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上传审核机制遭质疑 法律人士建议网站主动删除明显侵权内容
百度文库正处于“推一推,动一动”的状态之中。
周一,百度文库被曝将3000多位上海小区业主隐私公布于众,百度很快删除了被报道的文档,但网友又发现更多银行VIP客户的隐私信息。昨日,百度再次删除了相关内容。但早报记者发现依然有大量涉及市民隐私的文档在百度上供人浏览下载。
既然百度文库在文件上传时是有审核机制的,为何这些涉嫌泄密的文件屡禁不绝?对此,法律界人士认为,作为搜索引擎,百度应当主动将这些明显侵权文档删除。
仍有大量泄密文档存在
早报对百度文库泄露个人信息连续报道两天之后,昨天,记者再次对百度文库有关“银行VIP”等信息进行了搜索。虽然部分文档被删除,但还有大量涉嫌侵权的文档存在。
在百度文库中输入“上海老总信息”搜索,返回检索结果共12万余条,其中大部分为Excel文档。其中仍然有“上海167家企业老总”、 “最新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老总手机”、 “部分总裁班、经理人、MBA企业老总名单”等信息可供浏览。
“上海167家企业老总”表格罗列了职位、公司电话、手机、传真号等非常详细的信息,浏览量达321次,被下载了64次。“部分总裁班、经理人、MBA企业老总名单”的excel表格中,涵盖到了上海、浙江、江苏、河北等地区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人士详细信息,浏览量达到了1992次。
此外,“畅园”、“长发花园”等十多个小区的业主姓名、地址、电话等依然未被删除,涉及超过千人。
百度:将完善过滤功能
为何这些内容会在百度上长期存在?百度表示,作为互联网存储空间,百度文库上面的所有内容都是网友上传并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果网民发现上传文档涉及个人信息泄露,可以向百度举报,经过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对相关文档进行删除处理。
接下来,百度也会进一步完善对网页不良内容的自动过滤功能,但目前,仍然是通过媒体、网民等的举报,百度获知后进行核实和处理。
不应滥用避风港原则
用户在上传文档时,百度是有相关审核机制的。有网友表示,百度文库内存在大量泄密信息,其审核机制是否有效值得质疑。
法律界人士认为,在网络信息传播这问题上,不应当只引入保护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避风港原则”,还应当同时引入“红旗原则”,即如果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已经犹如红旗一样明显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就不可以再引用“通知-删除原则”来规避责任,而应当主动将这些侵权文档删除。
“如果百度文档的70%~80%都涉嫌侵权时,百度依然引用通知-删除原则,显然是在滥用避风港特权。”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认为,此时百度就应当主动将这些内容删除,而不是等待作品作者发出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