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没有3G手机终端不要紧,幸好还有上网本。
中国移动—这家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决定借助这种此前与它并无太多关联的终端产品在中国激烈的3G用户争夺中挽回局面。
尽管在2008年每天净赚3亿元、拥有超过4.5亿手机用户,但中国移动之前却在中国3G商用市场的早期竞争中失语了。
在3G第一轮对战中,竞争对手之一中国电信斥资上亿元人民币推出的3G品牌“天翼”一度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铺天盖地,“不止是手机号,还是上网帐号、聊天号码、邮箱帐号”的“189”一段时间几乎成了3G的代名词;而另一个对手中国联通(600050,股吧)现在也乘机推出了自己的时尚3G业务品牌:沃(WO)。
现在,中国移动终于开始反击了。
4月15日,中国移动在北京世贸天阶召开了盛大的发布会,与17家IT厂商合作定制的29款上网本集体亮相。这些上网本被贴上了G3标签,内置了TD模块,与全球通号码绑定后就可以在移动3G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实现无线上网。
中国移动所看好的上网本是经济低迷时期全球PC市场的明星,现在它已经成为这家中国运营商手中的新武器。根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bank的报告,2008年全球上网本出货量为1462万台,占整个笔记本市场的11%,预测2009年这个比例会上升到17.2%。
早在2008年,中国移动就已经开始与各大PC厂商接触,商谈上网本定制业务的合作。去年10月,中国移动的高层在北京接触了惠普全球副总裁兼个人信息产品集团总裁ToddBradley,随后,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与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间的一场谈判正式开始。半年以来,Todd多次到访中国都会与中移动的高层碰面。
在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发放3G牌照前后,刘宏江的工作节奏也骤然加快,他所领导的团队最近才刚刚成立,负责惠普与运营商在3G领域内的合作。4月7日,中国移动正式对TD上网本进行公开招标,惠普mini1000入围。根据中国移动的计划,4月12日,刘宏江就必须保证第一批货能够在首发的广东上市销售。“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急切。”惠普中国副总裁陈国维说。
这种节奏甚至让华硕公司没赶上第一批产品大名单,不过现在它也准备好了。其中国业务总部产品经理黄国洋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如果一切顺利,6月份起移动定制的华硕EeePC1000系列就会上市销售。
中国移动的这次突袭为它扳回一局。国美电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G3上网本在国美门店销量已突破1万台,销售额在4000万元左右。
这一波凌厉攻势很难让中国电信视而不见。4月16日,就在中国移动召开发布会的第二天,中国电信的“天翼畅游3G”紧随其后,这次发布会上不仅宣布其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120个城市—比其它两家都要更快,还联合11家PC厂商发布了14款基于CDMA-EVDO3G技术的上网本。要知道,从发放标书到最终确定入围名单,中国电信的“闪电战”也只打了一周。
在那之前,两家公司在各自营业厅的地面推广早就开始。在北京CBD地带的大望路、建国门和建外SOHO三家中国电信营业厅,从3月25日起,入门最显眼的位置立起了刻着“天翼”橙色祥云Logo的“3G极速体验区”展台,三星NC10等上网本被人们用来体验真正的3G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上传1.8Mbps和下载3.1Mbps,这是2G时代速度的20倍。
对于运营商来说,对3G的巨大憧憬在于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高速度的诱惑而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上网、聊天、下>>载等数据业务上,为了争相把客户引入自己的那一张移动网络,几大运营商表现得不惜成本。
如果说中国联通可以自豪地表白自己是全球第282个WCDMA运营商的话,那么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尴尬就来自于孤独。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TD-SCDMA技术的商业应用刚刚开始,终端不足成为中国移动最大的困境。在全球格局中,支持WCDMA技术的手机厂商阵容最广泛,受惠于此的中国联通可以有数以千计的选择,支持中国电信CDMA2000标准的手机终端也以百位数衡量,只有中国移动的选择余地只在两位数上打转。尽管它做出各种努力,例如全力拉拢全球手机霸主诺基亚,但是这种困境至少短时间内不会被打破。
2008年,iPhone在全世界卖出了1300万部,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打电话只是它所拥有的一个功能,它同样是一款移动互联网访问终端。根据AdMob的一次抽样调查,iPhone占美国市场移动网络访问流量的50%,在全球范围内,大约为33%。
谁将最终把iPhone正式引入中国?在曾经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中移动都扮演着绯闻中的主角,尽管它现在已经放弃了这种努力,但想要玩转3G它必须另辟蹊径。
上网本是其选择的突破口。今年年初,中国移动确定了解决终端问题的“3+1”方案,“3”代表上网本、上网卡和无线座机,“1”指手机,公司掌门人王建宙努力给外界放出一个信号:上网本与手机同样重要。上网本被移动看作是一个“放大”的手机终端,将为它贡献用户数量和巨大的数据业务收入。
中国移动决定依托自己巨大的现金流来支撑3G业务的推广,增强TD-SCDMA技术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根据其制定的全国统一的促销政策,对购买G3上网本的消费者实行2100元、1500元和900元三档补贴,其中600元为话费,其余是一次性赠送的上网费。在全球更普遍的一种上网本推广模式则是业务捆绑,例如宏碁最近在美国与AT&T共推99美元的AspireOne3G上网本,条件是购买者必须与AT&T签订两年的数据业务合同。
国美电器副总裁牟贵先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对G3的补贴政策是终身优惠,会一直延续到这些产品退出市场的那一天为止。这可能让中国电信感受到了压力,目前,它为上网本配置的补贴套餐在每台1000元左右。
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还可能提前挑起价格战,北京移动推出了80元本地不限量上网套餐,而这一试探性做法据说未来会被中国移动扩展到全国其它城市。此前,中国移动的3G上网资费采取按流量计费方式,从50元包500M到300元包10G共分为4档,中国电信则采用按时长收费,300元套餐包含360小时时长。
根据计划,2009年中国移动将对TD终端进行总计100亿元的补贴,这是它愿意为拉动产业链所付的账单。惠普、华硕等公司现在信心满满,后者预计到今年第三季度,运营商定制上网本的数量就将达到它中国内地市场出货量的35%到45%。
由于需要在上网本内置入TD模块,惠普的生产线做出了小小的调整。另外,惠普还要防止自己受到处罚—中国移动方面对交货时间做出了严苛的规定,陈国维觉得“移动应该是希望这件事情能够马上做好”。
但G3上网本的渠道也成了一个难题。传统占主导的IT卖场目前并不是G3上网本销售的主要渠道,它让位给了分布广泛的移动营业厅和家电连锁企业,其中国美的销量几乎可以占到总体销量的80%。
据了解,国美和中国移动的上网本销售协议是地方分公司单独签订,并不是独家协议,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的分公司几乎都选择了国美。从两年前开始,国美和移动的深度战略合作就已经开始,目前这种合作关系延伸到了上网本的销售中。除此之外,牟贵先认为,之所以中移动没有选择IT卖场是因为在做定制手机生意时曾经吃过亏,“IT卖场移动无法管控,会扰乱终端价格策略,这次G3上网本有如此大的优惠力度,自然就会更谨慎。”
这让张伟珊感到有些沮丧,张是广州颐高数码城267号三星专卖店的一名销售,最近她经常碰到上门询问G3上网本的人。“电脑城里的商家都在寻找渠道。”她在5月14日告诉记者,大概17日可以拿到货。
在北京的中关村,鼎好电子城内一家戴尔电脑专营店挂出了“买戴尔G3上网本,送2100元移动大礼”的横幅。经营这家店铺的鸿日东方数码科技公司总经理何鸿度告诉记者,他们是“五?一”前一天拿到的货,目前是鼎好里唯一>>卖G3上网本的商家,“我们向戴尔的总代理天音通信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有这么高的补贴在传统渠道肯定也能卖得好。”天音通信是中国最大的手机分销商之一,此次G3上网本在渠道上依托了像天音通信这样与移动通信业务关系紧密的销售平台。
尽管中国移动受累于国产3G技术标准的成熟度与商用化进程,不过,它拥有的庞大客户群与现金储备是其它两家运营商所没有的,此外,完备的渠道终端和营销体系也让中国移动3G业务的推广效率更高。与之相比,中国电信苦恼于它从联通继承而来的历史。据中国电信终端公司副总经理马道杰说,在去年10月与联通交割C网时,终端产品采用社会化渠道的比例仅为7%,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接近40%。
渠道是中国电信的难题。因为,那些被“这就是天翼你也值得拥有”的广告蛊惑的人最后经常发现,他们很难顺利买到一款像样的CDMA手机,国美和苏宁几乎是移动的大本营,IT卖场里的CDMA手机也寥寥可数,而营业厅的覆盖对于中国电信的北方市场来说,更是一块短板。2008年底,中国电信在北京市区的营业厅只有28家,尽管它宣称在3G网络覆盖上与中国移动有着同样水平,但用户去哪里才能找到中国电信的服务?
中国电信开始寄望于用“合作营业厅”来与中国移动对抗。今年2月,当北京世通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将自己在建外SOHO的一家远程呼叫中心改头换面成“中国电信建外SOHO合作营业厅”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马上意识到这个变化。负责业务运营的销售经理刘可向记者介绍,从世通在线提交申请报告到它一夜之间挂上“中国电信”的蓝底白字招牌,只用了5个月时间。
根据工信部的意愿,在未来3年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将各发展5000万3G用户。预见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否能够实现自然是为时过早,就目前来看,三家公司的不同招术已经让这场3G大战迎来一个特别的开局。
对于刚刚正式宣布3G试商用的中国联通来说,它在这场终端大战中显得更加处之泰然。作为拥有WCDMA牌照的运营商,它拥有比其它两家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更为成熟的产业链。在5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联通用15分钟的时间来展示它丰富的终端产品,用另15分钟时间描述可视电话、手机上网、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无线上网卡等重点业务。
相比移动铺天盖地宣传“无线上网我就要G3笔记本”的劲头,联通只是在当天跟随性地推出了3款上网本产品,显然,它更希望别人能够注意到它在手机终端上的实力。
明星机策略是中国联通一个当仁不让的选择,除了之前与中国移动竞逐iPhone落地内地,5月17日晚,中国联通又宣布加入Google(谷歌)公司组建的开放手机联盟(OHA),这意味着联通将开发支持Android平台的手机和移动服务。
事实上,许多人确实被此吸引。朱连兴最近一直在关注新闻,“我们在等待,看什么时候苹果iPhone能和联通公司达成协议。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正式放手去做了。”他运营着一个名为139.me的网站,专为苹果公司的iPhone开发应用程序。
德勤管理咨询总监陈安瑾说:“借助iPhone,联通可以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从中国联通公布的186元到1686元的3G资费标准来看,它确实瞄准了较高端的客户群,正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高端品牌。
在德勤最新发布的《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2009年发展趋势预测》中提到,2009年第三方移动应用程序的下载量可能达到100亿个,这可能将给运营商们带来新的介入增值服务市场的机会。
现在苹果公司的在线商店AppStore上的3.5万款软件正为它吸引大量用户—它们将此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变成了音乐播放器、电视遥控器、“装了一半牛奶的牛奶瓶”、“仰望星空的小哈勃望远镜”。
联通目前正和像朱连兴这样的开发者联络,期望他们能多开发出一些中文的应用程序。如果未来能够与苹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只要保持住iPhone对用户的魔力,联通就可以在和移动与电信的角逐中赢得更多用户。
中国移动的想法则更进一步,它正在筹建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M-Market。5月初的时候,中移动也找到了朱连兴,期望他的团队能帮忙开发一些小程序,好放在即将上线的在线软件商店上。这被认为是移动企图增加自己3G时代数据业务收入的一种新模式,只是这张底牌什么时候会亮出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3G的全球发展有着丰富的故事,欧洲曾经的3G泡沫至今还让3G犹如鸡肋,众多运营商进退两难,而在韩国、日本3G的境遇却又大不相同。从去年11月30日起,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DoCoMo的2G网络服务停止接受新客户,手机生产商也不再向NTT提供2G手机,另一家运营商软银已经敲定将于2010年3月底关闭2G网络。
中国的3G时代也已经不可逆转地到来,对于中国的3家电信运营商来说,新的战争里谁都有弱点,也都有自己的优势。在重金打造上网本战略后,中国移动最近的另一举动是推广低价TD手机,这又会引发竞争对手怎样的反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