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CRM的厂商在为他们的客户描绘出一幅幅应用CRM的美好蓝图时,当很多所谓的“样板用户”其实并不是那么的成功时,用户们在疑惑,我到底能不能信任这个厂商的产品和服务呢?哪一个产品才是物有所值呢?CRM厂商们也在疑惑,在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几十家厂家、鱼龙混杂的市场里,到底怎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订单呢?
安利的启示
笔者曾经参加过美国著名传销公司——安利公司的传销讲座,尽管最终并没有加入成为其中一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讲座确实是很诱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条我注意到,成为安利的销售代表需要遵守的一个原则(可能实际并非如此),就是销售代表必须首先自己使用某种产品,觉得好才可以向别人推销。本文并不是谈论传销和安利,但是我想这里面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说你自己都不用这个产品,又怎么去说服别人用这个产品呢?软件行业其实也是类似的。绝大多数CRM厂商都对外声称,他们不是卖软件,而是卖整体解决方案,是帮用户解决问题的。但是厂商本身的CRM都没有搞好,又怎么能去帮别人很好的解决CRM问题呢?怎能让别人相信你是CRM专家呢?
当然,客户所在行业与IT行业的CRM显然是有很大不同的,但这仍然掩盖不了这种CRM“自产自销”所具有的强烈的示范效应。软件厂商们如果能成功使用自己的产品,就是软件产品最有力的“样板用户”,可以给用户传递一种强烈的信心。销售人员甚至不需要专门给客户进行产品演示:如果你想看产品,没问题,来我的办公室,我告诉你我是怎么用的。笔者最近在用友公司CRM事业部从事用友CRM内部实施项目达半年之久,这种示范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用友一位副总裁亲口告诉我们他的经历:很多客户在听取了用友CRM内部实施项目的介绍后,根据他的经验判断,成交概率从2、30%一下提高到了7、80%。对于那些不仅仅销售CRM产品的IT厂商们来说,这样的示范效应甚至可以辐射到公司的其他产品或服务上。
重视自身CRM建设
在CRM市场上,国内厂商也许在产品的研发能力、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很多方面比不上国外的大厂商,但是在发展本地客户关系和营销渠道上,本土企业却有着国外企业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实施自己的CRM除了具有示范效应外,更加有利于国内软件厂商充分发挥、利用自己的长处,培养与国外大厂商相抗衡的能力。相反,如果不重视自身CRM建设,到头来只能是沦为被淘汰者中的一员。
CRM厂商要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决不仅仅是使用自己的产品就足够了,还需要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和变革管理。对于CRM厂商来说,“自产自销”不仅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订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有效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客户对你的信任程度,从而有效吸引更多的客户,有效拓展更加深入、完善的客户关系,这些不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吗?
关于作者
雷云飞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