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一直流行这样的说法——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你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要么你是一名伟大的工程师。微软的比尔·盖茨和苹果的乔布斯都印证了这个说法。
但思科全球总裁约翰·钱伯斯无疑是个“反例”:他既不是思科的创始人,也不是一名工程师,甚至不了解思科某些产品深层次的技术细节,但钱伯斯之于思科的意义,不亚于盖茨之于微软的重要性。
“我多次跟我的同事说过,如果我不是一个美国人,我更希望是一个中国人。”4月17日,在清华大学“思科绿色科技联合实验室”的成立仪式上,钱伯斯幽默而又诚恳地表示。
“成为一个中国人”透露出的是钱伯斯对中国市场特有的重视。2007年11月,钱伯斯宣布未来5年将在中国市场投入160亿美元,在过去的18个月时间里,钱伯斯已经4次访华。
思科教父
镁光灯下的钱伯斯会出人意料地活跃在会场的每一个角落:亲自将话筒递给记者,并走到记者身边回答问题;如果碰到有意思的问题,他会像孩童般开怀大笑。
正因为如此,听过他演讲的人恐怕都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曾经患有“诵读困难症”的人,并且曾非常惧怕公开演讲,可是钱伯斯凭借过人的意志克服了这个障碍。即使在思科最困难的低谷,钱伯斯展现的仍是他的乐观和坚持。
钱伯斯的性格开朗,但并不张扬。下属可以轻松跟他开玩笑,而不用怕“得罪”了老板。“我更愿意用中文演讲,最重要的是错误不要让老板知道。”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思科中国副董事长林正刚“坦白”地对钱伯斯说,钱伯斯听完哈哈大笑。
1991年,一个西装革履、神情严肃的年轻人来到硅谷,但他显得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硅谷是整天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的计算机奇才们的天堂,但他们很快就会知道,这个叫钱伯斯的年轻人改变了思科。
钱伯斯的妻子是他高中时的网球双打伙伴,直到今天为止,钱伯斯刚到硅谷时的朋友,仍然是他的好朋友,不管是作为丈夫、朋友还是老板,钱伯斯都无可挑剔。
另外,据一位思科内部人士介绍,在风景优美的思科总部,你很难找到钱伯斯。因为他40%的时间都在旅途中;平均每天会见2~12个客户;一般晚上7点才结束工作,然后他会邀请当地的员工一起吃比萨饼和喝啤酒。无论是在阿尔托斯山的家中,还是在旅馆里,他每天晚上都亲自核对思科的主要账目。
充满激情,但钱伯斯也有铁腕的一面,而且拥有中国传统的性格——坚忍。钱伯斯承认,如果要推行他的计划,就必须顶住董事会的压力。硅谷的一位经理人评价他说:“钱伯斯可爱的地方是他的智慧,另一方面他又像头凶猛的动物。”他举例说,从他(钱伯斯)这里挖走一个人,没有问题;挖走两个,也行;再挖走一个,就会挑起战争。
思科已经被牢牢打上了钱伯斯的烙印。从钱伯斯1995年担任思科CEO至今,思科的年收入从最初的12亿美元做到了约400亿美元。
成功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思科一举超过微软,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的企业,市值高达5310亿美元。但是仅仅一年之后,情况就急转直下,由于受到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影响,公司股票下跌了73%,市值只剩下了144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