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创新风暴·2010中国居住创新典范”颁奖盛典正在热烈举行。海尔集团副总裁、海尔地产集团董事长卢铿发表完获奖感言,刚刚走下演讲台,中国经济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对于领奖,卢铿似乎已不是很感冒,而谈起创新,却兴致盎然。谈到海尔地产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区别,他说:“海尔地产要不一样,也应该不一样。我们希望自己是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和最具创新力的企业。”
海尔地产有一个好品牌,好“父亲”,如何将“父亲”的优良基因注入“儿子”体内,找出一条强大制造业背景下的房地产崛起之路?
在卢铿的带领之下,海尔地产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那就是,将海尔家电制造业精细化管理的精髓与地产开发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备海尔文化基因的管理体系与模式。
靠生产家电起家的海尔一直致力于做大做强主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从未把房地产当作主要业务,而卢铿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海尔地产得以飞速发展,并为海尔的再次腾飞开辟了“第二跑道”。
2007年,卢铿接手海尔地产的实际情况是,虽然其早在2002年便已成立,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偏居于青岛一隅,且开发规模、开发品质、营收利润等各项指标都不尽如人意,在全国多如牛毛的开发企业中更是踪迹难寻。
而卢铿加盟海尔仅仅两年,即2009年,海尔地产即实现了四倍的增长,销售规模达到51亿元,刷新青岛本土房企历史最高销售业绩。其“植根青岛、立足山东、机会型布局全国”战略逐渐显露。目前除青岛外,海尔地产在山东已进入和正进入济南、烟台、临沂、泰安等城市,而在山东之外的天津、重庆、太原等城市也已落子。
卢铿对记者透露,海尔地产还将进入乌鲁木齐和呼和浩特等城市,“最近在重庆,一个更大的项目也在洽谈。”海尔开始发力跨区域的全国战略布局。
他告诉记者,“海尔地产的追求绝不是单纯去和同行争土地,造房子和卖房子”,而是有更高的追求,要为消费者提供“美好居住生活的整体解决方案”,即从传统的房屋制造商向提供生活解决方案转型,这就要求在战略定位、企业理想、产品结构、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去创新,找到与其他房企不同的“第二条道路”,这显然也是卢铿的“第二起跑线”,海尔再次腾飞的“第二跑道”。
据卢铿介绍,按照海尔地产去年制订的计划,明年海尔地产的销售额要达到120亿元—130亿元,进入房地产行业前20强,房地产贡献的利润占集团利润达到1/3—1/2,成为海尔的支柱产业。而2013年要争取完成200亿元的销售额,力争进入房企第一梯队。
他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期,很多企业发展减速,这正是海尔地产实现“弯道超车,异军突起”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