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在职场中我们与客户的第一次接触往往是通过电话进行,所以嗓音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为此,沪上一些白领开始把眼光投向了"塑声",通过参加一定的"嗓音训练",学会科学的发音方式,让自己说话不累且音色动听。你的嗓音给你的工作带来的是便利还是不便?在工作中,你是否会刻意美化嗓音?[陈屹]
□吴敏之 32岁 店长
因为嗓音,主管身份受质疑
在卖场工作,每天接待形形色色的客人,店员和顾客之间总免不了有些小摩擦会发生。作为店长,解决摩擦是我的责任。
那天,临下班的时候电话响了,一个粗粗的男声从电话里传出来:“你们的鸡蛋为什么卖给别人便宜,卖给我就贵啊!”怎么回事?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时电话里传出店员小周的声音:“这位先生听人家说我们这里有特价鸡蛋,可他来晚了,我们限量销售的特价品已经卖完了,他不相信,硬要拿两盒让我们按照特价卖给他。”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赶快在电话里把卖场的规定向那位先生解释,可话还没有讲完,就被对方不耐烦地打断:“哪有这种规定啊?我要找你们管事的说话。”
我一愣,不过一秒钟后就明白了,我声音听上去脆生生的,很像小女孩,怪不得他觉得我不像是这里的店长。“我就是这里的店长。”我向他表明身份,可他居然不相信。没办法,这样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碰到了,我只好挂上印有照片的工作牌来到店堂里。见到我本人和工作牌,那位顾客总算相信了,我费了很多口舌才说服那位先生第二天趁早来买鸡蛋。
唉,因为嗓音太稚嫩,我总是遇到类似的麻烦。如果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的声音听上去显得老成一点,我一定会尝试。
□董薛薇 36岁 公司职员
客户被我的声音“催眠”
我是去年跳槽到目前这个公司的,刚来没多久就投入到了公司当年最大的一个项目的筹备中。因为前一份工作的关系,我对这个项目中涉及的核心问题比较熟悉,因此是项目筹备组的主力成员。项目筹备接近尾声,就要去跟客户谈判了,可项目组的老大却意外地把腿给摔断了。除了老大之外,我最了解这个项目,于是这谈判的任务当仁不让地落到了我的肩上。
毕竟是第一次独力谈判,一开始我的心里还是有些抖豁。好在曾经的播音员经历让我能够自如地控制嗓音,柔美的声音加上这种有节奏的发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我的紧张。看着客户们都聚精会神甚至是面带微笑地听着我介绍项目情况,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慢慢放下了。谈判结束,客户的反馈出奇得好,一切进展都比想象中顺利。后来签了合同,双方一起坐下来喝酒,对方老总一句话道破秘密:“小董啊,那天你的发言太精彩了,声音像播音员一样好听,我们都被你的声音给‘催眠’了。”
这以后,公司大大小小的谈判总是派我上阵,老总说有了我的“美音”法宝,他就放心了。
□KERWIN
有好嗓音,还得有自信
作为市场部的一员,时常和供应商、公关公司、媒体等打交道,建立彼此关系第一步的往往就是声音。每当我接起电话听到或柔美或俊朗的声音,很容易就对电话那头的人有了好感。
我的嗓音,先天条件应该还可以,可是刚工作那段时间,我睡眠严重不足,所以嗓音略带沙哑,加之刚开始工作自信不足,拨通电话后往往“嗯……您好……哦……”犹豫停顿,并且过分客气的声音让对方误认为是电话销售,我吃了好几次闭门羹。
“打电话也是做人”,于是我开始减少抽烟喝酒,保持睡眠充足,原本如阿杜般深沉的嗓音通过调养渐渐有了起色,混入了些费玉清的清亮元素。这个混音效果慢慢为我的工作打开了局面,每次打电话我都精神抖擞,音质饱满,让对方听声音就仿佛能看到电话这头我微笑的面容,原本避而不接、生硬打断的电话那头,现在都会客客气气地听完我的来意,工作渐入佳境。
自信加上好嗓音,成为了我给人递上的第一张名片。虽然称赞我声音好听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在我看来,自信是比音色更重要的元素。
□艾芩哲 25岁 翻译
职场淑女的大嗓门
我自小就是个大嗓门,或许是因为家里有个有点耳背的奶奶之缘故,所以对于说话声音的高分贝问题,过去我一直都没有怎么在意。直到大学毕业辗转进了一家外企后,我发现公司里面男的都特别绅士,而女的则非常淑女。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我也逐渐被熏陶成了一个说话细声细语、软绵入耳的淑女。
很遗憾,有一天奶奶的来电就把我这个职场淑女打回了原形。当时,一开始我也用那种细声细语的方式在电话里跟她说,但她老是说“闺女我听不见”,我只好对准话筒把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这么一提倒好,周围的人都把目光盯向了我,那一刻真的很尴尬。从此以后,同事几乎人人知道我的嗓门特别大。
虽然我对自己的大嗓门一直都耿耿于怀,但后来一次面试的经历却让我不再为此感到苦恼。那次是去一家补习学校面试当英文兼职老师,去之前就听说了应聘很难,然而,没想到在试讲了一节课之后,那校长就对我说:“这个周末你可以来上课了。”当时觉得很愕然,校长就解释说:“我们看中的就是你这大嗓门。如果老师说话都像蚊子一样,教室这么大,学员一定会投诉的。”
有了这样的经历,我终于明白大嗓门不一定是坏事,关键是说话一定分清场合,该声如洪钟就不能低八度,该细声软语也绝对不能太响亮。
□小张 31岁 公司职员
薄技在身必有用
我在大学里是学生合唱队成员,可见我的嗓音不错。我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著名的配音演员。偶然的机遇,使我得到了这位专家的启蒙和点拨,懂得了嘴形、喉音、换气,以及语言表达、捏声线、呼吸发声法之类的发声理论与技巧。但是起先我没有意识到嗓音训练对不从事声乐的我有什么用处,练发声只是练着玩玩的。
工作后,一次单位里开联欢会要我出节目。可是我唱歌跳舞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被逼得没法只好朗诵一段凑合。谁知我的发声技巧使我的朗诵非常出彩,还得了奖。
由于我的身高、体形、容貌的确不错,所以上司和同事就像发现什么宝贝似的,开会念文稿、联欢当主持,后来还客串过同事婚礼的司仪。他们都说我的声音充满魅力,表达内容恰到好处。其实我只是偷学了几招而已,只是在非专业单位的“矮子”里当“将军”罢了。
□龚骁牧 24岁 公司职员
不必刻意追求
音乐上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丝竹的演奏总是比不上美妙的歌喉,所以说动听的嗓音有吸引人的磁性,自然也是很有道理的。但一个人如果光有美丽的外表、动听的嗓音,只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而已。
人是重思维的动物,如果没有一定的内涵,只有焰火般一瞬的光响,就只能吸引别人回头一望就扭头而去了。所以嗓音如果不是太过糟糕,我想没有必要舍本求末地浪费精力去刻意追求,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内涵、有修养的人也自然而然会运用他们的智慧,以真诚、得体而具有他们独特个人魅力的声音去吸引别人。
人生苦短,如果不是靠嗓音吃饭,又何必去过分地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陈习]甜美的声音确实让人如沐春风。我给一家公司的合作伙伴打电话,她的声音总是嗲嗲的,却听不出矫揉造作,满耳都是新手的稚嫩,有时明明想去说她一顿,听着她涓涓细流般的美妙声音也就消了气。难怪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我想只有自然的声音才会有这样的效果。
[慈溪人]对于我们这些吃开口饭的销售人员来说,动听、亲切的嗓音可以为客户服务工作加分不少,再说自己的年龄也开始"奔5",我多少有些不安和焦虑,如不好好学习科学的发音方法和语音语调,恐怕将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平时的勤学苦练还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办公室里的姑娘小伙一直"夸"我的声音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我嘴上不肯承认,可心里还是甜滋滋的!
[陈剑华]目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谋求一份好工作去做面部整容,这早已不是新鲜事。与别人不同,我毕业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整容,而是"整声带"。因为我心仪的企业要求员工声音甜美,而我偏偏天生就是粗嗓门。所以,为了赢得招聘方的青睐,使自己更具竞争力,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当然,我也因此增加了不少的自信,以至最终如愿以偿。
[周梅萍]我觉得嗓音是否动听更多取决于先天因素而不是后天训练,科学的发音方式或许会对音色有所润色,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与其刻意""塑声"倒不如在待人接物、语言礼仪上提升自己,相信只要以诚待人、真挚交流,即使音色不那么婉转动听,也会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zcx]嗓音训练,或者叫"塑声"对文艺表演专业人员和播音员是必修课;对教师、售票员、接线员也是有必要的训练;对我这样不靠嗓子吃饭的一般工作人员就没有必要了,至多了解些皮毛知识也就够了。我的嗓音不好也不坏,与我的"第一张脸"还是蛮匹配的。况且,在人际交往中,内在素质所决定的风度、仪态远比嗓音重要,不是几次业余"塑声"所能突击美化的。所以我完全没有刻意美化嗓音的打算。
[莫锡众]俗话说"闻其声如见其人"。确实,和外貌一样,声音是重要的交流媒介,给人的是直接印象,有人也因此把嗓音称为人类的第二面孔。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提高求职的命中率而刻意去塑声,以为这样就能增强竞争力,显然是病急乱投医,有点舍本逐末。要知道人的交流、工作能力、学识,包括为人处世的方式,不是单靠声音就能改变的,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内在修养。
[nini]在K歌的时候,我偏冷的音色能给那些悲伤的情歌注入一种别样的沧桑,于是赢得赞美一片。但我电话联系新客户时,嗓音又充当了杀手的角色,别人总是认为我太冷漠。如果我的声音也可以随意变幻,那该多好!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