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世界,呼叫中心标准>>新闻详情

揭秘皮克斯动画片与乔布斯的“苹果总动员

2011-10-07 17:18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搜狐


  凤凰网电影讯 乔布斯向来以“龟毛难缠”所著称,对于皮克斯的这些怪咖天才们而言,本就已经力求精益求精的风格,或许会受到更高规格的挑战。据当时的皮克斯资深员工在私下爆料称:“乔布斯是个科技天才,不过对于艺术创作,显然他就没那么在行了!”所以乔布斯每次要求的只是他们要尽可能的多得奖,把公司品牌做成业界最强。1996年当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后,不少皮克斯员工因此而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经常看见这位难搞的老板了。

  因此,皮克斯员工在一些动画角色的设置上都多少以乔布斯为原型,以期来开这位老板的小玩笑。

  《虫虫危机》:暗指乔布斯自作聪明

  在《虫虫危机》里,那只经常自作聪明成事不足的小蚂蚁就是根据其形象塑造的,片中这家伙最大的功绩就是制作了一只用来吓唬人的假鸟,皮克斯人暗指乔布斯在苹果开发的IMAC:空有概念般的质感,但其实性能却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

  《玩具总动员2》:警示乔布斯要深知自身缺点

  1999年《玩具总动员2》更像是告诫乔布斯的一个寓言,因为IMAC当时得到了市场与用户的喜爱,而皮克斯的动画师却对此耿耿于怀,所以要通过这部动画电影告诉乔布斯:你可以得到一时的热爱,但不可能总是被人们宠信,要深知自己的缺点与问题所在。而这也正是《玩2》所要阐释的主题。

  《怪物公司》与《海底总动员》:影射乔布斯与其私生女

  《怪物公司》中怪物与小女孩儿的情感线索,据说是影射乔布斯与其私生女的故事。到了《海底总动员》,故事并没结束。谣传那位私生女刚出生时,乔布斯为了掩盖真相居然要求医生开具他不具备生育能力的官方证明!不过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这个孩子。联想到电影里父子分离复合的曲折,你还能说什么呢?

  皮克斯的成功如同宿命,因而很难说乔布斯个人成就了皮克斯的成败。皮克斯得天独厚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和对艺术家的包容令该公司注定走上一条与其他电脑公司不同的路。但正因有了目光独具的乔布斯,皮克斯才得以重生,从一个小IT公司蜕变为征服世界的顶级电脑动画长片工厂。

  皮克斯被遗弃的“幸运”

  乔布斯更像皮克斯的情人。尽管2006年乔布斯与皮克斯分道扬镳,乔布斯却在皮克斯最艰难的时候带领皮克斯渡过难关。作为回报,皮克斯在《机器人总动员》里写满了给乔布斯的情书。

  皮克斯的历史远比公众认知的长。这家小公司一开始便在软硬件开发上没有明确定位。成为乔治•卢卡斯的电影公司旗下电脑动画部门的皮克斯前身始终在电脑绘图应用上进行着创新。然而卢卡斯看过员工约翰•拉塞特主持制作的《安德烈和威利的冒险》后认为人物设计过于简单,情节也非常单薄。他无法从电脑动画的原始状态想到它未来可能的样子。乔治•卢卡斯需要的似乎是能够直接运用的技术。正因如此,《星球大战2》比《星球大战》里电脑三维技术的应用还要少。此外,卢卡斯希望他的绘图团队能够制造出电影制作工具,而非电脑动画电影。由于这个电脑部门显得有些无所适从,卢卡斯决心将它包装成电脑硬件公司并找下家卖掉。

  皮克斯是乔布斯的贵妇

  从某种意义上说,皮克斯是乔布斯离婚后的第一个女人。彼时乔布斯正从苹果公司的政变中被扫地出门。无所事事的乔布斯以5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皮克斯。乔布斯希望靠皮克斯在电脑绘图软硬平台上的优势重建辉煌。皮克斯的动画部门成了一个应用和展示平台,因而得以继续制作电脑动画短片。皮克斯动画短片获得一连串胜利后,乔布斯却对只这位花钱不赚钱的太太失去了耐心。

  乔布斯希望皮克斯可以发挥在图形图像上的优势接下制作电影动画制作任务。在几轮拉锯战后,皮克斯终于与迪士尼合作了《玩具总动员》。皮克斯虽是卢卡斯的弃妇,却被乔布斯捧为贵妇。将皮克斯视为娼妓,始终若即若离的迪士尼则在后来的十几年里懊悔不已。迪士尼在皮克斯身上花钱无数,最终却要以74亿美元的价格买下皮克斯。

  回首看来,乔布斯是这桩买卖的最大赢家。他在皮克斯最困难的时刻收回了员工股票,凭借惊人的预见性促成了皮克斯与迪士尼的伟大合作。倘若没有乔布斯,今天的皮克斯可能仍是一个在专业图形图像软硬件领域小有名气的小众公司。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于1986年正式成立,至今已经出品十一部动画长片和十九部动画短片。虽然作品不多,但是部部经典,给影迷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动画电影历史影响也很深远,实现了动画电影票房、技术上的完美飞越,硕果累累。

  技术:3D的引入 动画技术的第三次飞跃

  1995年,皮克斯股票上市。同年11月22日(感恩节),皮克斯制作的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在全美上映(由迪士尼发行)。影片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纪录,成为1995年美国票房冠军,在全球也缔造了3.6亿美元的票房记录,还为导演约翰•拉塞特赢得了奥斯卡特殊成就奖。该片的巨大成功还促成了一件事情,皮克斯的老板史蒂夫•乔布斯因为此时坐拥10亿美金的身价,被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请了回去,恳求这位元老重整河山。乔布斯欣然应允(iPod 就是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的杰作)。由于角色深入人心,约翰•拉塞特决定拍摄续集。

  而这部《玩具总动员》被称为继《米老鼠》赋予动画片声音,《白雪公主》赋予动画片色彩后,动画技术的第三次飞跃——赋予动画片3D。

  票房:11部动画片全球票房65亿 总产值四百亿美元

  虽然皮克斯在二十多年间只推出十部商业动画电影,但因为片片热卖,票房总收入加周边商品的贩售,总产值接近四百亿美元。

  2001年11月2日,迪士尼与皮克斯公司合作的第四部电脑动画长片《怪物公司》上映。10天就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成为影史上最快破亿的动画片,也是当时全球排名第二的高收入动画电影 (仅次于迪士尼1994年的《狮子王》)。

  2003年5月30日上映的《海底总动员》是迪士尼与皮克斯公司合作的第五部电脑动画长片。皮克斯刷新纪录的速度着实让人吃惊,在短短八天的时间内票房冲破一亿美元,刷新了《怪物公司》的票房神话;上映二周后,其票房已经高达1.43亿元,最终以3.4亿美元的全美票房打破了《狮子王》保持的3.285亿美元的动画片最高票房纪录,荣膺当时全美最卖座的动画片。

  2007年6月29日,《料理鼠王》在美国上映,本片导演为由曾执导过《超人特攻队》的布拉德•伯德。影片上映后大受欢迎,周末3天的收入就达4720万美元,力压布鲁斯•威利斯的《虎胆龙威4》,夺得周末冠军头衔。

  而如今2010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3》则再次刷新自己保持的票房纪录,成为皮克斯最大的摇钱树。

  11部长片票房一览

  1995 【玩具总动员】(Toy Story)

  美国票房:1亿9180万美元 全球票房:3亿6200万美元

  1998 【虫虫危机】(A Bug's Life)

  美国票房:1亿6280万美元 全球票房:3亿6340万美元

  1999 【玩具总动员2】(Toy Story2)

  美国票房:2亿4590万美元 全球票房:4亿8500万美元

  2001 【怪物公司】(Monsters Inc.)

  美国票房:2亿5590万美元 全球票房:5亿2540万美元

  2003 【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

  美国票房:3亿3970万美元 全球票房:8亿6460万美元

  2004 【超人总动员】(The Incredibles)

  美国票房:2亿6140万美元 全球票房:6亿3140万美元

  2006 【汽车总动员】(Cars)

  美国票房:2亿4410万美元 全球票房:4亿6200万美元

  2007 [料理鼠王] (Ratatouille)

  美国票房:2.06445654亿美元 全球票房:逾5亿美元

  2008《瓦力WallE》

  全球票房:5亿3200万美元

  2009 《飞屋环游记》

  全球票房:6.83亿美元

  2010 《玩具3》

  全球票房:11亿美元

  荣誉:奥斯卡奖台上8次获奖,最佳动画长片4连冠

  皮克斯的经典动画作品除了11部长片外,还有多部短片制作也很精良,这些优秀的作品也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动画短片、剪辑、视效、配音等奖项的常客,2011年奥斯卡中,《玩具总动员3》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动画长片、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效剪辑、最佳电影歌曲共5项提名,成为最受瞩目的动画电影,最终摘得最佳动画长片宝座,可谓实至名归。皮克斯历年来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影片分别是《玩具总动员3》、《飞屋环游记》、《机器人总动员》、《美食总动员》。

  1987年,皮克斯的短片《顽皮跳跳灯》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并获得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电脑影像类影片第一评审团奖——金门奖。这部短片也是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短片,片中的主角就是后来成为皮克斯象征的跳跳灯,它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含义:孜孜不倦的工作、勇于实践的风格、左右逢源的灵感以及不墨守成规的个性……

  1988年,短片《独轮车的梦想》获得旧金山国际电影节电脑综合影像奖以及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电影节的金尼卡斯奖。

  1989年,动画短片《锡铁小兵》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第三届洛杉矶国际动画节一等奖以及美国电影协会蓝带奖。这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动画短片,也是《玩具总动员》系列的创意来源。

  1990年,动画短片《小雪人大行动》获得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和巴塞罗那的巴达洛纳电影节最佳动画奖。

  1996年,导演约翰•拉萨特获得奥斯卡特殊成就奖,《玩具总动员》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音乐喜剧类)、最佳主题曲、最佳原著剧本提名,同年还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及最佳主题曲提名。

  1998年,短片《棋逢敌手》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皮克斯研制的 Marionette 3-D 动画系统和数位绘图技术获得奥斯卡科学工程奖。

  1999年,《虫虫危机》获得格莱美最佳电影电视演奏配乐奖和奥斯卡音乐喜剧类最佳配乐提名,PixarVision 获得奥斯卡技术成就奖。

  2000年,同年,《玩具总动员2》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歌曲;格莱美最佳电影电视歌曲奖及最佳儿童音乐专辑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2002年,皮克斯再获殊荣,美国制片协会为表彰其在开发新媒体新技术方面的成就,特颁发Vanguard奖。

  2004年,《超人总动员》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2006年,《超人总动员》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和最佳音效编辑奖以及安妮奖包括最佳动画长片在内的10个奖项。

  2008年,《料理鼠王》获得奥斯卡奖、安妮奖以及金球奖的最佳动画长片奖项。

  2009年,《机器人总动员》获得奥斯卡和金球奖的最佳动画长片奖。

  2010年,《飞屋环游记》夺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和最佳动画长片奖。

  2011年,《玩具总动员》夺得最佳动画长片、最佳歌曲奖。

  风格:创作上的完美表达:精彩的故事、逼真的场景、动人的角色

  皮克斯一向坚持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和人物,而不是照搬老旧的童话或畅销的书籍,正如《海底总动员》的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所说:“原创故事是制作动画电影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至少我们这样认为。但是你一旦完成了这一项,那种满足感也是其它工作所无法企及的。”

  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皮克斯电影取得成功有三个要素,精彩的故事脚本、逼真的动画场景、及打动人心的角色刻画。二十多年来,这一非常完美组合不但创造出了享誉全球的新现代童话及许多人的童年梦想,更创新电影动画所带来的热情、爱、人性的光辉和永不褪色的未来。

  最近皮克斯大佬,动画界传奇John Lasseter在接受一家德国媒体《南方德国报》采访时畅谈了他所谓坚持的“七大创意原则”,他表示这七大原则是他实现其动画电影创作目标的根源所在。2月号的业界知名杂志《动画》(Animation Magzine)刊登了这“七大创意原则”的英文版本,小编拜读后激动不已,为大家献上自己翻译的中文版,个人水平有限,疏漏之处敬请原谅,或许就是这“七大创意原则”使得20多年前不起眼的皮克斯有了今天的巨大成功。

  关于John Lasseter:皮克斯创始人之一。《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2》《汽车总动员》和多部皮克斯动画短片的导演,皮克斯所有作品的监制。2006年迪士尼收购皮克斯后被任命为迪士尼动画部首席创意官,迪士尼乐园首席幻想工程师,同时保留皮克斯动画工作室里的职务,2009年威尼斯电影节决定授予John Lasseter终身成就奖已表彰他对动画界做出的贡献。多家媒体甚至称John Lasseter是动画界今日的华特迪士尼。

  原则之一:永远不要只抱着一个点子

  “不管你是去写一本书,还是去设计一件家具,又或是像我一样去制作一部动画电影,一开始,你不能只抱着一个点子,你至少应该有三个点子在脑袋中。这么做的原因非常简单,如果一个制片人只向我提议一个新的制作企划项目,那么他肯定为这个项目绞尽脑汁,钻研了太久了,这无疑限制了他的想象力。我给他的回答是非常简单的,等你同时想出了三个企划项目的时候再来找我,而且我不是意味着这三个是一个出色的,两个糟糕的。我的要求是这三个都非常好的点子——好到你自己都难以评判哪个是最好的一个。然后,我们再坐下来决定你会实现你的哪一个想法。”

  “有创意的人经常会全神贯注的研究自己的一个想法,而这么做带来的后果就是他们从一开始就限制了自己的选择的空间。我认为每个有创意的人都应该去考虑同时去企划三个点子的做法。你会惊讶的发现这样做会使你去思考你之前从没有思考的东西,你必然会发现新大陆。并且,请相信我,这个世界上永远同时会有三个好点子供你去思考。”

  原则之二:记住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次欢笑

  “创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你怎么去完善自己的想法。使得你的主意尽善尽美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么做也会带来一些危险。当你有一个故事,一个点子或是一个笑话,你把它们记录下来,它们对你的影响力是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不断减弱的。很简单,当你第二次听到同一个笑话时,你或许还会真诚的欢笑,但是到了第三,第四次,你或许只能偶尔笑笑了,当你听这个笑话听到第一百次的时候,不管这个笑话本身有多好,你会讨厌它。”

  “所以我对我的创作者们说,一定要记住你们创作过程中的第一次欢笑,有必要的话要写下来。也许有时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它无疑是重要的。很多情况下,好的点子流失就是因为人们忘了他们第一次听到这个好点子时的反应。”

  原则之三:质量是最大的商业计划

  “有一个我永远都不会妥协的重要原则,那就是无论制作周期或是经费上的限制,一旦你有了一个更棒的想法,你就要重头来过,重做一遍。你必须这么做。在任何一个创意产业,从长期考虑,质量是唯一的商业计划。许多管理者不能够理解这点,但是观众们深深明白。创作过程只有等真正有创意的人说完成的时候它才算完成,这不代表创作人没有压力。压力是永远都有的,但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应该拥有最后的决定权!”

  原则之四:团队就是一切

  “一个关键的问题到底是团队还是个人更具有创意。我的回答是,在大多是情况下,是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废除一个团队里的任何等级制度是我的责任,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到底是哪一个个体想出了这个点子并不重要。一个团队的确必须真诚的,直接的,努力去帮助每一个创意个体,但是你还是要记住,团队就是一切。”

  原则之五:快乐激发创意,而不是竞争

  “曾有不少人这么认为,当你把两个不能互相容忍对方的人放在一起,借助他们之间的消极对抗竞争,或许你就会得到一个伟大的创意。我个人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认为合作,自信和快乐才是创意的缔造者。有创意的人需要相信每一个参与者对他们都有极大的信任才能制造出一部伟大的电影。有创意的人很容易感觉无聊,他们十分情绪化。你必须想尽办法去为他们创造快乐,去关心他们。有创意的人只有当你创造性的去挑战他们的时候才能贡献出伟大的创意。作为管理者,你的一大任务就是使得有创意的人衷心热爱他们正在做的东西,让他们为自己作为某项计划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你必须要经常的给有创意的人有创造性的挑战,这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不过反过来说,没人认为管理有创意的人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原则之六:创意品的输出永远能反映出这个公司高层的实质

  “一个不够格的管理者会阻碍创作过程的进行。一个到处使坏脾气,禁止他的员工玩乐的管理者无疑会削弱这个团队的创造力,并且伤害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我肯定的炒掉这样一个管理者,我没有钱去冒这个风险,让他伤害到我的生意。”

  原则之七:让你自己被你所相信的创意人员所包围

  “只把那些你认为和你一样有天赋或者比你更有天赋的人带入你的创作团队(如果他们愿意并且好性情的话)。许多管理者认为雇佣那些比他们更有天赋的人会使得他们在团队中的位置不稳,有不安全感。我要说的是不安全感是不可能和创造力共存的。许多管理者让他们的周围布满了那些听从自己指示的人,其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只能给观众带来一部糟糕的电影。”

  迪斯尼和皮克斯一直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谁都需要对方,可是总是一直在明争暗斗,都想从合作中捞到更大的好处,而争斗的态势总是随着双方实力的变化发生着戏剧性的转折。今年1月,迪斯尼花74亿美元并购了皮克斯,看上去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谁又能说他们之间的争斗从此平息了呢?

  苛刻条件留下病根

  1991年,迪斯尼公司动画部的负责人卡曾伯格和皮克斯签订了制作三部全电脑动画长片的合同。1997年,合同从三部扩展到五部。

  很快两者的合作就出现了裂痕。1998年在《玩具总动员2》的制作过程中,迪斯尼公司想要把这部影片直接投放到录像带市场。动画片的续集直接进录像店是迪斯尼公司的传统,无论是《森林王子》还是《花木兰》都逃不掉这个命运。但这个命令遭到了皮克斯的坚决阻击,最终迪斯尼同意作为大片投放影院,但是却不肯把这部影片算作合约中5部电影中的一部,这样皮克斯给迪斯尼“打工”的任务表上又平添了一部长片,也就是说要制作6部长片合约再结束。

  于是皮克斯的老板乔布斯和迪斯尼的CEO埃斯纳新账老账一起算。两者的合约规定,皮克斯可以拿到10%到15%的分成(后来涨到了25%),拥有为片子开发的软件的所有权。迪斯尼公司拥有影片的版权,这意味着它有权不通过皮克斯公司独立开发电影的续集,它还拥有音像制片的全部利润,乔布斯要求修改这种苛刻的条款,然而有“暴君”之称的埃斯纳坚决不答应。

  乘胜追击取得战果

  之后的几年里,迪斯尼公司自己的二维动画片一直在走下坡路,自己搞的三维动画《恐龙》也和皮克斯的作品完全不在一个水准上,皮克斯知道迪斯尼动画部的一条腿已经瘸了,它们是它剩下的独腿,所以更加理直气壮地找迪斯尼讨“公道”。到了2004年,皮克斯拒绝和迪斯尼续约,表示希望独立发行电影。

  同年埃斯纳辞职后,两者终于开始重新会谈。皮克斯想要完全控制制作过程,拥有成片的全部版权,而迪斯尼只负责发行,希望这个新协议包括旧协议中的《超人总动员》和《汽车总动员》。

  更重要的,皮克斯希望能有完全的财务自由,它们希望自己投资电影,自己拿全部的利润,只给迪斯尼10%到15%的发行费,跟开始的合约对比,真是乾坤颠倒。迪斯尼不同意这个提议,但皮克斯也不肯让步。

  虽然皮克斯的要求被搁置,但两个公司还是把合作计划扩展到2007年的《老鼠总动员》(Ratatouille)。

  和旧协议不同,新协议规定:皮克斯负担全部的制作费用;皮克斯拥有所有角色的版权;迪斯尼只负担发行的费用。

  半推半就合为一体

  实际上,作为美国电影市场的后来者,皮克斯自办发行非常困难,它们离开迪斯尼,最大的可能性是再次委身另一个大东家。而迪斯尼也于去年11月推出了自己独立制作的动画长片《四眼天鸡》,最近还宣布要制作四部动画大片,其中包括没有皮克斯参与的《玩具总动员3》。《四眼天鸡》获得了成功,表明迪斯尼没有皮克斯也能活,而皮克斯的股票却在下滑。

  吵架的“两口子”终于又走到了一起,迪斯尼说出了皮克斯想听的那句话———花天价买下皮克斯。2006年1月24日,迪斯尼公司宣布了它用74亿美元,以换股形式买下了皮克斯;而《玩具总动员》和《汽车总动员》的导演,皮克斯的创始人和副经理约翰·拉塞特成为了迪斯尼公司的首席创意官。

  皮克斯的老板拉塞特和高层卡特穆尔认为,皮克斯并没有和迪斯尼“融合”,它还拥有相当的独立地位。皮克斯的名字要继续保留,公司留在现在的地址艾米利谷,挂“皮克斯”的大招牌。在合并后制作的电影片头字幕上写“迪斯尼-皮克斯”。皮克斯表面上是被迪斯尼吞并了,其实是控制了迪斯尼。

  -皮克斯的趣事

  皮克斯有着相当独特的企业文化。曾经为《怪物总动员》中的独眼绿怪配音的比利·克里斯托说:“皮克斯里都是一些怪人,不过他们怪的方式非常好。”皮克斯的职员就像一群大孩子,他们喜欢在走廊里玩滑板车,喜欢一边听故事一边哈哈大笑。他们热爱团队和自己的工作,总是把团队的标志带到工作成果中。

  不信?看看皮克斯电影里的“企业标识”吧。

  A几乎所有的皮克斯长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不为人知的人物、动物和有生命的物体活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玩具总动员》中的玩具、《昆虫总动员》中的虫子、《怪物总动员》中的怪物、《超人总动员》中的超人等等,但是《汽车总动员》突破了这个格局,在那个世界里,没有人的踪影。

  B配音演员里总有一个叫约翰·拉特森伯格(JohnRatzenberger)的人,他因在电视情景喜剧《干杯》中扮演克利夫·克拉文而被美国观众熟知。拉特森伯格常会在皮克斯电影里为某个角色配音。他在《玩具总动员》系列中扮演小猪存钱罐;在《昆虫总动员》中扮演马戏团的老板跳蚤;在《怪物总动员》中扮演雪人;在《海底总动员》中扮演一群指路的小鱼;在《超人总动员》中扮演坏蛋“挖地超人”(The Underminer);在《汽车总动员》中扮演运送主角“闪电”的大卡车。

  C每一部迪斯尼的长片都有其他长片和短片中的人物作为客串露一小脸。

  《玩具总动员》:在伍迪身后的书架上有些书的名字是皮克斯短片的名字,比如《锡兵》。巴斯在试飞的时候撞到了“台灯父子”。

  《玩具总动员2》:当小猪存钱罐换台时,所有的台都在放皮克斯的短片。《老人的游戏》(Geri''s Game)中的老头子是游戏清洗者。在小主人公的玩具收藏中有一个《昆虫总动员》的玩具。

  《昆虫总动员》:伍迪牛仔在字幕出现时露了一小脸。

  《怪物总动员》:小女孩布有一个《玩具总动员2》中的女牛仔玩具和一个尼莫的玩具(那时《海底总动员》还未上映)。

  在片尾字幕出现时,《玩具总动员》中的恐龙来参加怪物的试镜。

  《海底总动员》:在牙医诊所的墙上挂着一个巴兹光年的活动玩具。在片尾的字幕里,可以看到《怪物总动员》中的独眼绿怪从海里游过去。

  《超人总动员》:在神奇先生的桌上摆着“台灯父子”中的小台灯。

  《汽车总动员》:“闪电”用的轮胎牌子叫“巴兹光年”。

  D一辆“匹萨星球卡车”(ThePizzaPlanet Truck)出现在所有的皮克斯长片中。

  这辆车实际上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丰田(Toyota)皮卡车,但是只能看见“YO”的字样,以免引起商标使用纠纷。

  《玩具总动员》:巴兹和伍迪坐着这辆车到了“匹萨星球”。

  《昆虫总动员》:两只虫子在说话的时候,可以看到这辆卡车。

  《玩具总动员2》:玩具从机场偷走了一辆这样的卡车。

  《怪物总动员》:在片子的最后,变色龙被扔出门,扔到一辆面包车上,面包车旁边就停着这辆车。

  《海底总动员》:鱼们逃跑计划的图像演示中,装着它们的水袋穿过马路,这时有一辆这样的车开过。

  《超人总动员》:在片尾有一辆这样的车开过。

  -皮克斯简史

  1979年,皮克斯的前身,工业光魔的电脑图像工作室成立。

  1984年,约翰·拉塞特加盟,创作自己的第一部3D短片《蜜蜂惊魂》(Andreand WallyB)。

  1986年,卢卡斯电影公司的电脑图像工作室被苹果电脑ECO斯蒂芬·乔布斯以500万美元收购,正式命名为皮克斯工作室。

  1987年,拉塞特的短片《台灯父子》(LuxoJr)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作为皮克斯的第一部短片,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89年,皮克斯自主开发的程序“渲染者”正式启用。动画短片《锡兵》(Tin Toy)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1991年,皮克斯与迪斯尼签约携手制作并发行三部动画长片。

  1995年,皮克斯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上映,这是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完成的动画长片,也是当年北美票房冠军。

  1997年,皮克斯与迪斯尼达成进一步协议,决定共同制作5部动画长片。

  1998年,皮克斯第2部动画长片《昆虫总动员》上映,获得成功。《老人的游戏》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001年,《怪物公司》上映后,成为影史上最快破亿的动画片。

  2003年,《海底总动员》上映再创奇迹,在短短8天的时间内票房冲破1亿美元,刷新了《怪物公司》的票房神话。

  2004年,皮克斯推出《超人特攻队》(TheInvincibles)。和迪斯尼签订新的协约。

  2006年,迪斯尼以74亿美元天价买下皮克斯。推出动画长片《汽车总动员》。

  乔布斯在1986年用500万美金收购了卢卡斯电影公司旗下工业光魔公司的电脑动画部,也就是后来的皮克斯。十几年过去了,皮克斯建立了自己的动画王国,用逼真的动画形象影响了世界观众。细数背后的艰险和故事,乔布斯到底为皮克斯带来了什么?他是如何带领一个动画部建立动画王国的?

  找准定位 主攻视效

  当“皮克斯”被乔布斯从卢卡斯的“工业光魔”那里收购过来伊始(“皮克斯”前身为乔治卢卡斯旗下著名特效公司“工业光魔”的动画部门),这个性格坚韧到近乎有些“厚颜无耻”的天才原本没有再打算让其在动画、视效领域发展,而是想把“皮克斯”打造成ADOBE那样的公司,以期与盖茨的微软想抗衡,不过最终这一计划失败。但“皮克斯”在后来的发展当中一直都同图形开发技术,视效处理软件革新密不可分,同时也是这个领域里的绝对大拿。

  粗放的管理 包容的心态

  不管是出于善意还是嘲讽,好莱坞业界一直有这样的传闻:在乔布斯还没有把“皮克斯”转给迪士尼的时候,他每个月底都会去一趟公司,每每都要冲着全体员工臭骂一番,然后丢下一张大额支票说道:“如果下个月你们还没有拿到什么奖,这就是你们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从这则传言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乔布斯对“皮克斯”的粗放式管理才造就了公司能够容忍下诸多怪咖天才的胸襟,而正是他们一次次的为“皮克斯”带来了莫大的荣耀;同时乔布斯也没忘记对他们适当的施加鸭梨,也许就是这两手都要硬的管理风格才锻造出了如今的PIXAR。

  实现全平台拓展战略

  1995年感恩节皮克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影片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纪录,成为年度北美票房冠军,在全球也缔造了3.6亿美元的票房记录,还为导演约翰•拉塞特赢得了奥斯卡特殊成就奖。除了这些辉煌的成就,其实对于乔布斯本人更有别样的意义。这部电影使史蒂夫•乔布斯拥有了10亿美金的身价,而当时已经濒临倒闭的苹果公司高管层在看到了乔布斯于“皮克斯”取得的重大成功后,开始恳求这位元老回归苹果重整山河。1996年12月乔布斯终于重返苹果公司,从这之后苹果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战略发展道路,业绩也开始逐渐攀升,MAC,IPOD等一系列产品相继问世。这之后的皮克斯作品中,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苹果公司的身影。

  “皮克斯”显然成为了乔布斯事业第三春的推进器,同时,乔布斯个人的成功也为皮克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06年迪斯尼以74亿美元的巨资收购皮克斯,乔布斯从此成为手握迪斯尼7%的第一个人大股东。他的策略并不是单单放在了电子产品开发上,事实上正是以皮克斯并购作为契机,通过迪斯尼庞大而专业的资源库、营销平台为他的全平台拓展战略服务。这个时候乔布斯已经跨越影音娱乐、内容、动漫技术、发行渠道等多个商业领域,整合资源,带动平台之间的互动将是他的新目标。不过,我们好奇的是,未来的“皮克斯”又会在乔布斯乃至苹果的世界中扮演何样的角色呢?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