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起源于美国,英文域名随之成为互联网通行标志。如想输入中文域名上网,需要突破巨大的技术障碍,这个突破过程,从标准制定到应用的实现经历整整1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执行主任李晓东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感叹。
2000年11月,cnnic正式推出中文域名服务;2006年4月,cnnic领衔国际化电子邮件技术标准制定;2010年6月,“.中国”域名正式写入全球根域名体系,登上世界舞台;2010年8月,“.中国”域名全球启用;2012年6月19日,中科院科学家发出了首封跨越全球的多语种邮箱电子邮件。
如今的互联网领域,中国也已经是最受关注且极具潜力的市场。在第五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表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潜力的移动互联网市场。
前不久,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在中国北京举办了46届会议,并创造了超过2800人注册参会的纪录。
icann总裁fadi chehade表示:“如果我们不全面参与到中国互联网中,icann将失去全球化策略中的重要部分。”
在icann会议上,两大举措使得中国在国际互联网社群中的参与度日益加深。首先,全球首个icann合作中心落户北京。据fadi介绍,icann合作中心是其“一个世界,一个互联网”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对承办单位的性质、综合实力和行业定位均进行周全的考虑,选择cnnic作为承办机构,便是看中了cnnic多年在域名管理运行中的经验以及为社群服务的中立地位。
李晓东表示,cnnic作为icann全球首个合作中心的设立地,会积极做好北京合作中心的协调、沟通、运营等工作,为icann服务中国互联网行业和国际互联网社群提供有效、长期、稳定的服务。
其次,自2011年6月icann批准并启动了新通用顶级域名扩展计划以来,全球已有1154家机构申请了1930个新通用顶级域名,中国企业共申请了94个。据fadi介绍,icann总共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14个机构的ebero申请,最终icann选定cnnic、nominet、neustar三家机构,而cnnic也是亚太地区唯一的ebero机构。
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在全球任意新通用顶级域无法正常运作时,ebero能够在24小时内接管全球任一新通用顶级域注册管理机构业务,继续保障该顶级域正常解析,确保终端用户的正常访问。这也意味着cnnic将走向世界为全球新顶级域进行“托底”。
能被icann和国际互联网界委以如此重任,李晓东认为原因有三:一是经验,作为我国的国家域名注册管理机构,cnnic有16年的域名运行和管理经验,在域名注册、解析、运行、数据安全、危机控制等整个域名的产业链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二是实力,经过16年的精耕细作,截至2012年底,cnnic国家域名服务平台已在全球多个地区部署了几十个节点,国家域名的解析、注册等服务水平已连续多年保持100%无故障,具备24小时内接管全球任意新顶级域并恢复其正常运行的能力;三是责任,cnnic一直致力于为互联网社群提供必要的支撑和服务,希望通过cnnic的努力以及与社群的通力合作,能够推动中国互联网变得更加的安全、稳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