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证券报》:贝塔斯曼的目录销售你怎么看?现在有很多风投都很看好这行。
佘晓晨:我个人不认为贝塔斯曼是目录销售。
目录销售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销售渠道和推广渠道。也就是说,它要同时具备激发购买与产生购买两种功能,如果这两个判断标准缺失一个,就不能说是目录销售。
比如现在的红孩子、爱婴室等等,我都不认为他们是目录销售。因为你衡量买红孩子还是爱婴室还是妈妈宝贝的东西,凭借的只是价格,也就是说,目录本身并没有激发你的购买欲望,它只是一个销售渠道,缺失了推广渠道这一要件。
贝塔斯曼也同样并不具备这两个标准。
《上海证券报》:那么麦考林呢?你也在麦考林任过要职,麦考林算是目录销售么?
佘晓晨:是的。麦考林是典型的目录销售,它同时具备两种功能。在看目录册之前或许你并不想买什么,但是看的过程中有了购买冲动,然后实施购买行为。
《上海证券报》:麦考林是个成功的目录销售,对么?看它今年又有大笔风投进来。
佘晓晨:成功?不好评价。那笔风投其实是转让,钱没有直接进公司。
《上海证券报》:这样说,是不是你根本不认可目录销售,不认为它是个好的销售模式?现在都在热捧数据库营销,贝塔斯曼曾经有那么庞大的数据库,怎么不好好利用呢?
佘晓晨:数据库里多少是有效数据?要说一个数据是不是有效,关键是看这个数据是不是有消费能力,会不会实施购买行为。想想看,当初贝塔斯曼的会员集中在什么年龄?16-18!这个年龄有什么消费能力?而且贝塔斯曼做的书一直都是这个路线,这个年龄层次是不可能持续购买的。等他们长大了,数据更失效了。
对于目录销售,不是不认可,但要分产品类别。图书属于频繁反复购买的东西,需要提供非常好的产品和服务,而贝塔斯曼在中国只能被动采购,与辽宁出版集团的合资也只能进入到图书分销,出版根本不可能,所以好书寥寥;内部管理也有问题,服务跟不上,消费者为什么要买你的?没有不好的消费者,只有不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