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互联网>>新闻详情

阿里巴巴上市之路为何一波三折?

2013-11-27 08:57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来源:中国软件资讯网


  中国软件资讯网11月25日消息,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为何一波三折。在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围绕上市后阿里巴巴集团的主导权,爆发了一场神经战。 《日经商务周刊》撰文指出,阿里巴巴要上市的话,得先遵重市场规则。

  以下是相关文章:

  11月20日,在日经平均股指低迷之际,软银的股价却小幅上扬,再现了10月下旬创下年初以来最高值之时的势头。原因众所周知,那就是,软银出资36.7%的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有可能上市。

  关注此事的人恐怕已经知道,最近几个月,关于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时有传出。或许还有人记得,阿里巴巴曾表示要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此,我们不妨梳理一下关于阿里巴巴的消息,研究一下关于其上市的报道为何会反复出现。

  首先来看一下阿里巴巴集团的大致情况。

  1964年出生的马云于1999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创办公司,提供网上B2B交易中介服务的“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曾是公司的业务支柱。没过多久,马云就接受软银的注资,与孙正义成为了知己,马云现在还担任着软银社外董事的职务。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开始盈利是在2002年。紧接着,马云又在2003年创办了C2C网站“淘宝网”,推出相当于中国版PayPal(网络支付工具)的“支付宝”,掌控了中国电子商务的事实标准。2005年,在收购美国雅虎的中国业务后,阿里巴巴声名鹊起(同时,美国雅虎向阿里巴巴注资40%)。现在,控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拥有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淘宝网等众多企业。

  阿里巴巴集团2013年第二季度(4~6月)的净利润为7.07亿美元,销售额为17.37亿美元。在中国的网络企业中,效益与百度、腾讯不相上下。如果上市,总市值估计将高达1000亿美元,既然如此,直接上市不就好了?然而,该集团的上市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在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围绕上市后阿里巴巴集团的主导权,爆发了一场神经战。

  前面已经提到,从2013年的夏天开始,阿里巴巴集团打算上市的消息就频繁见诸媒体。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回购了美国雅虎持有的40%股份的一半左右,并与其达成协议,同意阿里巴巴在上市时进一步实施回购。虽然解释形形色色,但大致可以概括为:“阿里巴巴已经完全可以独立打拼,请把主导权还回来。我们不会亏待你们的。”

  马云等管理层现在唯一的弱点,是只拥有阿里巴巴集团一成多的股份。如果就这样上市,马云有可能无法继续掌握公司的主导权,但考虑到与孙正义的良好关系,这种可能性估计不大。但谨小慎微的人物非常适合作经营者。

  什么是“合伙人制度”?

  为此,马云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出了“合伙人制度”。

  这是阿里巴巴集团从2010年开始推行的管理机制,按照其规定,马云等少数合伙人能够推荐超过董事会成员半数的董事。

  董事选举必须要在股东大会上通过,如果没有通过,合伙人可以另行推荐其他董事。外部股东即使拿到了表决权,要求股东大会改选董事,合伙人也能够推荐过半数的董事。就结果而言,外部股东很难拿下董事会的主导权。

  考虑到股东平等的原则,这种机制上市后很难存在,但马云不干。有报道称,当香港证券交易所拒绝阿里巴巴集团在上市后保留合伙人制度的要求后,马云又把上市的目标投向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等其他市场。

  对于最后为何上市的地点又回到了香港,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但从目前的消息来看,马云依然把合伙人制度视为“不能退让的基本条件”。据说马云将不惜耗费大量时间,促使香港证券交易所修改制度。但是,由于说法变来变去,最终的结果现在还无法推测。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的“前科”

  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香港证交所会不会做出妥协,接纳阿里巴巴集团。但是,如果阿里巴巴保留合伙人制度上市,到那时,被抛弃的将是普通股东。

  马云有过这样的“前科”。

  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于2007年11月上市后,仅过了4年多,就在2012年宣布退市。阿里巴巴提供的TOB(公开收购)价格为13.5港元,与上市时的发行价相同,但是,由于股价曾经历大幅动荡,该公司的股价在很长时间内都低于这一水准。阿里巴巴没能对市场的期待给予足够的回报,以“出于中长期战略需要”的理由告别了股市。而现在,该公司之所以与证交所斗智斗勇,摸索“整体”上市,估计是为了摆脱美国雅虎,重获自由。至少按照这样的方式推测,在逻辑上没有太大的矛盾之处。

  阿里巴巴集团无疑是屈指可数的高效益企业,马云的经营手腕和谨小慎微也没什么错。但笔者也不禁产生了疑问:在阿里巴巴的心目中,证券市场、企业治理究竟意味着什么?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