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的海菊农家乐里,老板海菊忙得不亦乐乎,“现在农家乐的生意不错,平均每天的预订量都在10桌左右,‘五一’期间最多一天我们接待了32桌客人,挣了1.8万元。”
据了解,“五一”小长假期间,乌鲁木齐县共接待游客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46万余元,同比都增长一倍多,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在乌鲁木齐县异常火爆。
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对口援疆工作的积极开展、政策性增资因素及政府积极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我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势强劲。来自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5.68亿元,增速达到15.2%,创1995年以来新高,在全国排名第一。
旅游业: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这几年,我们农家乐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冬天游客来滑雪,天热了游客来爬山,不分季节和周末,天天都有生意做。” 海菊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她已经投入100多万元,盖了4间豪华包厢,改建了透明式厨房,换了餐桌椅,今年还要争创星级农家乐,把生意做得更好。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县共有农家乐360余家,其中自治区星级农家乐55家,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已成为该县农牧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成为该县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增长点。
和乌鲁木齐县旅游业发展呈现的迅猛态势一样,在自治区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区旅游产业近两年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2010年,自治区及时研究并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调整工作部署,以国内旅游为重点,通过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升旅游运行质量,树立良好旅游形象,使旅游业出现“井喷”态势,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2011年召开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区旅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出台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会议同时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经济总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要实现翻番,增长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的比重提高到8%。
今年,我区旅游业将进一步抓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精品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安排500万元资金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帮助100家星级农家乐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安排1000万元用于旅游星级厕所建设等。
特色餐饮:拉动消费增长主渠道
近年来,我区餐饮业的营业额一直位于商贸流通各行业的前列,已成为拉动我区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2011年,“新疆特色餐饮”更是成为热词。当年8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
随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新疆特色餐饮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这是新疆历史上第一个有关餐饮业的专项规划,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层面的餐饮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餐饮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支持新疆餐饮特别是民族特色餐饮业的发展。
新疆特色餐饮工作指导小组宣传组负责人马莉说,目前,全区已启动餐饮《规划》实施和《政策》的落实工作,县市以上政府正在尽快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责任;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将根据要求,尽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保证《规划》和《政策》的落实。
今年2月,乌鲁木齐市政府已下发《关于加快特色餐饮业发展建设中国清真美食之都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并确定自今年起设立餐饮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支持特色餐饮业发展,加快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中国清真美食之都。
服务业:三产快速发展的拉动力
5月5日,记者在乌鲁木齐青苹果民族语言数据有限公司了解到,青苹果数据中心是中国100强服务外包成长型企业,去年在我区成立了公司,主要开展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数字化数据库制作工作。
青苹果民族语言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紫薇说:“我们非常看好新疆服务外包产业的前景,去年11月公司试营业以来,员工已增至40多人,目前主要从事报纸的数据库制作工作,今后我们将借助新疆的地缘优势,积极开拓中亚等周边国家的服务外包市场,今年计划吸纳200名各民族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就业。”
自治区商务厅服务贸易处副处长孙帅军说,服务贸易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它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优化经济结构,同时还可以促进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自治区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张凡说,我区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及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加快,成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力。
去年我区三产中的营利性服务业呈现增长快、增幅高的特点,其中以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为主体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3.06亿元,增幅较2010年提高20.8个百分点。
在商务服务领域,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区虽然刚刚起步,但从去年起,得到自治区的重点扶持,自治区不仅成立了促进服务贸易发展领导小组,同时由自治区和乌鲁木齐财政各出资500万元,设立了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产业扶持基金,支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产业和企业发展,乌鲁木齐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现已启动。
无论是旅游业、餐饮业还是新兴的服务贸易产业,都在蓬勃发展进程中,我区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