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管理世界,呼叫中心标准>>新闻详情

创新发展模式 做大软件产业

2010-06-08 09:37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作者:李佳师


        2010年(第九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以下简称百家企业)日前揭晓。自第一届以来,百家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逐步增强,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有力引领了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的方向。但相对而言,我国软件企业在规模及海外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较为明显,百家企业前10名的收入总和尚不及微软一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全球软件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应另辟蹊径,以创新思路来加快中国软件大企业的发展。

 

  一是改变“重产品轻模式”的发展思路,以商业模式的变革寻求更大、更快的突破。回顾软件产业发展史,在20世纪排名前10位的全球软件巨头基本上都是以提供软件产品为主导的公司,可以说上一个世纪软件产业的特征是“产品化”,在“产品化”时代竞争的焦点是软件产品的开发和研发能力。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渗透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软件产业正在进入服务化、模块化、整合化的时代,竞争的关键是服务和运营能力。在市场上最有竞争力和最有话语权的公司是拥有大量客户并能快速整合和调度各类资源的集软件、运营、服务于一身的公司。谷歌、亚马逊、苹果的崛起以及微软迫不及待地加入互联网运营市场就是明证。在未来谁能整合到最多的资源,建立最好的商业模式、应用模式,给软件赋予更多内涵,谁就能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中国的软件服务企业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核心技术突破的同时,更应将注意力和突破点聚焦于整合资源及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应用模式的融合创新上。

 

  二是以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链生产的方式来打造企业的核心价值。现在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比拼,而是产业生态链的竞争。国外软件服务业巨头在不断延展和丰富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投入巨大的资金、资源来扩大和培育产业生态链,从培育开发人员、拓展开发社区到创建越来越易用的开发工具再到平台的对接等,全力争夺合作伙伴,壮大产业生态链。全球软件产业的服务化转型,云计算、物联网等新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兴起,必将引发新模式下软件服务业生态链重构。而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大部分还是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竞争,如果不尽快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和发展思路,很难获得更大突破发展。

 

  三是软件服务业发展要与典型需求互动,形成“中国或亚洲经济模式”下的软件服务业特色。应该说高质量的客户需求是软件服务创新的动力之源,SAP、甲骨文等公司的先进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其技术能力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服务和产品满足了世界500强企业的需求。

       目前全球的软件巨头都是在欧美经济孕育下诞生的,有着很强的欧美经济特征,在管理软件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如SAP软件具有很强的欧洲经济特征,甲骨文软件则具有很强的美国经济特征。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正在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正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三网融合等,在全球创下了无人能及的市场规模和独特的需求特征。如果中国的软件服务企业能够抓住这些机会,与中国经济同步成长,就有可能形成中国经济特征或者说是亚洲经济特征下的新型软件服务产业。而在这些独有经济特征下的软件服务业将在新一轮以亚洲为核心的世界经济转型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

 

  有客户说,中国的软件企业与国外的软件服务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软件服务业企业提供满足客户当下需要的解决方案,而国外软件企业提供的则是满足客户需求同时还能引领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带给客户更多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价值。最近,全球软件巨头纷纷与自己的重点客户结成战略伙伴,通过深度渗透典型客户需求,通过互动、学习、领悟,最后达到超越和引领需求的目的。中国的软件服务企业在中国市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中国典型客户互动,通过研发前移,把战略性客户纳入到企业的研发体系中,将能够成为中国软件做强的一个很好抓手。

 

  四是需要建立培育大企业发展计划。应该说目前中国的软件收入前百家企业在市场资源、技术积累、人才培育和企业运作上都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要迈上更高的台阶需要突破原有的自我滚动式发展模式,借助资源的整合、运用资本的杠杆、市场对接、重大项目的承担等方式,对中国的软件大企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全球著名的软件巨头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开拓过程中,都得到了各国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进行的扶持。目前中国正在加速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其中有很多资源可以向目前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软件大企业倾斜。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中国软件产业做大做强。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