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过有人用三个英文单词来分别形容中国三大运营商的领导人——王建宙Power,常小兵Handsome,王晓初Firm,感觉非常契合。如今的三大运营商,似乎正按着它们各自一把手的“性格方向”发展着。这里笔者着重谈谈最Firm、最低调的王晓初及他率领的中国电信。
Firm有两层意思,一是公司、企业;二是牢固的、矢志不渝的,这两方面的涵义,放在王晓初和中国电信身上,似乎都很相符。
第一层意思印证了中国电信的集团客户战略,毫无疑问,中国电信的政企攻略是三家运营商中最明显的。2008我国电信业再次重组,获得移动牌照后的中国电信立刻将集团战略列为公司的头等大事。“天翼”品牌的移动服务极大地拓展了其“商务领航”的服务能力,加之原本在固网领域的绝对优势,中国电信具备了为政企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CDMA 2000)是作为其固网业务的补充,共同服务于其集团客户战略。相比中国移动“姗姗来迟”的动力100和中国联通的个人、企业定位不清(似乎在走中国移动的旧路),中国电信的Firm战略无疑是最符合实情(个人市场难以撼动中移动)而又最英明(企业市场优势突出)的抉择。
第二层意思正好反映了中国电信的战略执行——矢志不渝,咬定政企不放松。2009年12月4日,安利宣布,将给其主任级销售人员配置免费的3G手机,而中国电信正是这一手机的提供商。在安利主任级以上销售人员有2万多人,这就意味着中国电信首次提供给安利公司的手机达2万多台——当然更重要的是包含其中的大笔源源不断的后续服务费用以及自上而下的用户群渗透。正如笔者所熟识的一名安利员工所说,“领导在用手机天翼Live,难道我用移动MSN?”这种纵向和横向的渗透作用及其带来的后续收益将是难以估算的。
今年2月22日,又一家“巨无霸”公司--宝钢“沦陷”,与中国电信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对方纳入首选供应商范围,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语音、数据、无线、视频会议和虚拟专网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利用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改造生产工厂,实现精确化、实时化的现场管控;共同打造面向全球的钢铁交易电子商务系统,依托3G网络建设全国钢铁物流管理系统,提供覆盖全国的高速互联网网络和呼叫中心平台,支撑宝钢及下属企业拓展业务及信息服务,依托中国电信全球网络,服务宝钢“走出去”,开展全球经营。一系列的系统功能实现,无疑使宝钢集团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布局的协同平台“如虎添翼”,而电信方面的“义务”仅仅是“将宝钢视为其首选钢材及延伸产品供应商,在中国电信的基建工程中优先采用宝钢产品。”毫无疑问,电信又拿下了一块令人羡慕的“大蛋糕”。
在连续拿下安利和宝钢后,中国电信紧接着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筹划推出黑莓商务套餐服务;二是展开大规模的中端3G手机(价格1000-1999元)采购,数量为500万部。以配合之前的系列行动。如果说“拿下”安利、宝钢是攻城略地,那么这两项后续动作则是配置布防。一环扣一环,不知不觉中,中国电信已暗自蓄积力量,茁壮地成长起来!
反观对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情形虽不同结果却一致——难以让人满意。中国移动是2G时代的“巨无霸”,步入3G时代也想继续主导个人市场,同时踏足政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没有固网的支撑,其“动力100”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再加上其广泛不被看好的TD网络拖累,目前仅靠王建宙的Power和中国移动在2G时代积累的深厚“内力”在维持,正如很多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王建宙和中国移动巴不得现在就是4G时代,大家别靠固网,别靠3G制式优势,甩开膀子干一场。中国联通凭借WCDMA和“沃”的知名度,目前倒是有一些3G应用落到了实处,如前不久在北京地区推出的“3G看家”移动监控业务。另外可考的就是大力宣传其WCDMA覆盖多少多少城类似的动态,以及一些境外的收购、持股传闻,真正在集团客户战略上的推进则鲜有所闻。总的来说,联通的战略似乎是向做3G时代的中国移动。如此看来,在集团客户战略及当前成果上,中电信都走在了前列。
2008年,信息化部融入工业部,“工信部”出台,意图非常明显,要将信息更多地服务于工业,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脉相承的。如今看来,中国电信主攻政企服务的方针正好契合了这一宗旨,也收到了不错的效益。虽然一切都还“在路上”,但中国电信的这一策略无疑是满载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