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外资银行加大了借记卡的优惠力度。这些优惠举措能否让“洋卡片”变得更有吸引力,是否会蚕食中资行的市场份额呢?
洋卡片吸引力有限
王先生是汇丰和花旗银行的客户,近期王先生发现外资银行的借记卡有了很多新优惠,有的甚至比中资银行的优惠力度还要大。
花旗银行(中国)的公开资料显示,本月开始至2009年末,花旗借记卡的持卡人在国内任何一台ATM机上进行查、取免费,在境外任何一台有银联标志的ATM机查、取亦免费。同时,通过花旗个人网上银行进行境内人民币转账,手续费用也全免。
“像花旗银行推出的这种跨行取款优惠,已经弥补了外资银行网点不足的问题。”王先生说。
去年东亚、渣打、花旗、汇丰、恒生五家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内地发行人民币借记卡,虽然外资行在借记卡推广期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措施,但发卡情况仍表现平平。由于零售网点和本行标识的ATM机数量有限,以及外资银行借记卡的关联账户无论是普通和贵宾账户都有最低资金要求,“洋卡片”似乎吸引力有限。
某外资银行人士表示,与中资银行的借记卡不同,外资银行在国内获得发卡资格较晚,发行借记卡更多是外资银行现有服务的补充和完善。优惠措施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便捷、优惠的服务吸引客户资源。
中资行借记卡仍“占优”
为了吸引更多客户,虽然外资银行一再亮出价格优惠牌,但是由于借记卡的功能相对有限,以及外资银行的网点相对较少,中资银行在借记卡市场仍具一定优势。
一直与外资银行打交道的王先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王先生此前就在汇丰和花旗银行设有卓越理财账户和贵宾账户,两家银行发卡后王先生自然也就申领了借记卡。同时,王先生也还持着另外两家中资银行的借记卡。
王先生表示,虽然有跨行取款等优惠,但如网上支付等功能外资银行的借记卡还不具备。“对于我来说,中外资银行的借记卡一起用。”他说。
某中资银行人士表示,外资银行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如呼叫中心的规模不够大、网上银行不够成熟等。该人士还认为,借记卡只是银行账户的结算工具之一,并不能在中外资银行中间形成明显的竞争。中外资银行都针对高端客户在借记卡方面推出优惠措施,主要是为了完善服务,增加客户的忠诚度,这些客户真正需要的是理财方案和产品上的高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