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新闻详情

电信业发展趋向微利化 全业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010-03-19 09:37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了2010年1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报告,相关数据显示,1月份,通信业量收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这说明,全业务时代带来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运营商在网络、应用、服务等方面日益趋同的背景下,价格战成为主要竞争手段之一,从而推动通信资费不断下降。

  资费逐年下降已是不可逆转之势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1月,全国电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23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同时, 2009年我国通信业务总量增长14%,而业务收入只增长5%。14%与5%的鲜明对比表明,通信业的资费已经有了明显较大的下降。

  近年来,随着通信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通信业资费逐年下降已成不可逆转之势。2009年12月1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2010年1月1日起实施手机一费制。这意味着长途移动电话不再另外收取漫游费,此举终为争论多年的老问题画上句号。取消手机漫游费,是对电信长途资费的大调整。

  据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介绍,随着调整固定本地电话等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督促企业落实取消短消息业务网内网间差别定价有关规定、简化移动电话拨打长途电话的资费结构等措施的落实,消费者每年将减少通信消费支出超过80亿元。因此,降低资费是顺民心、得民意的事。

  进入3G时代,资费进一步下降,3G必然会日益平民化,而这也是3G实现规模发展的关键。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人大代表张新建提议,三五年内让3G资费降下来,国家可采取类似“家电下乡”的政策模式,下拨3G专项财政补贴给用户;另外,给予3G产业链的参与主体包括税收减免、研发费用支持、政府采购等在内的产业扶持措施。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2009年电信资费综合价格水平下降9%。而2010年我国通信业发展目标是,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2%左右,业务收入增长4.5%左右,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9%。

  全业务时代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1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193.2万户,达到3117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净增922.1万户,达到75660.4万户。同时,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3.5%,而移动本地电话通话时长比上年同期增长23.3%。

  这充分说明,固定电话被移动电话替代的趋势进一步加速,固话用户不断流失,同时,传统语音市场逐渐饱和的趋势越发明显,而三大运营商都面临着规模拓展用户的重任,必然会加剧运营商在传统语音市场的争夺,价格战则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而这必然会促使资费,特别是3G资费的进一步降低。

  以校园市场为例。学生市场对运营商意义重大,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因此,三大运营商都在校园市场下了一番功夫。

  中国电信的“校园套餐”分为19元的聊天版、39元的音乐版和59元的上网版,分别包括了不同的上网流量、短信数量、市话通话时长;中国移动向许多高校新生邮寄的号卡均含有一定话费;中国联通则在部分高校实行存100元话费送480元,分4年、每个月10元返还。

  电信行业专家付亮曾表示,推出更低门槛的3G套餐,已是迟早的事情。而用户也对2010年的电信资费继续下降寄予了厚望。

   电信行业发展已趋向微利化

 

  中国电信运营移动业务后,加剧了移动市场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移动一家独大的地位,在促进资费下调,推动电信业改革,促进3G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其鲶鱼效益非常明显。

  但从目前来看,尽管资费下降合乎民心,也是通信业的发展趋势。但我们认为,资费下降不能以牺牲通信业发展后劲为代价。

  由于历史原因,通信资费一直是人们的关注焦点。实际上,与同样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自来水等垄断行业的价格相比,通信资费已经下降了很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影响通信业发展的态势。

  众所周知,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通信业进入了3G时代,这是广大用户期盼已久的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用户自然希望能充分享受3G的便利,但这一切都依赖于网络、应用、终端等各个环节的良好运营。

  正如业界所指出的,3G网络建设投资较大,运营商发展3G用户的相关费用较高,研发终端,开发应用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方面是日益降低的资费,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通信业量收不平衡的状况进一步加剧,那么,中国3G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