输入和外部输入的结合,也就是这样两个问题:1)车厂为什么要上Telematics?如果车厂已经想清楚某些服务是自身所需的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那么车厂就应该自发主动地推动实现。2)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什么服务?这就更加需要车厂对于各自的目标客户群体的外部调研输入来决定了。
从我们历次消费者调研的结果来看,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服务与国外大体类似,也有所不同,地域差异性也较明显。我相信未来各个车厂提供的服务一定会有共性,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差异化的东西,合资车厂很可能会更多地受到其母国市场已经推出服务的影响。
总体来说,中国市场对Telematics具有较高的需求,这个在此前的市场调研中得到了印证。中国消费者对于Telematics主要服务的需求喜好程度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和欧洲更加接近一些,尤其对导航和安防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12月12日在上海举办的Telematics产业和交通信息服务高峰论坛“Telematics @ China”是在全球经历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办,尽管很多跨国公司原本已确认参会而最终被限制海外出差,但是依然有来自全球及国内近400位嘉宾参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Telematics和交通信息服务的高峰论坛,但是大家都看到现场有这么多来自整车厂商的参会人员。
该论坛传递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象中国移动提到的“时时在线处处导航”、中广移动的CMMB、宝马的NGTP、德国大陆的ITCP、AIRBIQUITY的VIAAQ、Wireless Car介绍的中国实验项目、日产的STARWINGS等等,都将影响和左右中国Telematics业务的发展方向。
2009年,随着通用OnStar和丰田G-Book项目的启动,中国Telematics(车载通讯)业务将正式展开。然而,与海外市场十几年的应用经验相比,中国的Telematics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欧、美、日市场获得成功的Telematics,在中国是否会“水土不服”?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NaviForum)组委会委员/秘书长周频,以及英国SBD公司ITS & Telematics专家Stephen Longden将对此提出专业性的建议。
Telematics的服务内容包括导航、实时交通信息、紧急援助、失窃车辆跟踪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Telematics的需求各不相同,地区差异很大。
比如在北美,Telematics服务主要以安防(Safety & Security)为主;日本市场消费者对导航、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较多;而欧洲市场也同样因为交通拥堵的原因,导航、交通信息为主要服务内容。至于中国,因为城市的差异非常大,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根据SBD的调研,珠三角地区对安防服务的需求较多,而上海、北京等城市更偏向于交通信息服务。
欧洲市场的Telematics业务
欧盟正计划在欧洲推广e-call(紧急呼叫)计划。该计划的具体内容是,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Telematics系统会自动把事故车辆的位置及车主身份等信息发送到警务系统,然后警务系统采取相关的救援和事故处理等事宜。
该系统将涉及到整车生产厂、Telematics服务供应商、警务、医疗,甚至消防等各个系统,需要政府以及相关救援机构共同推进。欧盟最初的计划是到2011年正式实施,即所有在该年销售的新车都安装e-call系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广还有一定的难度,具体的实施时间有可能延迟到2014年,或者更晚。
目前,欧洲部分保险公司也参与到Telematics业务中,我们称之为Pay as You Drive (PAYD-按驾驶付费)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根据Telematics系统来获得被保险车辆的实际驾驶里程,从而确定消费者的具体保险金额。
在欧洲,还有一个Road Use Charge(道路使用付费)计划。该计划同PAYD服务有点相类似,也就是通过Telematics系统,获取车辆的具体道路使用和驾驶里程,从而收取相关的费用。比如,当车辆在高峰时段进入某道路繁忙地段时,系统可自动进行记录,不再需要设立收费站等设施。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提高道路交通使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Telematics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环保驾驶(Eco-Driving),这也是推动Telematics业务发展的原因之一。根据导航功能及实时道路交通信息,Telematics可以帮助驾驶者选择最佳的行驶路径、避免交通拥堵,这样也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CO2排放。
对中国市场的建议
目前,中国主流汽车生产商都有推出Telematics服务的计划。对于这些汽车生产商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应该明白为什么要向客户提供Telematics服务。欧洲和美国曾经有许多失败的Telematics方案,都是整车厂在利益的驱动下而推出的,事实证明用户无法接收这些既昂贵又复杂的服务。
中国企业如果要推出Telematics服务,应该向一些成功的Telematics案例学习,比如GM OnStar、BMW Assist、Volvo OnCall等。这些整车生产商一方面尽力弥补Telematics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将Telematics服务的主要用途锁定在建立密切的客户关系以及提供可带来竞争优势的独特卖点上。特别是宝马,通过其Connected Drive服务提高了宝马技术领先的品牌形象。
目前,SBD正在研究中国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前景。中国交通信息服务的形势很复杂,而且变化很快。目前已经出现了RDS TMC和VICS RTIC两种交通信息服务,整车厂应该选择正确的技术。另外,DAB数字广播服务已经在上海推出,但要实现全国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资料
英国SBD公司是Telematics领域知名的咨询服务公司,服务内容涉及汽车远程信息服务、无线数据通讯、汽车安防等。目前SBD也推出了针对中国Telematics市场的分析报告。
尽管许多国内汽车生产商对Telematics还不太熟悉,但是大都对它抱有积极的态度,特别是合资厂的外方是主要的驱动力。从去年12月上海Telematics@China论坛有超过180位来自整车厂商的人员确认参会就可以看出。我们相信丰田G-Book和通用OnStar在中国的先行加快了其他车厂在这个领域布局的步伐。
汽车厂商的态度
如果按照厂商对于在中国发展Telematics业务的态度来划分,那么在华汽车生产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国际品牌在国内的合资车厂,其在国外市场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Telematics服务,在国内市场的准备也相当充分,甚至超过10年以上,他们最早将在2010年之前推出其各自相应的服务;第二梯队主要还是合资车厂,他们也较早就开始做积极的准备和试验,也将会在未来三年内逐步推出其Telematics服务;第三梯队主要是部分合资企业和国内一些本土品牌,这些整车厂商还在观望和启动调研了解阶段,这些车厂更加可能要到2012年后才逐步推出服务了。但是,从刚刚结束的Telematics@China论坛上传递出来的信息,有些车厂可能会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加快进度,分步骤实现比较完整的Telematics服务。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确实对整车生产商的整车销售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将会影响一些车厂对于Telematics的规划和实施。然而,越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整车生产商越发感觉到积极优化产品结构、推出差异化配置的重要性。汽车生产商们正在期望提供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卖点,通过CRM和VRM提高用户体验度,从而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因此,整车生产商会更加积极而又稳健地实施其Telematics战略。对于这一趋势的认同是所用车厂在战略层面能够达成共识的,只是在实施的时机、步骤和侧重点上可能会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推广Telematics服务,尚有不少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能够支撑整个产业链和业务连续运营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等问题。当然,这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谁买单的问题。
Telematics@China论坛上,几位演讲嘉宾都提到了这个问题,也谈得比较透彻。如果Telematics的受益者们挺身而出,根据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结成具有创新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先内部理顺一些关系,分步骤地慢慢推广实施,就可以极大地推动产业向前走。
那么,汽车厂商在中国推广Telematics应该考虑哪些问题?首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是车厂对Telematics如何定位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做它?它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时,各个车厂最高层的答案很可能是不一样的。很难想象,宝马汽车和奇瑞汽车在考虑为什么要上Telematics时的利益点是完全一致的,毕竟每个车厂的目标客户群和市场战略都有所不同。为了增加一个盈利来源?还是把开展Telematics服务作为CRM和VRM的工具?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不同的定位,决定了车厂在不同侧重点上的投入,也决定了其它两个问题,也就是服务内容以及商业模式的问题等。
车厂确认上述定位和目标后,再加上市场调研的信息输入再确定服务内容就容易多了,也就是解决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这是第二个核心问题。等到第二个问题也想清楚后,就顺理成章地到了与谁合作,如何合作的问题了。一旦确定提供服务,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TSP、TCU厂商,以及电信运营商,也会涉及到呼叫中心、技术平台选择,以及一些重要的SP和CP。如果采用像宝马推出的NGTP这样的开放式平台,车厂可以对于重要的SP和CP有更多的直接关注和主导权。如果把与谁合作,如何合作都搞清楚了,那么商业模式也就出来了。所以,我们认为车厂应该按顺序重点考虑这三个问题。
另外,我相信车厂在和TSP、TCU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交流第三个核心问题的时候,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的沟通了。相对而言,TSP和TCU厂商已经和车厂有过很多合作,更加懂得车厂的思路风格和语言系统。然而,电信运营商就不一样了。这也就是中国移动在本次论坛上透露已经授权委托像高德软件这样的供应商来负责与各大车厂洽谈Telematics业务的原因了。
中国Telematics服务模式
目前国外的Telematics服务大都会提供导航、交通信息、安防服务、信息以及娱乐类服务、远程诊断以及其它便利类服务。中国车厂提供什么服务取决于内部输入和外部输入的结合,也就是这样两个问题:1)车厂为什么要上Telematics?如果车厂已经想清楚某些服务是自身所需的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的手段,那么车厂就应该自发主动地推动实现。2)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什么服务?这就更加需要车厂对于各自的目标客户群体的外部调研输入来决定了。
从我们历次消费者调研的结果来看,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服务与国外大体类似,也有所不同,地域差异性也较明显。我相信未来各个车厂提供的服务一定会有共性,也一定会有自己的差异化的东西,合资车厂很可能会更多地受到其母国市场已经推出服务的影响。
总体来说,中国市场对Telematics具有较高的需求,这个在此前的市场调研中得到了印证。中国消费者对于Telematics主要服务的需求喜好程度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和欧洲更加接近一些,尤其对导航和安防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12月12日在上海举办的Telematics产业和交通信息服务高峰论坛“Telematics @ China”是在全球经历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举办,尽管很多跨国公司原本已确认参会而最终被限制海外出差,但是依然有来自全球及国内近400位嘉宾参会。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Telematics和交通信息服务的高峰论坛,但是大家都看到现场有这么多来自整车厂商的参会人员。
该论坛传递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象中国移动提到的“时时在线处处导航”、中广移动的CMMB、宝马的NGTP、德国大陆的ITCP、AIRBIQUITY的VIAAQ、Wireless Car介绍的中国实验项目、日产的STARWINGS等等,都将影响和左右中国Telematics业务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