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电视直销企业500家,年“流水”190亿元;一些企业“地下”经营,找企业先得学会当侦探;隐瞒销售收入,逃税成了一些企业的“看家本领”
“哟!”当检查人员孟桂娟终于发现了企业的一个存有巨额资金的隐匿账户时,禁不住叫出声来。
柳暗花明,案子总算有了进展!很快,一份“急件”放到了北京市国税局稽查局局长刘祝轩的案头。那上写着:“石景山区‘光辉公司’案有重大突破,发现该公司隐匿账户一个,体外循环资金达1.3亿元!”刘祝轩看完上面的文字,不禁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至此,涉及北京海淀、朝阳、石景山、崇文四区的打击电视直销偷税行动,有了重大进展。
一个特殊行业.“你想摆脱风湿骨病吗?你想彻底战胜腰腿痛吗?拨打屏幕上的专家热线吧,一个电话,立即实现。”这是11月24日13时05分西部地区某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一个电视购物广告。“电视购物”实际就是“电视直销”。记者随便调换了一下频道,发现仅在13时10分至13时20分之间仅10分钟的时间里,就有13个电视台在播出电视购物广告。
广告能在以秒计费的卫视频道频频亮相,证明着电视购物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如今,电视购物已不是过去的小打小闹,而正在成为一支流通领域里的生力军。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电视购物企业500多家,年销售额约为190亿元。
电视购物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兴起,因电视传媒影响广大,甫一露面就被消费者接受。电视购物是信息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流业对时代的适应和功能拓展,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
然而,由于市场治理失控,一些电视购物企业“上马”没有“准入证”,经营处于“半地下”状态。一些电视购物企业用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从中牟取暴利。
除了牟取暴利,欺蒙消费者外,一些电视购物企业还大肆偷逃国家税收。一位税务官员说:“从最近调查的情况看,不少企业钻电视购物这一新兴行业税收监管不到位的空子,或隐蔽售货,或账外经营,偷逃税现象比较普遍。电视购物,成了税收管理上的一个黑洞。”
三张转账支票
宋桂树带着他的同事邵长福在暑热里不停地奔波着,由于汗流得太多,仅两周时间,人瘦了一圈。
这位北京市朝阳区国税局稽查局大要案组组长侧着头对记者说:“干了那么多年稽查,没碰着过这样的活儿,找企业跟搞侦探似的,穿着便衣,神神秘秘的……”
两位检查人员要找的企业叫北京摩能国际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从事的是电视购物业务。检查人员从征管系统中一查,这家企业申报的税额少得可怜:2006年第一季度,该企业每月缴纳增值税300元,3个月共缴纳增值税900元;5月份,企业干脆一分钱不申报了。
检查人员摸到这家企业,但企业已经金蝉脱壳,不见踪影。
朝阳区国税局领导心里明白,这可是北京市国税局督查的企业,是不能以“企业失踪”四个字简单交差的。
于是,检查人员开始了艰难的寻找。
检查人员跑银行,跑电话局,跑速递公司,跑为涉案企业登广告的电视台。结果,都不理想。
“案子没了线索,”宋桂树愁着脸说,“可领导三天两头要听汇报,要案件突破的消息。
”
希望已经非常渺茫。但宋桂树隐隐地感觉到,企业的办公地点似乎还有文章可做。2006年9月20日,宋桂树和邵长福再次来到“摩能国际”的办公地。
“我们多了一个心眼儿,”邵长福的目光有些狡黠,“我们装做生意人,先递上笑脸,然后再迂回着从楼宇的前台套‘情报’。这一招好使,结果怎么着?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重要信息:楼上9层共两户,都是做电视购物的。一家叫摩能广告公司,一家叫德品道公司。两家公司一个法定代表人。这家‘摩能广告’是不是我们要找的‘摩能国际’呢?八成是,我心里想着。我们到楼上转了一圈,见‘摩能广告’大门紧锁,而对门的‘德品道’却人来人往。当时我们觉得,这‘德品道’很有可能是‘摩能国际’的‘变异’。怎么打开缺口呢?问是问不出来的。我们下了楼,在楼角拼命地抽烟,结果,灵感在丝丝缕缕的烟雾中闪现了:我们从企业报税磁卡里了解到‘摩能国际’的会计叫徐雅,如果两公司是一家,徐雅很有可能就在‘德品道’。我们来到前台,说要找徐雅,前台就说,上去吧。当时,我兴奋得差一点跳起来。”
结果并不令人乐观。40多岁的女会计徐雅用电算般的速度,压下了与检查人员刚一照面时的慌张,开始与检查人员“过招”。“你是‘摩能国际’的会计,请接受税务机关的询问。”“我现在已不是‘摩能国际’的会计。”“那账呢?”“账已经交出去了。”“账交谁了?”“……不知道。”“你现在就在‘德品道’上班?”“我有必要告诉你吗?”
检查人员心里窝着火,但心里却亮堂起来了:如果从“德品道”入手,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
两人的想法立即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同,对“德品道”的涉税检查立即启动。
通过一轮账务检查,没有发现企业有纳税问题。
紧接着是外围调查。如果这一轮调查失败,这个案子真的要以“被查企业失踪”上报了。
稽查局经多方查找,终于在一家速递公司找到企业转到交行的三张支票。三张支票涉税金额386万元,属未申报。在证据面前,会计徐雅和主管会计不得不承认企业偷税的事实。
对另一电视购物企业奈瑞尔美容塑身公司的调查也经历了同样的曲折。
在千寻万找没有踪迹的情况下,检查人员决定“钓鱼”。他们以消费者的身份,花500多元买了一个疗程即两副“足下抽脂贴”。这次“钓鱼”行动虽然未能及时找到这家“走逃户”的踪迹,但却另有重大发现———税务部门通过获取的发票,又发现崇文、石景山两大电视购物关联案件!
两名神秘会计
明明在朝阳区购的货,但给的发票却盖着石景山区一家企业的章,而发票的来源地却是崇文区。案件虽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新的线索无疑为查清电视购物案增添了新的希望。崇文、石景山两区国税局接到市局的命令后,立即进行部署。两个局的线索只有一个:一张复印的普通发票。
对于崇文区国税局来说,要查清这张发票是哪家企业开的,谁是这一违法行为的操纵者?
接到案子后,岳红心里压力很大。这位崇文区国税局稽查局局长说,那天,区局的一把手和主管副局长亲自把她叫去,非常严肃地把案子交给了她。她感到了案子的分量。
依托信息化系统,开票企业的名称一键就出来了:北京艳新同创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但是,接下来找到这家公司的“人”就不那么容易了。企业在税务登记中留下的电话,打不通;到注册地查看,连企业的“壳”都没有。
“要破获这个案子,就得用非常手段。”崇文区国税局有关领导取得了一致的意见。2006年11月16日,区局主要领导和稽查局长岳红等人一同来到区公安局经侦支队请求支持,警税双方立即成立专案组。
“找人”工作异常艰难。
企业虽然“失踪”,但套票的人会不会凭着侥幸再次到税务局报税领票呢?当岳红把这个疑问提出来时,大家都说,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案头分析发现,这家企业的会计每次都是月初的1日、2日到税务机关报税并领票。区国税局立即进行布置,从12月1日起,征收所、发票所人员都在窗口“设伏”,一旦套票人露面,立即报信儿。
12月1日上午9时许,第一征收所申报窗口的陈继华看到申报表上“艳新公司”几个字时,兴奋地抬起头,站在前面的是一位个子高挑的三十六七岁的女办税员。陈继华对她说:“你的企业资料可能有点问题,等我们核对一下……”随即,陈继华立即招手叫来了正在厅里值班的一位副所长,这位副所长立即电告稽查局。
公安人员和税务检查人员及时赶到了现场。经询问,这位艳新公司的办税员叫王小梅。她供认她只为艳新公司报税和买发票,账目由一个叫陈晓红的人做好给她。报完税、买完发票后,她再把发票交给陈晓红。陈晓红每月给她300元的工资。她没有见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不了解公司的情况。她还供认,她见过该公司的一个姓李的南方口音的男同志,是不是老板不清楚。
办案人员分析,艳新公司的人可能会前来接头领取发票,专案组同时在现场进行了布控。然而,王小梅被带去接受询问时,已趁人不备关闭了手机,接票人没有出现。
执法人员又调出监视器录像,把所有的领票人让王小梅辨认,结果也是一无所获。执法人员的视线立即转向了陈晓红。王小梅供认,陈晓红在西郊五棵松的一个写字楼里卖电线。为了不使陈晓红生疑,办案人员让王小梅购领了50本发票,让王小梅给陈晓红送去。
到了五棵松后,王小梅在警方的授意下给陈晓红打电话。这时的陈晓红似乎已经有所察觉,回答说:“先不取了。”执法人员由王小梅导引着上了楼。公安人员验明身份后,要把陈晓红带走询问。不料,陈晓红口气挺硬:“我是学法律的,你们找我到底有什么事,得跟我说清楚了,我这正在经营呢!”
陈晓红确实是学法律的,有会计证。她说她的任务只是为艳新公司办理纳税申报和购领发票,不管做账。每次领完发票后,在崇文门地铁口或附近的一家工商银行门前将账交给一个带南方口音的姓李的男子。他们之间是单线并单向联系,陈晓红每月从公司得到300元的报酬。
每月领50本发票,在地铁口神秘接头,而得到的只是300元的报酬,这位外表精明,又是学法律的办税员陈晓红能干吗?办案人员心中充满疑惑。
疑惑归疑惑,办案人员还得继续不停地落实证据,查机主,验指纹,找同案,但凡能使的招儿都使了。
“追查这个案子我们将不遗余力,” 稽查局长岳红说,“只要有一丝线索,我们就会查下去,这不仅是为了向区局、市局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而且也是我们工作的职责。”与此同时,京西石景山区的案件调查也在紧张进行。
亿元隐匿资金
石景山的案件调查可谓凯歌高奏。与崇文区一样,石景山区案件的线索只有朝阳区国税局“钓鱼”时获得的一张购物发票:发票来源地是崇文,而发票上盖的章却是石景山的。不成想,这个不起眼的线索,使石景山区破获了销售额上亿元的特大电视购物企业逃税案。
这个盖章的企业叫北京光辉纪元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繁复的数据录入与比对,“光辉公司”纳税基本没有问题。这并没有出乎检查人员的意料,没有哪家企业会把偷税事实不加遮掩地写在账上。
令检查人员意外的是企业财务人员的表现。石景山区国税局第六税务所的孟桂娟说:“一般企业都有惧怕税务局的心理,但这家企业的会计伏梅却镇定得很。她一个劲儿地帮你核账,还表现得很轻松,很坦然,这反而使我起了疑心。”
要知道,具有大学文化的伏梅不仅是这家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而且是企业的股东。
随着调查的深入,企业渐渐露出了马脚:2006年,这家企业国税收入申报180万元,工资发放却达100多万元!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同时,企业购进的增值税进项发票中没有“足下抽脂贴”,而销项发票却有“足下抽脂贴”,涉嫌虚开。
面对这两个问题,会计伏梅不像刚开始时那样从容了。不但承认了虚开,而且承认员工的工资是按销售额的3%发放的。按3%倒推,企业的销售额远远大于申报的180万元。
案件到这里,应该说见到了一线光明。
孰料,几天后伏梅翻供,说企业的纳税申报没有问题,企业除了按3%给员工发工资外,还要额外加奖金,每一件商品销售后,都要按30元、50元往上加。
孟桂娟对记者说:“我们与伏梅做了10次笔录,每次她都在编故事;要不,她说我忘了,回去再想想,你没招儿。”
你编故事,我找证据。专案组全面出击,对所有可能涉案的环节都进行了调查。
就在这当口,石景山区国税局稽查局局长何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特快专递,打开一开,让这个七尺男儿着实一惊:里面竟是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威胁还在继续。后来,专案组骨干孟桂娟家里的门锁被人用强力胶封死了锁眼。开锁公司对它也没招儿,最后只得在墙上打了洞卸了锁。税务局的领导和知道这件事的同事们都为办案人员的安全捏着汗。
但案子的追查一刻也没有停止。银行,成了本案的重要突破口。“找到啦!”当发现有外来资金打到该企业的隐匿账户时,孟桂娟禁不住叫出声来。
原来,专案组在招商银行对“光辉公司”的5张借记卡进行检查时,发现有一些资金汇到了民生银行。借记卡是以伏梅等个人的名义在银行开立的银行卡,消费者购物后,将钱打到卡里。办案人员在对企业在民生银行开立的账户进行检查时,终于发现有一笔注着“代收货款”的外来资金打到了这个隐匿账户里。
接下来的追查,使办案人员大吃一惊,发现有上亿元货款打入这个隐匿账户!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北京的三家速递公司。
去速递公司核实证据,本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工作却很难开展。
石景山区国税局第六税务所所长苏向兵说:“一开始,速递公司根本不配合,因为那边是客户。人家拿《邮政法》说事,说是保护公民隐私。于是,我们还得现学《邮政法》,提出《邮政法》保护的只是信件等个人隐私,我们查的是账目,这是《税收征管法》赋予的权力。好说歹说,工作才一步步展开。”检查人员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上银行、上电话局协查,往往也不顺利。检查人员说,手段软弱,是税务机关查处电视购物偷税案时遇到的难题。
难题终于被一个个破解。
最终查证,2003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该企业隐匿销售收入1.3亿元,偷逃国家税款1914万元。
2007年3月26日,石景山区国税局将此案移交区公安分局。因涉嫌偷税数额巨大,该案成为公安部挂牌督办的2007年北京头号经济大案。
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并将企业的其他嫌疑人一网打尽,警方动用技侦手段对伏梅进行了秘密侦查。警方在侦查和后来的调查中发现,公安和税务方都出了“内鬼”。
“怪不得‘光辉公司’料事如神,”稽查局长何毅说,“我们采取什么措施他们都有对策,包括行政复议时使的‘高招’。我当时就觉得里面有‘高人’,说不定是‘咱家人’,最后果不其然!”
两个“内鬼”,一个是公安部门的经侦干部,一个是北京某区国税局的稽查人员。
“内鬼”也没能帮助“光辉公司”的人渡过“难关”。今年7月29日,“光辉公司”的重要股东安刚企图潜逃出境时落网,听到风声正打理行装伺机逃跑的伏梅以及公司相关人员也同时在北京被一举“拿下”。
自以为各方有人的伏梅对自己的结局感到有些意外。在拘留所沉默了一宵后,伏梅对警方说:“我没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她为这个案子花了300多万元,仅在公安人员身上就花了100万元!
为了追回税款,石景山区国税局稽查局局长何毅三走看守所。何毅说:“‘进去’后的伏梅态度变了。过去她在我们面前腰杆笔直,如今头都不敢抬。经再三劝说,一笔385万元的资金算是从速递公司划了出来,进了国库。”何毅道,“有时候也跟她‘唠唠’,说到‘投缘’时,伏梅也向他‘掏心窝子’。伏梅说:”为这税的事,我‘认识’了很多人,但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认识’石景山国税局的人……‘“何毅苦笑一下,陷入了沉思。
伏梅还认为,这次锒铛入“所”,除了钱没花对地方,还因为自己有些“背”,要是没有那个“可恨的”举报人,税务局怎么能“没完没了”地查个底朝天呢?
一封举报信件
没人举报出不了事,这是伏梅一头的想法。其实,北京国税局早就盯上了一些税负异常的电视购物企业,只是一时没腾出手来。举报信的到来,使该局打击电视购物偷税行动提前实施。
北京市国税局收到举报信还是在去年的6月下旬接到举报信后,北京市国税局局长张志勇说:“这是税收征管中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抓税源,决不能去做空头文章,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利用好举报信上的线索,把这类企业的税收问题查深查透。”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对电视购物偷税行为打击力度加大。在朝阳区国税局采访时,该局稽查局副局长吕军说:“查案时,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因为领导督得太紧。市局领导共听取八次汇报,还亲自到专案组督办工作,这种情况在我从事稽查工作以来没见过。”
张志勇说:“我们并不是为查案而查案,而是为了借此规范一个行业。电视购物里有很大的税收漏洞,我们要研究这个漏洞怎么堵?电视购物北京有,其他省市也有。我们愿意先做一些尝试,为税务部门规范一个新行业的税收管理探探路子。”
“这组案子查起来很困难,”石景山区国税局副局长劳世岩说,“一开始都摸不到门儿,传统的检查方式不行了,因为人家是一个新行业,其流程都是新的,你只有熟悉了人家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才能把这个新对象管起来。这次检查虽然走了不少弯路,费了很大力气,但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北京市国税局对查处电视购物行业偷税案的实践表明,要实现税源管理的突破,就要有新视角、新思维和新手段。只有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掌握新情况,严格管理,常抓不懈,我们的税收征管工作才能一步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