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客户忠诚度与CRM>>新闻详情

“面对商务智能,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2009-03-16 20:24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51callcenter


目前,就商务智能软件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发展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媒体上宣传得愈演愈烈,但对大部分客户而言,仍旧缺乏对商务智能软件的真正了解。 同时,与国际市场相比,目前整个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分析型软件的市场年收入,据不完全统计不超过800万美元(2002年IDC 报告),这与全球超过100亿美元的商务智能市场相比,相距甚远。 
现状:

目前,就商务智能软件在中国大陆发展的发展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媒体上宣传得愈演愈烈,但对大部分客户而言,仍旧缺乏对商务智能软件的真正了解。 同时,与国际市场相比,目前整个中国大陆(不包括香港、台湾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分析型软件的市场年收入,据不完全统计不超过800万美元(2002年IDC 报告),这与全球超过100亿美元的商务智能市场相比,相距甚远。 

但是,经过前几年的ERP、CRM热潮,确实有相当一批中国制造企业,例如:宝钢、海尔等,在日常的工作流程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伴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确实感到了实施商务智能化的需求,并且具备这个条件去实施。 比如宝钢股份从90年代末期开始实施的整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目前仅矿石优化一项,每年可以为宝钢节省上千万元的成本。随着企业IT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近期内会逐渐具备上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软件所需的条件。 

其次,从各家厂商目前在中国大陆所取得的成绩和准备的投入来看,过去一年两位甚至三位数的增长,让许多厂商的亚太区总部确实也看到了中国区的希望。 目前,在大陆发展的这些跨国厂商纷纷招兵买马,磨拳擦掌,而更多的厂商则通过寻求合作伙伴、或者直接设立办事处的方法,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中国商务智能化大潮中一展身手。 

据IDC预测,从2001年至2006年的5年间,如果整个世界及地区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话,分析型应用软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年销售额平均增长至少在65.6% / 年,换言之,到2006年,中国大陆的商务智能软件市场有望突破9,764万美元(详见下图)。由于客户关系管理(CRM)在中国大陆的高认知率,分析型的客户关系管理应用软件的增长将犹为迅猛。但就目前2001年和2002年的销售情况来看, 整个中国大陆的商务智能软件市场容量仍然偏小, 可能对于企业财务方面和客户购买行为方面的分析需求, 会成为带动整个中国大陆商务智能软件市场强劲扩张的原动力。 














从2001年中国大陆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软件销售情况分析, 制造业、电讯和金融行业是目前运用最多的领域, 全年销售额分别为大约320万美元;122万美元; 116万美元。 其中,制造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又以CRM分析型应用最多,SAP 和SIEBEL 是最主要的供应厂商;电讯(主要是电讯运营商)和金融业(主要是银行)则偏重于财务分析、CRM分析以及业务绩效管理(BPM)。 详见下图。 





发展趋势:

*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软件通常不是单独销售的软件,一般它会同一些企业解决方案如CRM、BPM整合在一起, 因此,客户往往会将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软件视作这个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对客户的教育和培养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 随着CRM这些概念的深入人心,加上客户的技术知识越来越成熟,中国客户最终将会接受这些概念和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软件。但无论他们现时是否接受这些概念,他们确实存在业务绩效、成本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等多方面的分析需求, 因此潜力不小, 需假以时日。 

* 缺乏有行业针对性的宣传。 目前许多商务智能研讨会没有针对性的行业分析型/商务智能软件介绍,在这些研讨会上,对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只是蜻蜓点水,这使得大部分的客户仍在云里雾里,苦苦摸索。 

*制造、电讯和金融业,在未来3-5年间,仍然是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软件的主战场。 据IDC 研究报告分析,零售业和政府机关在中国也会越来越多地使用商务智能/分析型应用软件。 

*强调投入产出关系(ROI),如同CRM 产品一样,中、低价位产品会大行其道。 

何种客户具备上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的条件:

Data Mining, Data Mining,顾名思义,客户要先有数据,供应商才能帮你进行挖掘,ERP没有实施过,销售、市场、财务各部门的数据可谓“四大皆空”的现状,着实让厂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任何IT新工具、方案都服务于企业宏观、微观业务发展需求,若企业现阶段业务需求,如何通过数据挖掘来解决还尚未明白,已嚷着要上Business Intelligence, 这又让供应商们如何操作? 

那么何种客户才具备了上商务智能/数据挖掘的条件呢? 

1. 企业高层决策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楚的设计,结合远景规划,发现目前在销售、财务、制造或者物流仓储方面的不足,希望通过数据挖掘来加以解决。 

数据挖掘或者说决策支持项目,如同CRM 或ERP项目一样,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将来的战略发展前景,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考虑,所以一定是自上而下有了这个认识和需求,才能较顺利地去设置、实施整个项目。 如果只着眼于解决某一部门中某一个具体的细节问题,而企业上层领导对此却无动于衷的话,商务智能项目可能成功的几率将大打折扣。 

2. 通过多年积累,企业在各个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重要环节,沉淀了相当数量的数据。 

比如通过ERP系统,企业在生产、财务等方面已有一定量的数据积累,详细记录下了每一步过程中的历史数据,而且是一种延续的、非孤立的信息积淀。 这样,在企业下一步考虑使用数据挖掘的各种工具时,“巧妇可为有米之炊”。 否则,数据挖掘无从谈起。 

3. 企业有明确的、急需通过数据挖掘去解决的问题。 

宏观的战略考虑,会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体现。 “着眼于长远,着手于目前”, 不然,整个项目的启动,没有一个好的切入点。 比如说从宏观角度企业考虑要“提高成个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落实到微观,可能就变成了如何“按需定产”的问题,再往下研究,就变成了“销售预测”问题,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从历史记录中摸索出规律,结合行业知识,探询未来发展趋势的数据挖掘应用课题。 

在中国,商务智能/分析型软件的大潮正扑面而来,愈是此时,愈要冷静。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热潮,作为厂商也好,作为客户也罢,请你再问自己一遍,“面对商务智能,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关于作者 

潘煜虎任SAS Institute Inc. 高级销售经理(常务委员),负责在中国的制造业中推广SAS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使客户通过这个方案优化自身的商业利益。他曾担任Schmidt Integrated Trading Service Co., Ltd 的销售与营销主管期间在中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呼叫中心。并曾被评为康柏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的“优秀员工”。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