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李和)仅仅通过营销人员的一个电话,太平洋保险公司便从成都消费者刘女士的帐户上扣取了1895元保费。此事件经本网披露后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网友对保险公司的电话售险模式提出质疑。日前,太平洋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前来本网进行了解释以回应网友,并称消费者可在“犹豫期”内无条件退保。
回应:犹豫期内消费者可无条件退保
10日上午,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秋生主动前来四川在线约见记者,向本网记者播放了向刘女士电话营销的录音,并谨慎回应了网友的质疑。
王总表示,按照流程,消费者只要在电话中确认了购买意向,保险公司就将从消费者户头扣取保费,该保单就已经生效。随后,保险公司将在5个工作日内当面与消费者签订保险合同。而从录音来看,公司认为刘女士已经确认了购买该保险。王表示,即使在正式合同签署后,保险公司也设置了10天的“犹豫期”。在此期间,不论消费者因任何原因想取消保单,保险公司都将无条件办理退保手续,并退还所有保费。
王总表示,电话营销模式是国外主要的保险营销手段之一,但这种模式近几年才在国内兴起,中国消费者接受这种手段尚需时日,在消费习惯上也可能存在误解。王同时表示,太平洋保险一向重视客户投诉和社会监督,公司将尽最大努力改善消费者的满意度。
刘女士:电话售险节奏太快,感觉完全是调查
太平洋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的了一段录音较完整地记录了营销人员向刘女士推销保险的全过程,在这段总长度不到10分钟的录音内,营销人员完成了保险产品介绍、客户身份核实、投保人资格审查、支付方式说明及上级主管审核等工作。
在营销人员介绍扣款相关事宜的关键时刻,背景声音较为杂乱,难以辩听。但随后的录音可以听出刘女士听完产品介绍后确实动了购买的心思。
回忆起电话销售保险的过程,刘女士说:“整个电话销售从调查开始,节奏很快,我只能回答‘是’或‘不是’,自始至终都觉得是一个调查问卷,直到被扣款了,才发觉是个陷阱。”
质疑:电话售险目前不适合
这些天来,不少网友对保单正式签署之前先行扣款这一营销方式议论纷纷,态度明显抵触,都觉得难以接受一个电话就把钱划走这种销售方式。
有网友认为,没有书面合同,消费者购买保险的行为就不能生效,保险公司在不存在购买行为的情况下先行划款就“形同抢劫”。
四川在线网友“枭阳”认为,在保险公司的电话销售过程中,无法使用一个精确的方式核实客户本人的身份,虽有录音,但也无法证明销售合同成立。
一名已经通过电话销售模式购买过保险产品的网友认为,电话售险模式对消费者存在一定风险。“电销人员一般会把保险合同中比较重要又能快速表达完毕的内容告知客户,但对一些内容繁多的条款,往往简单处理,实际上没有尽到明确说明义务。”另一方面,业务人员往往会重点介绍产品的优势,“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有网友认为,电话售险模式必须建立在严格遵守契约精神的基础上,在目前国内企业普遍诚信度不高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这种行为产生抗拒情绪再所难免,如果允许电话销售保险,我们就得经常警惕自己的银行存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