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孙彤宇这个名字的人一定没有知道“淘宝网”的人多,虽然他是“淘宝网”之父,因一手创建“淘宝”而成为IT江湖里鼎鼎有名的“财神”。2008年,阿里巴巴公司高管轮岗,孙彤宇突然以“去国外进修学习,休整”为名隐身江湖。
一年后,孙彤宇高调亮相,却已经和阿里巴巴,和“淘宝”没有丁点关系,这次,他的身份是儿童社区网站“盒子世界”的投资人。
比起一个儿童网络社区网站,江湖中人更关心的“财神”这一年过得好不好?他和曾经工作13之久的阿里巴巴集团有着怎样“说不清,理还乱”的痛别。
他曾经的辉煌是一把“双刃剑”,“盒子世界”一开始就博得更多的关注,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转化成他肩上的压力,虽然他在面对“成功可以复制吗”之类的问题,显得很有把握“如果不能复制就不叫成功”,但喜欢读历史书的他也承认“成事在天”。这一年,他人生变故颇多,一度身体和精神都不在状态。
比起那些用声势和雄辩博取信任的企业家,让人对他有信心的是他于默默中的雄心,“我喜欢赌大的,儿童产业是蓝海”,更是语气中某种破釜沉舟般的坚定,“困难很多,但做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决心,我们有的是决心”。
往事,沉默是最好的告白
关于孙彤宇为何离开阿里巴巴集团的猜测中,有这样一个版本“他性格太强”。这让我想起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有着6本传记的亨利福特时说:“人格……我们还弄不清楚,他是一个单纯的人被错误认为是复杂的?还是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个体而误认为是朴实无华的?”但至少在性格的某一面,孙彤宇谦虚、温和,他创建“淘宝”,和团队一起打败EBAY、易趣,成就亚洲电子商务网站第一的神话,却不倨功自夸,现在,甚至不愿意谈当年创业的不易和辉煌,一再强调“我就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他也不喜欢如一些名人那样自恋,爱谈论童年和吃了一些的苦头的过去,“我出生在湖州,读书中上游,能考上大学而已”。和他有着多年交情的老友陈啸对他的评价是“我不觉得他性格强,事实上,他很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他的一位旧部下说:“他斯文,有亲和力,和他共事很容易。事实上,他很有人格魅力,到现在很多淘宝人还很怀念他。”
他自我评价“率性而为”,却“出言谨慎,甚至有点瞻前顾后”,他的“率性”不是鲁智深式的豪爽,而是一种骨子里的义气。盒子世界的合伙人之一邹咏凯说:“其实我们合作中也会碰到分歧,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他写邮件给我,说:什么也别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同样,他的温文尔雅的背后有比易怒暴躁性格更为倔强和坚定的东西。比如在面对“你听到过别人对你的负面评价吗?比如有人说你是因为能力强、个性强,马云也搞不定你。”他反问:“你认为这是负面评价吗?”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于为何离开阿里巴巴集团的问题上,他一直沉默着。往事并不如风,1996年,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时,为了拉广告去找马云,两人一见如故,这以后他紧紧跟随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马云,无论是北上创业还是回到湖畔花园创建淘宝,13年的效忠以为情比金坚,一朝突然出局,不知马云因为他的离去,打破阿里巴巴创业18罗汉铜墙铁壁的神话,是否有断臂之痛,但他肯定有委屈。采访中,这个话题令他一直不停地抽烟,一句:“我不算命,不算未来,我靠自己总结。现在看起来,逢尾数是8的那一年我的生活就会有大变故。”2008年,他离开阿里巴巴,生活还有其他的变化。他的母亲在半年前去世了,熟悉他的人说“‘财神’消沉了很长时间,他母亲40岁才养他,小时候他一直体弱多病,和母亲的感情很深……”
有人是可以这样做到的,比如IBM之父沃森在被自己的心理之父帕森特一再解雇时,尽管内心受到伤害却总是以“一点不生帕森特”的气的姿态接受事实,所以两人一再破镜重圆。孙彤宇是否是否会回到阿里巴巴集团,毕竟他依然拥有股份,这个问题他同样选择沉默。有一点,他对“淘宝”宛若对自己的女儿,只要有人说“淘宝”的缺点,他马上反驳。也不奇怪,淘宝会员乔丽回忆说:“财神离开时,我们都想跟着走,离开淘宝。但他说,你们不要离开,要永远支持淘宝,我的心和你们同在。当时,我们都哭了……”会员们对孙彤宇的感情是真挚的,知道他做“盒子”,他们自发暗暗帮他研究网站的优、缺点,如此古道热肠,与其说孙彤宇有人格魅力,不如说他最早推行的淘宝社区文化理念有生命力:人和和诚信。
他现在还常常在淘宝买东西,可是他渐渐走了出来,极其理智地说:“人不能被历史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