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人,可以最大程度地代表所在公司的形象;如果有一个人,成为了所有跨国职业经理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如果有一个人,41年如一日对他所做的工作投以满腔热情;如果有一个人,光环一直萦绕在他的身上直至最后一刻……这个人,就是周伟焜。
儒雅、睿智、和善、从容,这是所有接触过周伟焜的人对他的最深印象,犹如IBM给人的商业气息。
作为跨国企业中唯一一位功成名就的华人董事,周伟焜身上显然有着太多值得企业家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坐上跨国公司中国区领导人的位置并非稀罕的事,但能坐稳这个座位并直至光荣退休,周伟焜是华人领域里的第一人。
我们无从知晓这位智者在创造一个又一个伟绩背后所经受的艰辛与考验,但我们能沿着他走过的路,来观赏这位被称之为“IT教父”的美丽人生。
从“纯蓝”到“深蓝”的完美演绎
6月26日晚,北京万达索非亚大酒店。
IBM在这里为IBM大中国区董事长周伟焜先生的退休举办了隆重的媒体告别晚宴。晚宴大屏幕上播放着周伟焜年轻时跑马拉松、打篮球、钓鱼的照片,还有一些跳舞唱歌的画面,让人看到了这位平日里严谨沉稳的老者的另一面。
每一个人的性格,在不同人眼中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在工作伙伴的眼里,周伟焜是一位“有着高超的政治智慧的领导人”。
22岁大学毕业后,周伟焜就踏入了IBM公司。当初以数据中心服务部门程序员培训生的身份加入IBM香港公司后,他曾先后在服务、产品技术、销售和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等领域历任多项市场和管理职务。1985年8月,39岁的周伟焜被任命为IBM香港公司的业务总监,负责IBM公司在香港的所有市场和行政业务。之后又担任了IBM澳大利亚公司服务部副总裁、IBMPC公司南亚太区的总经理,多元化的工作历程,为他将来接手领军职位打下了基础。1995年7月,周伟焜出任IBM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位,同年9月,他坐上了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的位子,并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12年。
很少有人能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也很少有人能在一家公司里留下自己最夺目的身影并让这个企业永远地记住他,然而,周伟焜做到了。在IBM工作的41年里,他经历了郭士纳领导的向软件和服务转型的时代,也见证了彭明盛倡导的全球整合时期。在这个过程里,IBM中国抗住了IT大环境的风云变幻,始终保持着“蓝色巨人”的笃定和沉稳,业绩持续而稳定的增长。IBM大中华地区的员工人数由最初的600人发展到目前的将近20,000人;在中国大陆的分支机构达到26个,并成立了10家从事制造、专业服务和租赁等业务的独资与合资企业。
理性、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周伟焜和他带领的IBM几乎具备了让人尊敬的所有理由。从初入IBM的一名“纯蓝”员工,到成为“深蓝”的资深高管,周伟焜用他的实际行动,在IBM的大舞台上上演了一场最为瞩目、华丽的演出,然后,完美谢幕。
IBM的一个时代
弹指一挥间。
当一个企业的职业生涯能够伴随一个人经历人生的大半时,人们很难想象这个人对企业将会有着一种怎样的使命感。在周伟焜身上,我们看到了丝毫不亚于一个创业者的激情与斗志。63岁的年龄,花白的头发,没有对周伟焜的热情产生任何的影响,他以身作则地感染着每一个IBM大中华区人。
对成熟的企业来说,相对于理性决策的正常运营,周伟焜深谙激情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他利用任何一个合适的机会感谢公司的员工,肯定他们做出的成绩。为了配合IBM追求创新的理念,周伟焜甚至在2004年IBM的新年大会上,换掉他一贯的西装打扮,首次以“太空人”形象出现在员工面前,迎来了员工长久的掌声。“IBM是个大家庭,有很多的智慧资源,这需要由大家来创造”,这是周伟焜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周伟焜用“创新”将IT提升至超越基础设施和物理的层次。在他看来,IT不同于其他物品,IT的终点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建立在IT物理应用基础之上的服务创新,才是IBM应该极力为客户打造的价值。
说起自己在职期间的业绩,周伟焜最感自豪的是他为IBM在中国长远发展所铺就的道路——把港台和中国内地整合为一个统一协调的大中华区,建立起IBM大中华区的架构和制度,培养起一批高素质的IBM中国队伍。这样的成就,不是可以用单纯的业绩来衡量的,这是IBM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根基。
有意思的是,在IBM内部第一个提出建立大中华区建议的周伟焜,当时并不在中国任职。1994年,IBM大中华区建立的时候,周伟焜还在主持IBM澳大利亚的工作,他提出这一建议的时间甚至比郭士纳接掌IBM的时间还要早。在这之后,大中国区老总一职在一年内经历了两轮的更换,最终周伟焜坐上了这一位子。
周伟焜任职IBM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总裁的12个年头,不得不提到的是2005年。那一年,周伟焜第一次过上了没有PC的日子。
1994年,时任IBM总裁的郭士纳做出了“到中国去”的策略,IBM中国进入了全面投资阶段,周伟焜就是在此背景下走马上任的。10年时间里,周伟焜亲手把IBMPC在中国做大,又亲手参与把它卖给中国的联想集团,“舍弃”如同当初的“坚持”一样坚决。
周伟焜与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很早就认识了,当时周伟焜很看好联想。在IBM决定为PC寻找买主的那段时间,作为大中华地区的领导人,周伟焜极力说服总部改变对联想的看法,协助总部了解联想公司的整体情况。他说,IBM的技术、管理经验加上中国的低成本,可以让PC未来发展得更好。尽管从感情和业绩因素考量,放手PC对周伟焜来说极为不舍,但从长远而言,PC出售给并参股联想,这对IBM中国系统、服务、软件等业务都有拉动作用。
“我对IBMPC是很有感情的”,周伟焜后来在多个场合谈及此事,一手拉扯大的孩子远嫁他人的不舍,溢于言表。
周伟焜对IBM的贡献,可以说他是用自己的智慧与艺术演绎了一段跨国公司开拓和融入中国本土市场的传奇,是IBM一个时代的象征。
“周式”哲学
有人用“睿智”和“长者”来形容周伟焜。在很多人看来,周伟焜的职业经历更多是一个关于管理者的艺术和执行力的故事。殊不知长在香港,从小被灌输英国式教育体系的周伟焜,为了IBM,自身也改变了许多。
作为跨国公司在华早期的“布道者”,周伟焜的角色远不止销售产品、管理团队那样简单。“在IBM,我怎样做才能与别人不一样?”周伟焜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个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哪些领域是自己的长处,哪些可能是致命伤。经过多年的历练,周伟焜在老板那里树立了一个形象:这个人是高官中最懂中国市场的。
坐在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上,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个问题——当公司总部与自己在战略发展上出现分歧时,如何解决?几乎所有跨国公司中国区领导人都为此感到颇伤脑筋。相信这也是过去的孙振耀“一个地区领导人最怕成为‘夹心人’”,周伟焜说,在总部的人眼里你是中国人,在中国员工和客户眼里你又成了外国人。两边都得不到信任,工作就没办法开展,这是最让人担心的。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捷径,就是在多元化的文化里待过。周伟焜在回到中国之前,曾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任职,这样的经历帮助了他与总部和地区之间的沟通。“战略性的,一定要让他们听你的。”一向儒雅的周伟焜表现得很强势,“如果不听你的,不是他们的原因,而是你自己的原因。”
“从美国人的角度看中国、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中国,这样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周伟焜把这种关系处理得滴水不漏。
不仅是在总部与地区的分歧问题上,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周伟焜也有着一套自己的人际哲学。
今年63岁的周伟焜早就有一个退休的时间表,当自己无法再影响别人的时候,他想看一看,哪些人到那时还愿意自称是周伟焜的朋友。历经世事的他,人生百态,一眼看穿。
“当CEO很孤独。”周伟焜曾经意味深长地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商业环境里,人们很难抛开生意单纯地谈一件事,“尤其是在任职期间”,周伟焜直言。
现任IBM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的钱大群,是周伟焜退休后最热门的接班人之一。还当自己在中国区孤军作战的时候,他就跟郭士纳商量想把钱大群调来中国协助他工作,当时的钱大群是郭士纳的行政助理。有一次郭士纳来中国访问,临上飞机时他对钱大群说,“周先生需要你比我需要你来得多,你就不用上飞机了。”
即使被周伟焜称之为“战友”,曾将最棘手的工作交给他处理,周伟焜还是不愿意过多地评价钱大群的工作。与自己的同事、客户保持某种距离,这也是周伟焜的职业规范之一。
“我最好的朋友是读书时交的,也可能是退休以后交的”,周伟焜仿佛把他的工作和生活划分得格外明晰,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在41年的工作时间里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当很多跨国公司在华总裁如走马灯般变换的时候,周伟焜却如“常青树”,屹立不倒。
“功成名就”、“气定神闲”是业内资深人士、计算机世界集团前董事总裁刘九如对周伟焜的评论。他表示,周伟焜在IBM的这些年,经济环境再波动,IBM始终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而且他比大多数职业经理人更从容。
另一段旅程的起航
在媒体答谢晚宴上,面对过去40多年来自己在IBM工作和生活的一幅幅画面,以及媒体朋友们热情洋溢的对白,周伟焜并没有太多的伤感。或许对于他来说,这只不过是人生中一段旅程的结束,下一程的风景,在周伟焜看来同样美丽。
也许在旁人眼中,周伟焜是“IBM大中华区的董事长”,是“IT教父”,是“业界领袖”、“卓越的管理者”、“著名的企业家”,其实,生活里他还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艺术的人。
这是周伟焜某个普通工作日的行程安排:
早上6点起床,跑步8公里。如果当天有重要演讲,温习演讲稿五六遍——即使演讲内容之前已经讲过无数次;9点参加大会,发表演讲40分钟;上午10:00-11:30接受媒体采访,之后马上赶赴机场;13:20-15:30飞到另一座城市,直接到办公室;17:00-18:00接受采访;18:30参加晚宴。
在如此满的日程安排中,周伟焜依然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晨跑,而且在每一个公共场合都表现得收放自如、谈笑风生,不禁令所有人惊异和叹服。
他说,度假的时候不用再坐飞机到处飞,能够安静地待在家里喝茶、聊天。他还说,渴望在一个非商业的环境里,和朋友们聊音乐、谈收藏。这些在过去看来都是奢侈的愿望,周伟焜希望退休后能够一一实现。
周伟焜一直兴趣广泛,他喜欢收藏雪茄、喜欢派克笔,爱听古典音乐,迷过做紫砂壶,他酒窖里还珍藏了不少的好酒。他很喜欢和员工进行沟通,一些公司职员甚至可以和他成为MSN上的聊友。本来,周伟焜和柳传志约好,等自己退休后两人一起去打高尔夫球。不想今年初,柳传志重新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伟焜再次见到他时开玩笑说,“柳总,你大概没有时间打球了吧。”
这位久战沙场的董事长甚至还有一个自己的博客,专门点评自己对音乐的鉴赏和体会,但博客地址周伟焜希望等他退了休之后再说,原因也是在于,不想让IBM的人知道。
“退休后,我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太太,”周伟焜在媒体告别晚宴上笑着说,“过去工作太忙了,没有好好陪太太,以后每天早上都会推着小车陪太太上街买菜。”
结婚35年,太太是周伟焜身边最知心的朋友。“她是我最好的支持者,也是经常要我自己拿决定的那个人”,言语中流露着周伟焜对家庭的重视。他们的两个女儿,一个在英国一个在澳大利亚,他说以后会经常去看她们,但一半的时间还是会留在北京。
周伟焜是个极具生活品位的人,这一点在他的朋友圈里早已成佳话。曾经有一年,周伟焜邀请媒体朋友去家里做客,据说当时进门时,客人要换上的是准备好的绣花拖鞋。2005年他还接受了《时尚芭莎》的采访,摄影记者拍摄的他在家中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他和太太的合影,照片中周伟焜如一个安静的学者,而他身后,是他温柔贤淑的太太。
晚宴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曾经所有的辉煌与成就,在不经意间被周伟焜的笑容映得云淡风轻。这位看过浮沉,从来不显山露水的睿智老者向所有人轻轻挥手告别,转身,属于他的“IBM人生”华丽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