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佳呼叫中心客户服务>>新闻详情

农牧业厅部署“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建设,进展顺利

2009-06-26 18:10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中国内蒙古


  一、“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1、建设背景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东西跨度2400多公里,南北相距1700多公里,农村相对分散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层农技人员匮乏,存在惠农政策传达不及时,农牧业科技推广覆盖面窄的现象。

  当前惠农政策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和下发文件,层节多,时限长,且覆盖面窄,存在死角。由于信息不畅使得惠农政策无法及时有效的传播,造成新的党群、干群的矛盾。如2008年部分旗县农田遭受雹灾,旗县政府发布了农田定损和保险赔付相关事宜,由于信息不畅,使得部分农民不知情,错过了定损期限,无法得到赔付,惠农政策变成矛盾焦点;农业科技信息(如病虫害的测报、灾害天气预测、动物防疫、区域性强农牧业相关技术推广)传播主要通过开展培训、印发小册子、发送光盘、科技下乡、进村指导等方式,真正到农户时容易出现覆盖不全和不及时等问题。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大量的惠农政策同时也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但如何使其真正的进村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一个普适性媒介。近年来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目前全区农村牧区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占有率达到75-80%,可以成为惠农政策和农牧业科技入户进村入户的有效载体。

  3月9日—4月21日,农牧业厅信息中心组织人员先后到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等4市7个旗县的农牧业主管部门进行了调研,向基层农技人员了解情况,并走访了8乡镇9个村,对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及农牧民进行调研,各地认为这项工作非常有必要,旗县级农业主管部门需求迫切,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很高积极性,同时农牧民也热切期盼。

  因此,依托手机短信建立“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时机成熟、方法可行,是建立政府和农户面对面沟通的桥梁纽带,必将产生倍增效益,为信息化服务“三农”注入新的活力。

  2、“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布置实施
  4月28日由内蒙古农牧业厅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内农牧市发[2009]96号)文件,部署了“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建设工作。
  “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是在原有农信通业务框架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基层农牧业部门专家资源,利用手机短信作为媒介,为农牧民提供生产指导服务。
  3、服务模式
  开通1255066农信通服务热线,已注册的基层农业专家通过移动手机拨打免费热线,工作人员将信息记录核实并发布给所针对的 “农信通”用户。
  同时农信通用户可以将疑难问题以短信形式发给“农信通”系统,系统自动转发给所在地区相关基层农业专家进行解答。
  其中专家拨打1255066农信通服务热线要经过身份确认、信息录入、发送群体确认、信息审核和最终发送等几个过程。
  4、服务系统实施步骤
  “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具体实施分试点、全面实施和完善提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09年5月至2009年12月为试点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呼叫中心,确定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七个盟市的试点旗县、乡镇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实现覆盖15个旗县50个乡镇,并调整实施模式,完善管理制度与工作规范,用户数达到100万人;其他盟市可以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申请安排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自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为全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全区范围推广实施方案。要求首批试点盟市扩展到全部旗县,实现首批试点盟市全覆盖;全面开展二批试点工作,范围为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乌海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包头等六个盟市,要求每个盟市选择3-4个旗县开展试点工作。实现用户数达到150万人。
  第三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为完善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管理与服务,加强信息反馈,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区范围推广,实现全覆盖。进一步提高短信信息服务水平和信誉度,增强信息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用户数达到200万人,努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5、实施进度
  现已完成开通1255066农信通服务热线,并组织坐席人员的业务培训。现首批试点共确定了七个盟市18个旗县63个乡镇,现各地已经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并将其联系方式上报农牧业厅信息中心,各地基层专家确定和农户手机征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二、背景材料
  1、“农信通”简介
  “农信通”信息手机短信服务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联合推出一项惠农、支农服务业务。
  开通以来,经过3次业务调整,现开通了230多个子业务,以旗县位单元,选择其优势产业作为子业务,建立专家团队组织信息,用户每天至少可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包括科技、农时、预警、价格、政策法规、农机物资、市场动态、务工指南、生活百科、保健医疗等10多类涉农信息服务。农信通目前现行的业务形式有短信、彩信、语音等多种服务方式。
  目前定制农信通用户已达70万户,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已成为农牧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的主要模式。开展“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能及时准确地将各类致富信息、支农惠农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农牧业信息的入户率和覆盖面,是解决我区农村牧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后一公里”问题,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大力推进电信业服务农牧业信息化进程,因地制宜,实行信息服务方式和信息服务终端的多元化,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专家唱戏、农民受益、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农牧业信息服务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2、“农信通”定购方式:
  试点阶段由移动公司将上报移动用户手机号全部免费开通“农信通”,试用三个月,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试用期满后取消试用业务,如需继续使用,需自行定制,有以下四种定制方式可供用户选择。
  (1)短信定购: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DG#业务编码”到12582即可(业务编码在使用手册中);个别业务可以发送指令到12582进行订购,订购指令及业务编码请至10086查询)
  (2)营业厅办理:全区所有移动营业厅营业员都可办理。
  (3)语音办理:移动用户播打12582后按照语音提示进行办理,或播打10086转人工进行办理。
  (4)登陆:www.12582.com注册后办理。
  3、内蒙古“千乡万村”助农惠农信息服务工程4月启动
  4月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气象局和中国移动内蒙古分公司共同开展的“千乡万村”助农惠农信息服务工程在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通过实施此项工程的实施,充分整合政府、行业、部门与运营商的资源,发挥移动通信技术优势,有效解决“三农三牧”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张春江、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郭启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秀梅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郭子明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农牧业厅陶克厅长到会并致辞。 
  工程主要包括保平安促发展,构建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到村进户,打造“农信通”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实施“信息村通”工程,深入推进“信息化村”建设等三项内容。
  其中“农信通”三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由内蒙古农牧业厅和中国移动集团联合推出的一项支农惠农政策服务,今后将加强合作,主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面向农牧民,提供“农信通”短信服务
  针对我区各旗县农牧业主导产业的特点,结合各地农时季节,为农牧民提供“农信通”短信服务。这种信息服务方式成本低廉,利于规模推广。
  年内预计“农信通”短信服务覆盖的农牧民数量将达到100万。
  (2)面向专业户、大户,提供“农信通”彩信服务
  面向农村牧区从事农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企业人员、专业合作组织、大户、“能人”等农村牧区活跃群体,针对这类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有关生产、销售、贸易、行业发展方面的大信息容量的“农信通”彩信服务,信息“颗粒”到旗县。通过为这些人员提供专项服务,可以使其更好地发展,并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
  年内预计“农信通”彩信服务覆盖的农牧民数量将达到10万。
  (3)面向基层农技人员与农牧民,建立“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

  为切实解决我区各地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牧民间的信息沟通问题,实现政府农牧业主管部门对农牧民生产的有效指导与服务,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与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合作建设了“农信通”三农指导服务系统。该系统为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人员提供免费服务热线,通过服务热线,可以向其所负责的使用农信通服务的农牧民发送农牧业指导信息,同时,农牧民也能以短信的方式,通过“农信通”平台向农技人员提出种类问题。该系统具有简便、快捷、及时、高效、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特点,从而为农牧民与基层农牧技术推广人员、农牧民与政府主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提供了一条有效渠道。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将根据试点情况进行全区推广。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