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新闻详情

浅谈大模型时代客户服务行业管理与技术创新

2024-02-20 18:31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作者:乔素林,华云天下(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大纲:

1、客服中心系统技术创新重大事件回顾

呼叫中心最早起源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在1956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呼叫中心。呼叫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人工热线电话、自动呼叫分配、交互式语音应答、呼叫管理系统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呼叫中心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成为企业客户服务的重要支撑。


呼叫中心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被引入中国。中国的呼叫中心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成为各企业建立客户服务体系的首选方式。呼叫中心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如今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还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一套呼叫中心系统由交换机、板卡、话机、耳麦、CTI、IVR、录音、CSR、报表系统、传真系统等中间件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由一个厂家来做,当时甲方客户如果想建一套呼叫中心系统,需要找一家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负责联系这些厂家,把各个中间件通过接口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叫中心系统。实施这样一个项目需要几十号甚至上百号人,实施周期最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还只是电话呼叫中心。


到了2004年左右的时间,出现了在线客服系统,在线文字客服是通过在线聊天工具或网站页面上的聊天窗口,为客户提供咨询、解答、售后服务等服务的职位。这种服务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渐成为客户服务的标配,许多企业和机构都设立了专门的在线客服岗位,提供在线文字客服服务,所以就慢慢出现了提供在线文字客服的厂家,在线文字客服的蓬勃发展大约在2010年前后。


随着在线客服的出现,渐渐出现了文本机器人客服,早期的文本机器人还谈不上真正的智能,其实是通过关键词的自动检索和匹配技术,通过预置在系统里的常见问答实现对客户的快捷回复,但这可以说是文本机器人的雏形。


在2014年,亚马逊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音箱Echo,从而拉开了智能音箱的时代大幕。之后,谷歌、苹果、Facebook等科技巨头开始布局这一领域。2015年5月,京东与科大讯飞推出了国内第一款智能音箱——叮咚音箱。之后,阿里巴巴、小米、百度、华为等企业也先后进入智能音箱行业,共同推动了智能音箱产业的发展。


智能音箱的出现,给长期以来客服行业不愠不火的ASR技术带来了爆发的活力,ASR技术的突破使得智能客服这个名词被一次次的提起,从而涌现出ASR 、TTS、智能质检,智能IVR导航等一批智能语音厂商的出现,ASR语音识别准率、识别速率的提升使得语音转写文字成为现实,有了ASR技术的助力,传统语音呼叫中心的大量录音可以实时转写成文本,也正因为此,大量文本的出现给自然语言处理带来了机会,出现了一批专注于NLP自然语言处理的厂商,这些厂家大多是互联网、BAT、微软等早期从事NLP相关工作的岗位转向创业而来的。


也就是2014年以后,客服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行业里涌现一大批创业者,这个行业也被资本所青睐,大大小小的融资有数百起,这个行业也真正的卷了起来。智能助手、智能陪练、知识图谱、知识中台、RPA机器人、智能工单等等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一时间智能化产品比传统产品价格还便宜。直到2019年左右,可以说这个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智能化产品的能力达到了天花板,大部分客户或多或少都购买了智能化的产品,虽然智能化确实带来一定成本的降低,但是智能化产品对客户的体验并不好,同时购买产品后的运营成本过高,所以智能化产品的市场推广遇到了挑战,而经历四五年时间的发展,资本市场对于智能化产品爆发式增长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在2019到2023年期间,客服行业市场相对进入平稳发展期,市场对于智能化产品的认智和预期趋于理智。


到了2023年的1月份,ChatGPT爆发彻底点燃了大众对智能化技术的认可,市场一下子被教育了,百行千业开始做大模型,AIGC应用创新,大模型、ChatGPT,一时间这些新鲜的词汇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必然话题。智能客服、智能写作、智能设计也被合称为大模型技术最佳落地的三大应用场景。智能客服行业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各厂商又一次卷了起来,基于AIGC的智能客服系统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机遇。


回想起来,这个行业从最开始的简单的电话接听开始,发展到现在技术是越来越复杂,系统越来越庞大,对从事该行业的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多个厂商做的工作现在是一个厂商在做,以前多个售前做的工作现在一个售前在做,以前多个销售做的工作现在一个销售在做,以前客服主管只需要用好一个系统,现在要用到5个以上的子系统。这样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挑战是产品越来越难卖,一般的销售根本卖不了,而这样的系统也越来越难用,没有一定的技术背景,这样庞大的系统还真用不好。


技术创新一直在进行,但是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其实一直不变,那就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的技术涌现,我们也相信这个行业的技术厂家一定研发出更加强大的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更好体验的智能化产品。我们也期待智能化产品真正成为客户服务的好助手。


2、技术创新的大潮下,对客服中心管理创新的思考


客服中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驱动,技术的创新为管理者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使得管理者可以更好的落实自己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价值。管理的创新对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方向。


在智能客服行业有名的大咖有许乃威老师、袁道唯老师、张艳老师等,也有如客户世界这样的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媒体,服务行业20多年,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对这个行业都有一种情怀、热爱和执着。


客户服务的管理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和忠诚度。以下是我从一些行业书籍里提取的客户服务的管理理念:
客户至上:将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首要位置,以客户为中心,始终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反馈,并积极响应和解决客户的问题和投诉。
服务质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确保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达到最高水平。不断改进服务流程和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团队合作: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配合,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激励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服务和管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持续改进:不断反思和改进服务和管理,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收集客户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管理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建立长期关系: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关系,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传播。

总之,客户服务的管理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需求和满意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管理,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和忠诚度,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这样的理念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也可以说是人人皆知,就像大多数公司都明白客户至上这个道理,但是又有几个可以真正做到客户至上呢?现在又重新提起,是我对这个行业的亲身体会,感觉到随着技术的创新,我们很多管理者的思路渐渐偏离了这个方向,从以前客户至上的重心转向了对技术对工具的偏爱,很多的企业的信息科技部门本来是为业务部门服务的,但是现在转变成技术创新部门,一味追求技术的高大上。当技术部门、业务部门都重视技术创新的时候,管理创新自然就会丧失。


个人认为,管理的创新不应该是技术创新的追随者,应该是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在客户服务这个行业,应该是业务需求驱动技术创新,这就对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技术过度创新带给我们的反思


近30年来,客服行业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行业也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从业者、管理者。不断的技术创新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不断的管理创新带给企业更多成本的降低,利润的增长。在这个行业也成就了一大批人,大多数都是成功者、受益者,但是技术的过度创新也带给这个行业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
有些企业希望客服中心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希望客服中心工作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
希望能让机器人服务决不要转到人工,为了让客户不要找到人工,由机器人来设置各种拦截,IVR流程的转人工永远是最后一个语音播报。

结果过度的智能导致企业离客户越来越远。这也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的衰弱,兴极而衰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这个行业里不再有大咖,不再有意见领袖,不断的技术革新,不断的产品迭代使得这个行业从业者不断推陈出新,不再需要深入积淀,大家可以不需要懂呼叫中心、智能客服,只要有学历,只要能给公司带来收入,就可以管理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队伍。对于厂商的选择也不再是技术、方案、案例、服务等综合评价,而唯价格论、或者资本论(这家公司融了多少轮,这家公司是不是够,这家公司创始人的背景等等),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会带给这个行业不健康的发展,这是我们从事了二十多年的行业,我们从不懂事的毛头小子逐步走到现在,站在行业的顶端,我也希望我们可以深思,也期待更多的人思考,我认为我们有义务为这个行业做点事情,表达我们的观点,推动这个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如果大家认为我在危言耸听,那请大家思考一下下面的问题:


作为客户视角,请问:你现在每年打几次银行的客服电话?
你现在每年打几次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
你现在每年打几次电脑、手机、家电、电商、快递、打车、物业等等售后服务的电话。
你认为还有多少人愿意拨打客服中心的电话?
你认为还有多少人愿意使用在线文本与企业联系?
现在的人使用线上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减少线下消费与出行,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却很少再去拨打这些客服中心的电话了,为什么?是不需要还是不想打?
作为甲方视角,请问:你们公司近5年来客户人均拨打客服中心的电话频次是什么样的曲线?
客服中心的总呼叫频次是一个什么样的曲线?近年来客户人均联系企业的次数在增长还是下降?
管理的创新本应该是设计客户如何更方便的找到我们,联系我们?还是想办法让他们难以找到我们,能用机器人的坚决不要让他们找到人工?
我记得曾有人给我讲过,这么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客户找不到人,这样他们就慢慢会习惯通过自助服务去解决问题了。客户习惯是可以培养的,慢慢都会习惯的。
大家试一试,哪家公司客服中心的转人工语音播报是放在第一位的?是放在第一层的?

所以当企业管理者绞尽脑汁去设计复杂的IVR流程,在研究机器人如何降低成本的时候,却不知道你的客户因为这些繁琐的流程放弃了与你联系。


当联系企业的客户越来越少,这个行业也就会走向衰落,因为我们不再被需要,我们变得可有可无。所以这些年来这个行业慢慢的变成了存量市场,不但没有扩容的机会,而是系统需求随着业务量的下降而逐年下降。


4、亲身体验带给我们对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思考


客户服务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行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我们的初心又是什么?


当客户拨打电话时一遍一遍赔礼道歉,除了客气和虚情假义的表面尊重以外,就是不解决问题。以前还可以有真人接待,如果通过发泄还可以缓和一下心情的话,现在如果都是机器人的话,剩下的可能只有挂断电话了。这样的话客服行业能好吗?我相信这也不是管理者的初衷,但在不知不觉中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大家想一想,客户不愿意联系是需求没有了吗?不是,而是打客服电话的体验不好、解决时效性差,客户通过拨打客服电话解决问题的成本小于重新购买的成本,所以更多客户选择了放弃申诉,所以现在客户越来越注重品牌,为什么?品牌意味着问题少,品牌意味着没有故障,也就不用再去拨打客服电话。


我记得今年9月份我曾经拨打了某湖物业管家的客服电话,作为全国有名的房企,主打品质和服务,但是问题的解决速度慢的出奇,而且这家公司最有意思的是物业维修服务都是工作日进行,跟我们一样上下班的时间,他上班的时候你也上班,你下班的时候他也下班,所以一个维修服务两个月都做不好,当你给他们客服中心打电话的时候,他们的态度很好,第一先是道歉,第二就是答应给你安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试想,你会有心情一而再,再而三给给他们打电话吗?你有时间听他们道歉吗?有一次在国庆假日期间,我正好休息,就给他们讲了讲客服理念,我想他们这么大的公司,并且强调说我是在投诉,要按投诉电话来处理,我想他们应该会有投诉处理机制,应该会有录音调听机制,会关注到我的谈话内容。但是当我10月8号上班的时候才等来了电话,那边工人打来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好,听客服反应说你家东西坏了,是有什么问题呢?”我听完直接就挂了电话,一是不想跟他废话了,二是上班第一天,我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然后把他们X湖管家的企微也删除了,因为我发现加了他们企微以后,问题解决不了,每周都会收到他们的社区营销广告。


有了这个经历以后,我一直思考,也在反思过往,人们做错一些事情后,往往不能直面错误、快速解决问题,却是习惯一遍遍道谦,给别人解释,希望得到别人的原谅。但其实别人并不想听这些,别人想要的是你怎么做,你能不能快速解决他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一个案例,我们管理创新也好,技术创新也罢,如果说对于这样的一个客户投诉,他们的智能质检系统没有质检出来,工单系统故障处理流程没有超时预警,没有关单提醒,没有关单确认,企微对于客户的反馈问题没有一些关键问题的自动监控,对于客户的情绪没有自动识别预警,对于客户的诉求长时间没有满足也没有自动升级,花再多的钱建系统,搞创新,上再多的机器人,企微添加再多的客户,对客户服务有什么帮助呢?几年前,我明明知道这家公司花了上千万搞了智能客服系统,行业里有多家厂家都参与了竞标,结果我这样的一个电话竞然没有发现?问题出在了哪里?出在系统上?还是管理上?也许有人会说,一个客服中心那么多电话,漏掉你一个算什么,说明你不重要不是大客户。但是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因为现在的智能化系统不再像以前需要人工抽检,只能抽很少的一个比例,现在的智能质检都是全量质检,不会漏掉任何一个电话的,现有的智能质检不仅有关键词,还有语义,有情绪识别,工单系统也会有闭环管理,这些技术手段足以让一个客户中心管理者发现问题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其实也反应出一个行业现象,那就是技术上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公司投入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投入到业务管理上的成本却是越来越少,之所以上面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在想应该是购买系统花了比较多的钱,但是对于运营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投入不够,所以有系统并不会使用。


所以我们所谓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如果变成了“军备”竞赛,就会在技术上的创新越来越强,但是客户却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客户至上”也就变成了一个口号。


这些年来,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我发现客服中心的主管、一线人员大部分还没有IT基础、不懂智能化,还是10多年前电话客服的招聘要求,这就导致这么复杂的系统真的用不好。这也不仅仅企业的问题,就连行业内研发智能化产品的公司,也缺乏可以把系统用好的人,因为研发产品的人并不懂客户业务,也不会专注去研究客户业务,所以智能化产品的实施交付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而我认为这也是当下行业的一个发展契机,我们专门建立了这样的AI智能交付团队,而我亲自也会参与到智能化产品的交付实施中去,因为我认为一个产品只有被客户用的好,产生真正的价值,才是好产品,并不是获得了什么奖项,得了多少分。


我也欢迎对智能化产品实施交付方面有研究、有兴趣的朋友与我一起,共同帮助客户把智能化产品应用好,共同推动行业的进步发展。


5、大模型带给客服行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LLM、GPT、ChatGPT、AIGC、大模型,这都是什么意思呢?


LLM是Large Language Model的缩写,即大语言模型,LLM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语言模型,具有巨大的模型规模和强大的计算资源。这种模型通常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问答系统等。行业里常说的大模型其实就是大语言模型LLM。


GPT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预训练语言模型。GPT是由OpenAI团队开发的一种大型语言模型,可以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文本生成、文本分类、问答系统等。与传统的基于规则或模板的方法相比,GPT可以通过大量的语料库进行训练,从而自动地学习和生成自然语言文本。GPT模型具有强大的生成能力和泛化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和应用场景。

Chat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


AIGC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的英文缩写,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它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使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创作和生成内容。


我们对于LLM、GPT、ChatGPT、AIGC等名词有了一个认识了解以后,就可以思考这些技术对于智能客服系统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了。


图片

图一:是AI1.0时代机器人系统架构

图片

图二:是AI2.0,即大模型时代机器人系统架构


从以上两图我们能看出,对于智能客服机器人系统来讲,系统架构并没有大的区别,是在AI1.0 NLP 自然语言处理引擎之上又增加了一个引擎,即大模型引擎。大模型引擎的加入,使得机器人系统更加的智能,使用更加的便捷,运营成本会大大降低。
大模型技术是一种生成式的AI技术,他的特性是意图理解、内容生成、情绪识别,所以大模型与智能客服系统结合,可以说是对智能客服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是一个质的提升。大模型对智能客服系统的结合与赋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在知识库构建方面,可以大大降低0时代知识构建的成本,提升知识构建的效率;
LLM强大的意图识别能力可以解决0时代需要人工编写相似问的大量工作;
LLM的情绪识别可以提升智能质检的智检准确率,检出更多无法通过语言描述检出的业务规则;
LLM的高情商可以辅助坐席技巧性的回答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LLM强大知识抽取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很多非结构化的文档;
LLM强大的生成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构建企业知识中台,盘活企业的数字资产。
LLM可以帮助文本机器人对话更加智能,更加流畅,不再需要推荐问;
LLM可以帮助自动填单能力更加的精准,等等。

大模型在智能客服系统的应用还有很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一同探讨,共同探索大模型在智能客服行业的应用实践。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