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接了1.7万个电话,南京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确热得烫手。
1.7万个电话,首先是1.7万份期待与信任。市民愿意拿起电话,说明对这个号码有期待,相信这个电话管用,能解决市民的问题和烦恼。搞服务热线,管用是硬道理,市民拨通热线电话,不是为了拉家常,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从市长信箱、短信平台到网上邮箱、热线电话,市民不缺投诉和求助的渠道,缺的是解决投诉和求助的行动和举措。正因为南京下定决心把服务热线办成受理群众咨询、投诉、救助、报修、综合服务的有效平台,拿出了让热线管用的具体举措,老百姓才有了拿起电话的兴趣和信心。
1.7万个电话,本身也是一份“投诉”。除了极少数来电是出于好奇、试探和无聊外,1.7万个电话中,绝大部分是真的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比如,下水道坏了五六年没人理,开膛的路怎么一直不铺好,坏了的路灯能不能亮起来,等等。但听着听着又不禁让人纳闷:这些问题为什么以前的部门热线中没解决?它是否暴露出原有的部门热线作用不大,甚至就是一个花瓶?一个电话就是一个诉求,短时间内接到7634个电话,表明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有关部门需要努把力、加把油。
1.7万个电话,折射了政府理念的转型。诚然,1.7万个电话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不是不设热线,这些问题就不在了?显然不是。市民有问题和意见却假装没看见,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大,矛盾越积越深。相反,如果热线能够帮助群众把新出现和已经存在多年的问题都一一解决,那么热线的接待量就可能从1.7万个的非常态回归到几百个的常态,民心就会越来越顺畅。热线折射出政府对市民负责,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12345,有事找政府”,南京推出“12345”政府服务热线,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实际行动。从小的方面看,这个热线既受理投诉,又提供咨询,还接受报修,整合和集成了以往水、电、路、气等多个部门热线的功能,能给市民提供方便,解决问题,带来实惠。从大的方面看,搞政府呼叫服务中心,以一级政府之力全力经营一部热线,有望一改以往“市长热线”的诸多不足,有利于塑造开放、开明、现代的城市形象,有利于融洽政府与市民的关系,通过热线协调跨部门的问题,还能提升部门工作效能,改进部门作风。
当然,“12345”如何真正管用,如何避免虎头蛇尾,还有待实践中的摸索和探讨,更有待政府部门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