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我名字都不知道,还要我接到短信后就回复,接受这份保险。”昨天,武昌市民熊小姐说起这事还有点生气。熊小姐的感受,其实印证了近年来冒出来的寿险电话营销的尴尬——
营销有漏洞市民难信任
与沿海省份相比,寿险电话营销在我省起步稍晚。目前,武汉已有6家寿险公司试水电销,另还有3家跃跃欲试。
不过,不少市民对这种“从天而降”的营销方式并不买账。昨天,熊小姐正和亲戚一起吃饭,可营销员拨通电话后就不肯放。加上对方连她姓名都不知道,尽管是免费保险,担心是骗局,她选择了拒绝。
记者从一家保险电销中心了解到,其电销人员每天拨打近百个电话,能成功1-2单就算很不错了。一些保险公司为提高信任度,会以赠送免费意外险的形式“破冰”,但很多市民仍十分警惕。
保监会曾明文规定,保险公司开展电话营销业务应设有专用呼出号码,严格管理电话呼出时间,对拒保客户应做记录,避免对客户造成滋扰。同时,明文禁止传统渠道的寿险代理人私下进行电话营销。但让人担心的是,一些代理人自己雇员工打电话营销扰民的现象屡屡被曝光,对正规的电话营销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信息人才两头受限 营销模式须弥补
“买到的信息有一半是假的,还有不合法的嫌疑。”一家财险公司电销部负责人透露,电话营销想做大,肯定是信息来源越多越好。去年,其所在的总公司也曾试图通过买信息扩大规模,却未如愿。
眼下,多家公司采取自动拨号的方式,将手头上现有的号码自动往后顺延。但因不了解对方信息,连姓名都无法知道,成功率颇低。
一位电销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有的人干不了几天就走了。一家寿险公司人士透露,电销人员要求心态好、抗压能力强,但今年新开的电销中心太多,公司原有的员工被挖走大半,业务也停滞不前。
在国外,因成本低、效率高,电话营销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本地保险界一位专家表示,今年来,人保、平安等电话车险纷纷通过加强宣传等,扩大其专用呼出号码的知名度,获得了市民的信任。寿险公司不妨学学这招,变被动呼出为市民主动呼入,或许效果会好得多。
然而,即使是正规电话营销,也很难杜绝营销人员出于业绩压力“死缠烂打”。这意味着,加强监管尤其是打击非法电话营销,电销才能驶入正途。记者王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