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专门采访了皇姑区副区长张黎光,他介绍了该区近年来社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对本报魅力社区活动表示支持。 记者 李国旭 摄 【专访皇姑区副区长张黎光】 辽沈晚报:您认为什么样的社区是大家公认的魅力社区? 张黎光:打造一个魅力社区并不容易,它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影响力,有活动平台,能把各行各业的人聚拢到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充分地融入社会。 要想做到这些,社区工作者们要做大量的工作,在各种服务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使居民们贴近社区、认可社区、信任社区。皇姑区不少社区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在离家门口不远的社区办公室里,居民不但可以办理低保、养老医疗等事宜,还能缴纳煤水电费、采暖费、通信费…… 这种服务模式将在沈阳市皇姑区22个社区率先推广。昨日,皇姑区副区长张黎光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了这一消息。 皇姑区利用社区基层组织,为居民们提供医疗、就业、煤水电收费、托老托幼、文化教育、环境保洁、健身、邻里便民、电影放映等全方位服务。 皇姑区101社区目前都配备了电脑,一些年过半百的社区干部学会了上网发布信息。大多数社区还建设了网站,居民们有什么大事小情、发到网站上,社区干部一目了然,马上会到现场协调处理。 居家养老 您呼叫我服务 张黎光说,从今年年初开始,皇姑区政府将投入25.6万元,免费为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拥抚对象、70岁空巢老人安装1000部“家庭呼叫器”。皇姑区政府建立“市民呼叫中心平台”花费2万元,由区财政负担。 有了这个平台,老人或困难群体在家中需要家政服务或者出现生病等紧急情况时,只需按键呼叫,市民呼叫中心就会得到这一信息,马上派服务人员或医护人员到场处理。 细致服务 交费买票到社区 在长江南社区、泰山社区等社区,记者体验到周六、周日的“节假日服务”和“预约服务”,社区居民里的“上班族”因为工作太忙,要到社区办事时社区往往下了班;现在只要和工作人员预约,他们有事周末照样可以办。 张黎光介绍,今年皇姑区最早在22个社区安装了365e综合服务系统平台,利用此联网平台,居民们可以到社区缴纳通信费、采暖费、煤水电费、保险费,也可以预订火车票、飞机票等。 文化活动活跃在人们视野中央 作为文化大区,皇姑区文艺体育团体的活动分布较广,从最北侧的三台子地区,到西侧的明廉地区,从休闲健身广场到公园、运河两岸,都可以见到秧歌队、歌舞团、太极拳、毽球队的身影。 目前,皇姑区自娱自乐协会共有5个分会,150支文化团体,包括合唱分会、秧歌分会、时装表演分会、戏曲分会和健身舞分会。 皇姑区社区活动与实事 1.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办公环境的改善。通过采取小区配套、资源共享、社会单位提供措施,全年新增社区办公用房面积1700平方米。 2.打造精品社区,推行“一站式”服务。已经打造了27个精品社区,有新乐街道农电社区、泰山社区、北陵社区,黄河街道长江南社区、扬子江社区,三台子街道乐山社区,辽河街道的龙江社区等。 3.配备电脑、实现所有社区上网。共为全区101个社区配备电脑和激光打印机,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 4.安置失业下岗职工18330人,服务项目30多项。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达到60000余人,仍在扩大中。其中文水社区的“七姐妹”志愿者远近闻名。 5.在22个社区安装了365易综合服务系统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可以交纳各种费用。 6.2009年免费给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优抚对象、70岁空巢老人进行安装1000部家庭呼叫器。共需资金25.6万元。 【参赛社区“魅力”秀】之皇姑篇 上千居民读好书 ——农电社区 4月起,皇姑区文体局在农电社区等开展“点燃读书激情 共享和谐生活”——皇姑区2009年读书系列活动。 “七姐妹”志愿者服务最有名 ——文水社区 皇姑区文水社区的“七姐妹”从2002年起就活跃在志愿服务的前台。从世博会的开办到奥运会的举行,从小区内服务到街路协勤,还有唱歌跳舞表现才艺,张丽萍等7人成了皇姑区志愿者队伍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3号大院最讲诚信 ——长江南社区 皇姑区长江南小区有个3号大院,是个诚信、和谐的大院。大院院长——退休党员贾世忠,大院副院长——退休党员刘洪、周绍刚及每个单元组长和百户居民团结友爱,互相信任。 社区网站居民都来点击 ——华城社区 皇姑区华城社区的副书记董伟和社区干部们开通了自己的社区网,可以和区政府的网站联网,同时又有自己的社区活动、社区启事等信息。 一站式预约服务最早 ——泰山社区 泰山社区去年就提出了“预约服务”“节假日服务”,为社区内的上班族提供了一对一的服务。 社区干部新三样体现新面貌 ——北行社区 社区干部手中的数码相机、鞋套、便民服务卡是三宝。有了他们,社区干部到居民家中,小区之内服务,心里就更有底了。 文化氛围好 大家讲奉献 ——武功山社区 传统的元宵、中秋节也是武功山社区邻里之间最快乐、接触最多的日子。车库的徐海波师傅从外地来到该社区后,也被这里浓浓的亲情和很好的文化氛围所吸引。他向老干部、老同志学习绘画、书法,然后自发地画板报,组织社区活动。 武功山社区内老年歌舞队、秧歌队、太极拳队伍、健身操队一应俱全,吸引了近千位居民的参与。 记者 李国旭 首席记者 杨宝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