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著名的格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来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小时候老师也时常用这句激励我们,但是说多了人就会有逆反,我那时候就经常想,难道金钱真的不能买到时间吗?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出门上班时发现时间还有富裕,一般会选择乘坐公交车,花费可以做到最低。但是要是时间紧急,必须要打车或者开车,多花些钱但可以节省时间;家里请了小时工或者保姆,自己做家务的时间就可以节省下来做其它事情;两个都是单位一把手的夫妻曾就谁接送孩子上下学发生争执,丈夫说:“我挣钱多,把时间花在接送孩子上不划算,与其这样,我还是愿意找个专人帮助接送”……笔者讲这些例子的目的,还是回到上面的问题:金钱真的买不来时间吗?
看到这里,相信读者已经得出结论了,或许有些读者认为我混淆概念,但是金钱确实能够买来时间。可是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24小时之外的时间,但是金钱可以买到别人的时间,让别人的时间为自己所用,把这个概念再引申一下,用句时髦的词,这叫整合别人的资源。
一份对国内外CEO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国企业比较关注组织结构、投资管理、业务分拆方面。有三个重要点中国的本土企业根本没有想过,没有提过,即:使用第三方的运营服务、本地外包、离岸外包。
如果说中国本土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也许冤枉了这些企业,但是什么是创新,中国企业很多还停留在企业内部,认为创新就是不断进行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组织变革等,而国外企业的管理者对创新却有更全面的理解,他们认为,创新不仅停留在企业内部,对外是否寻求别人帮助做事同样也是创新。又回到前面的问题,金钱可以买到24小时以外的时间,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同样可以获得“24小时之外的时间”,因为企业自身的精力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企业才能有长足的发展。不夸张地说,选择“孤军奋战”还是“协同作战”,也是在选择企业今后能否长久生存下去。
二十几年前,笔者拥有平生第一双耐克鞋。后来随着对耐克公司的了解,为耐克创造的模式所震惊。耐克品牌影响力那么大,却没有自己的鞋业加工厂,它的核心在于“耐克”商标、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耐克通过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把世界当作自己的加工厂,不仅提高鞋子质量,成本又控制到很低,从而立足于世界。
类似的例证还有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便宜的优势,把一些业务环节外包出去。从这方面看,金钱确实能够买来时间,不仅能够买来中国人的时间,还可以买到世界各地方人的时间。
在《世界是平的》中,有这样一段话:在一个平坦的世界中,跨国公司努力在全球寻找机会和利用全球的资源,并使自己更适应平坦的世界。过去,一个国家依靠该国最成功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得霸权以确立该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或世界地位。当商业主体更多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利益和工作机会,当股权活动日益要求这些公司树立全球目标,在全球寻找机会和利用资源时,将会发生什么呢?……如果一家公司的一切活动都只在一个国家进行,那它根本不能生存,即使这个国家是像美国这样大的国家。
正是外包,让一些国际型公司可以在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市场进行生产,然后在利润最丰厚的市场完成销售,从而使它们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国家这几年也在大力倡导服务外包,至今已在国内建立了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3个服务外包示范区。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许多企业宁愿自己做所有事情,也不愿意将业务进行外包,那份对国内外CEO的调查,说明我们许多的企业还没有接受外包这种模式。
企业管理者之所以不愿意将业务做外包,有这样一些方面的顾虑:
第一,顾虑是否有成熟的外包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行业价值链中具有行业特点的业务活动;
第二,国内许多外包服务提供商的规模较小,一些大型企业自身的业务量足以达到或超过外包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能力。
第三,对外包业务实施难度方面的顾虑。许多行业、企业都缺乏实施业务活动外包所需要的较高的内外部运营协调能力和完善的基于服务水平协议的管理能力;
第四,企业对外包服务提供商的专业化、标准化、安全性等方面存在顾虑。尤其象金融行业,绝大多数业务都会涉及保密的客户信息,外包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保障信息安全的机制是金融企业的一个主要顾虑。
第五,缺乏监管机构的政策及业务是否能够外包方面的规定;
第六,缺乏一些行业的成功实践,没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