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论道第47期 速途网专栏作家贺贵江发起话题: 2011年中国网购交易额超7800亿,但浮华被后却充满了灰色身影,一年的网购消费投诉可达近10万宗。315到来之际,揭露虚假商家、曝光买卖交易中的不公平条约人人有责,大家都来扒一扒网购过程中遇到的被“坑”故事吧。
且看业内资深人士是如何看待315消费者维权的。
王利阳(网络观察家):工商总局已经发力规范团购行业,下一步应该会是对整个电商行业的规范,至于政策下来后能不能实行到位就有待考量了。网络消费市场骗子太多,消费者和商家都成了受伤者,电商秩序需要快些得到解决,尽力满足买卖双方的利益。消费者不能做任意被宰割,商家也不能做肉鸡,诚信到底在哪里?
陆海天(资深律师):主要还是立法的缺位造成的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相关的市场如此庞大,却极度缺乏有限的法律对设计电子商务业务的商业行为提供有效规则,无法可依,法律适用是句空话,有法难依,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有利于保护消费者,规范市场的各类解释。用法治的力量,厘清一片澄澈的消费者信得过的天空。
徐国祥(搜外专栏作家):现在应该从源头抓起,不要只处罚最下面的,再一个就是要健全支付体系和处罚制度。自己曾经也在淘宝上被人骗了,还是合作了一次认识的人,所以交易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去打钱,要选择一个信任的中介,要不宁愿不去交易!
周晓锋(创业者):315之“变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有这一天才会体现维权作用。如此邀功之演意义何在?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又或者说被打假的只是某些商家的替死鬼而已?
海天游骑冰(网友):主要还是立法的缺位造成的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相关的市场如此庞大,却极度缺乏有限的法律对设计电子商务业务的商业行为提供有效规则,无法可依,法律适用是句空话,有法难依,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有利于保护消费者,规范市场的各类解释。用法治的力量,厘清一片澄澈的消费者信得过的天空。
叶大钢(华企信息CEO):可信度一直网购是的弊病,但马云还是做出了一番事业。任何商业模式都有投诉,只是网购因为不能面对面地服务,所有问题会更多。但总的来说,谁也阻止不了人类网购,谁也阻止不了电商的发展,唯一指望的就是国人的素质都高起来,让投诉的事情更少一些。
阿胜(天天浏览器):其实透过这件事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一个本质原因:一、中国在快速发展中原有的的价值观体系被冲击,新的价值观体系尝未建立起来;二、法律制度跟不上中国的民展的步伐。
黄健(速途网专栏作家):其实大部分商家的服务态度还是不错的,在售后方面也的确也不足,希望在提供购物平台的公司或者国家多出一些关于网购的规范的要求,消费者们也要合理的利用网购的相关知识积极的保护自己的权利。
贺贵江(草根写手):互联网法规体系还有待完善,即使商家也没有完全的的认证到位,冒充者比比皆是。就像手机行业一样,什么大陆行货、港行、欧水等,大部分消费者认识都不全面,甚至购买“山寨机”,由此看来其他监管上还是存在诸多不足的。
莫湘兆(草根作家):网购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真假美猴王,而目前对于国内电商而言,即使是知名电商也存在着问题,不仅仅使得原本不怎样的电商市场洗牌,但这一切应从个人做起,垂直电商更应该步步把关,最终还是个人商业道德和国家法规法律的原因,决绝这一弊端,国内电商还有待不断发展。
丁道师(速途网评论中心主编):诚信是电商的基石,也是一家企业的立足发展基本,更是电商企业进行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
杜瑞凤(评论人士):在这个虚假信息满天飞,骗子横行的年代,不需要打假的口号喊来喊去,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物,网络购物陷阱不断,虽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依然遏制不了,一方面是法律不健全,另一方面是消费者警惕度不高,在抓骗子的同时,是不是应该考虑给消费者多上上课?
本文转载自中国互联网行业社交媒体-速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