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直复营销>>新闻详情

推销邮件多电话响不断购物留信息留下“后遗症”

2009-04-14 20:49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银川新闻网


    生活和消费总是形影不离。然而,在消费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报热线接到的问题反映中,十之六七都因消费而起,今日编发此组稿件,只希望能给您提个醒,在今后的消费中学会维护自身权利。无论是您曾遇到过,还是正在经历,请您把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说出来,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同时,也给将要经历的消费者们提个醒。您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或将您的亲历发到本报邮箱wb96111@163.com,也可以登录湖城社区论坛。一起来净化消费环境,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产品推荐杂志、垃圾短信……不少消费者上网购物或参与电视购物时,给商家留下了个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也由此留下了烦恼的根源。兴庆工商分局消协提醒大家,目前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消费者应慎留个人信息。

    昨日,记者从丽景工商所了解到,最近不少消费者都投诉,他们在上网购物或电视购物过程中,留有联系方式,现在各种骚扰信息电话响个不停。今年1月份,市民李先生用手机通过电视购物,给孩子买了一款玩具。此后,李先生的手机上,要么是商家的产品语音介绍信息,要么对方直接打来电话推销产品。现在,李先生只要一听到短信铃声,心里就发毛。电视购物给他留下了“后遗症”。

    无独有偶,市民姜女士也遭受了同样的购物“后遗症”。春节前,姜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品牌香水,网上销售人员介绍说还可以注册成VIP会员,可在下次购物时享受优惠。于是,姜女士填写了一份会员注册表,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和工作地址。不到半个月时间,姜女士就频频接到该品牌的各类杂志,而且经营其它产品的商家也发来了各种优惠促销短信。姜女士说:“原本以为填写这类信息时商家会保密,谁料,不但该商家借此号码乱发信息,还泄露给其他经营商。”

    工商人员提醒,目前,消费者通过网络、电视或商场专柜购物时,商家为引导消费者再次购物,都会推荐消费者办理会员卡,填写个人信息。而当前个人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填写该类信息记录卡极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因此,消费者在填写个人信息资料卡时一定要慎重。晚报记者寇莉苹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