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自我的传统或者习惯养成,看春晚已成了我和家人的定习,从1983年算起几乎从没有断过。估计在这一点上与我类同的人总量大概是过亿的。
同样的我在平时看的电视节目多半也只是央视的123456789等几个台,外加凤凰、湖卫等等。看的报纸(现在几乎不看了)当初也主要是参考、人民、光明、文汇等等有限的几家报刊杂志。而现在上网,多半主要也就是搜狐、腾讯、新浪、凤凰等等几家门户。看的书目也是少且杂乱。
其它的信息来源就靠平时的与人闲聊中获得,或者远方朋友偶尔的电话交流,偶尔也收到一些不期而遇的新闻短信云云,可见就信息的渠道来源而言,也算真够闭塞的。
习惯使然,轻松懒惰,过节放假,更是慵懒。就连亲朋好友相聚应酬都嫌多余,不如倒在家里看仰视的123456789,或者爬上网胡乱浏览,或者爬上床长睡不醒。
猛然间有所醒悟,这就是个人的传统习惯对于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无异于自我禁锢!长此以往,每每获取的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新鲜程度,都将会大打折扣,网络时代的自我信息禁锢,将在不知不觉之中重演,如同早年开放之前的时候。推而广之,大概有着同样忧患感觉的人或许也是大有人在啊!
好在差不多每天都还保持着起码与一二种信息媒体渠道的接触,不至于连二手的信息都获取不到,起码在习惯成自然的信息获取方式中从有限的信息空间之中尚能获取很狭窄的一部分简要信息,至少还知道某地又在开什么会了、某单位的某位领导人又出访了、某某国家又要接着闹金融危机了、甚至国足大胜某国也是从网上先看到的,然而竟断然想不到还应当为其喝采一声。
过节、长假、严冬,淡化了对信息的短暂获取需求,除了拜年,发送些许信息,剩下的就是等待被动地接收有限的信息了,偷闲上上网例行定式般地浏览一下。就连春晚也看不出含有多少信息量了,所有的节目都不敢恭维其精彩,至少也应该带来的一丝惊奇的感觉也早已在网络空间中被提前释放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