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海省工行首家亿元所的西宁古城台储蓄所一直是青海省工行的名优品牌网点。无论是只有一面之缘的异乡过客,还是看它走过44年风风雨雨的老城居民,在这个中国银行业协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员工们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凭借熟练的业务技能,服务于广大客户的点点滴滴,铭记在高原古城人民的心中。夯实服务工作基石
多年来,古城台储蓄所开展“客户至上”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唱响“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找到了客户,就找到了财富”的服务行动之歌,让优质文明服务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开展“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主题教育活动,把“八荣八耻”、诚信教育、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员工职业道德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依法合规经营建设范畴。通过晨会、周评、班后学习教育引导每位员工坚持把“忠于职守,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作为激励自己搞好服务工作的座右铭。坚持以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以“优质服务让客户满意”为主题的优质文明服务推动月活动,以创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为载体,以“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为准则,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不仅在硬件建设、业务流程再造、分层次金融服务方面给客户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经营成果和窗口文明建设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古城台储蓄所从深化服务内涵入手,注重员工业务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结合年轻员工较多的实际,因材施教,增强技能,除通过组织讲座、岗位竞赛等方式提高员工技能外,还积极开展爱行教育,讲诵企业精神,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和感染员工;适时开展服务标准规范与知识测试,督促员工全面掌握服务知识。在“细节服务,感动服务”目标创建中,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结合具体服务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找出最佳服务方法和表达方式。每年选拔人员参加银行业的各类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并按照政策标准对取得相关证书的员工给予奖励,增强员工从业素质,不断提高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水平。目前,有一位理财经理取得国际金融理财师资格(CFP),两位理财经理取得了金融理财师资格(AFP)。
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古城台储蓄所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构建“四位一体”的服务格局,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无障碍”服务。设立贵宾窗口、大堂经理业务咨询柜台、优质服务标兵窗口、残币、零整币兑换窗口、非现金柜、客户经理理财专区,成立“希望工程”爱心捐款基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特色服务。同时,还结合定向营销活动,开展上门服务。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广泛征求客户意见,使服务工作向细节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对网点按照贵宾理财中心要求进行了统一规划,设置了现金区、非现金区、自助银行服务区、高端客户服务区、客户休息区、电子银行体验区等不同的服务区域;利用高科技设备改善服务,先后配备了穿墙式和大堂式自动柜员机、多媒体自助终端等电子自助设备,在客户理财区设立了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专机,方便了客户取款和管理帐户,减少了客户的等候时间;专设在营业大厅供客户休息和等候期间使用的沙发和大屏幕电视机,滚动播放理财咨询和相关公示信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通过“柜员主动服务、大堂经理流动服务、客户经理差别化服务、网点负责人检查服务”四个服务层面的承接、联手和零距离服务,形成网点一体化、无障碍服务格局,提高了客户对工商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客户投诉明显减少,树立了工商银行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打造样板网点 促进全面发展
多年来,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古城台储蓄所着力将“打造样板网点”作为重要目标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组织员工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工商银行为您服务”的营销活动,赢得了社区群众的普遍欢迎,发展了一大批新的优质客户,实现了“以一得十”的辐射作用。举办了投资理财沙龙,对客户感兴趣的理财工具进行现场演示,提升了优质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落实项目流程执行标准,制定了运营方案,网点资源进一步向优质客户集中,客户经理识别能力和交叉销售能力进一步提升。规范大堂经理、客户经理管理,识别区分引导客户,维护正常营业秩序,对客户提出的意见或疑问及时回复,积极营销先进的金融产品,向客户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截止2009年6月末,该所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5.7亿元,当年新发展理财金账户客户253户、新增理财金账户存款2125万元,新增优质客户1244户,销售本外币理财产品3203万元,代理发行国债1191.30万元,代理销售保险167.3万元,发展牡丹灵通卡“e时代”卡2073户,营销个人电话银行692户、网上银行687户、手机银行589户、网上银行证书客户207户,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42.23万元。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古城台储蓄所依靠自身的努力,在赢得了客户和社会支持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感谢客户对该所工作的长期支持,真心回报社会。该所救助了藏族失学儿童牟达智措毛重返校园,并经常派人送去学费、零花钱、衣物、生活物品和学习资料,了解措毛的学习、生活情况。《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和西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事做了专题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全体员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在窗口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累累硕果。2008年,该所先后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青海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总行“优质文明服务先进单位”、中国银行业协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