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很多商家采用电话推销产品。然而,它们总是不分时间,不顾场合突然响起,不管你是在午休,还是在开会,或者正在开车。不少市民认为,营销电话成为扰民电话,不仅不能增加客户源,反而使商家失去信任基础,丧失更大的市场份额,得不偿失。希望商家加强自律,部门有效监管。 困 扰 营销骚扰电话 让人烦不胜烦
许多市民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自己正忙得焦头烂额时,手机铃突然响起,慌乱中抓来一接,里面传来“您好,我是某某公司的业务员,请问您需要……”的声音,让人烦躁不安。
“有时一天能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市民徐先生说起营销电话直摇头。自从上个月买了一辆新车以来,他已接到不下50个骚扰电话,有鼓动投资黄金的,有推销车辆保险的。
市民姜小姐由于工作关系,手机需要24小时开机,经常在午休接到推销保险、黄金期货等理财产品的骚扰电话,“睡得好好的被吵醒,烦都烦死了”。
内 幕 花钱购买号码 十中一就盈利
不少市民反映,营销骚扰电话绝大部分来自保险公司、黄金期货等投资公司以及证券机构。
小刘是市区某保险公司的电话营销员。他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人打电话。“多的时候,一天要打上百个电话。这些号码都是公司花钱从网上或者其他信息机构购买的。”据他介绍,在保险行业有个“十三一规律”,即拜访10个人,或许只有3个人愿意听你的讲述,最后只有一个人签单,但即便这样,也能盈利。
据小刘透露,网上有人“打包”出售客户信息。昨日,记者根据小刘所说,在百度上输入“车主信息”关键字,多数与贩卖车主信息有关。在其中一家网页上,全国各地的车主信息明码标价。记者与一位卖家取得联系,对方称车主信息都是车行提供的,开价每条8分。随后,他发来一个车主信息的文档让记者试验。该文档详细记录着每辆车的车牌号、车主姓名、车辆品牌、发动机号、车主地址、电话号码和上牌时间。记者随机选择了一辆豪华车辆车主的电话号码。经核实,该信息完全正确。这位住在晋江陈埭的女士说,“自从买了车后,骚扰电话便接踵而至,现在一听到是推销产品的,我就立马挂掉”。
律 师 涉嫌侵犯隐私 亟待法律约束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委2008年就设立了12321举报中心,专门用来接受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的投诉举报。遇到此类电话,市民可登录www.12321.cn,也可拨打相关运营商的客服电话投诉举报。不过,一名运营商坦言,如果是运营商内部人员拨打推销产品骚扰电话,他们才能处理,责令其立即停止这种行为;如果是其他人员拨打,他们目前也没有法律依据对其进行处理。
福建天衡联合(泉州)律师事务所庄江琼律师告诉记者,未经允许,给当事人打电话推销产品,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有侵犯个人隐私、健康权和安宁权的嫌疑。在国外有相关法律可以让公众免受电话推销的骚扰,但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出台,电话营销业务并不规范。因此,亟须出台一部专门法律法规来约束此类行为。
建 议 加强监管打击 列黑名单屏蔽
营销骚扰电话不断源于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警方提醒,市民在填各种商家会员卡时,能不填的尽量不要填,以防信息泄露。对于营销骚扰电话,可设置通信黑名单进行屏蔽处理。
另外,任何窃取、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都涉嫌违法。《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市民呼吁,除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外,商家也应加强自律,勿把电话营销变成骚扰营销,否则不仅不能提高业绩,反而会使自己陷入让人反感的境地,从而失去客户的信任。行业协会要加强引导,共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他山之石
美国: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立法治理电话营销等骚扰电话,并设置一个政府网站供人们将自己的电话登记成“免商业兜售”号码,登记31天生效后,人们可对违反规定的商家提起投诉。该投诉查实后,商家最多将被处以1.1万美元的处罚。
厦门:近日,由厦门保监局搭建的保险电话销售禁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主要适用于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电话营销业务,但暂时不包含车险电话销售渠道。厦门市保险行业协会通过三个渠道收集禁拨号码:一、消费者本人可以登录协会网站www.iaxm.org,在保险电销禁拨栏目中自主登记禁拨号码;二、由保险公司将明确拒绝再次接受电话销售的客户,每周定时上传至禁拨系统;三、行业协会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如客户到保监局、行业协会投诉时要求禁拨的电话号码,协会收集后及时上传至禁拨系统。三个渠道收集的电话号码,通过禁拨系统的统一设置,下发至各保险公司,保证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公司对此类客户均不得再次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