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到上创业板,朗科用了十年时间,朗科不但是“闪存盘”行业开创者,这几年更是以打“专利官司”开创国内“专利营销”先河。 不过,刚刚登陆创业版的朗科却不断受到一个问题的困扰:朗科能否保持其创新能力?专利经营模式在中国是否有前景? 面对这一质疑,朗科CEO、有着“U盘之父”头衔的邓国顺不服气:专利营销并不与创新相矛盾,创新为本,专利为保护衣。专利营销卖的是标准,为什么不能靠专利营销赚钱? 凭什么不能靠专利赚钱? 近几年来,朗科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势头不明显,而专利收入却不断上升,市场质疑声不断冒出。 朗科合并营业总收入三年一期(一期指2009年前三季度)数据分别为2.75亿元、3.06亿元、2.43亿元以及1.88亿元。2008年,业绩跌入低谷,主营业务收入环比下降19%。以今年前三季收入推算全年收入,其全年收入增长率预计也远低于30%。
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势头不理想,朗科专利授权收入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最近4年来,公司实现专利授权许可收入1041万元、2813万元、4009万元、2408万元(上半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9%、9 .37%、16 .50%、12.76%,专利授权许可毛利占公司毛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5.31%、27.34%、39.56%、48.99%。2009年前三季度,专利授权许可贡献的利润为2404万元,与产品贡献利润2504万元相当接近。
面对市场关于朗科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质疑,邓国顺解释称,主要是受产业周期性波动(闪存盘价格下滑)及金融危机冲击,产业大环境影响所致。随着大环境的逐步回暖,这种状况将得到改善。
对于专利营销的质疑,邓国顺十分不解: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服务,三流企业卖产品。专利营销的本质就是卖标准,外国企业卖标准赚钱就被奉为圭臬,为什么中国企业凭专利运营挣钱反而要受质疑?
邓国顺说,目前国内对专利运营模式仍不了解,随着朗科在国际闪存专利官司中成功案例的增多,专利收费运营模式将会被认可。“朗科坚持两条腿走路,但专利运营模式是公司核心,占公司总业务的份额将越来越多。”
专利池确保专利收入高速增长
1999年,朗科率先在业内推出基于U SB接口、采用闪存为存储介质的移动存储产品——— 闪存盘。
从1999年到2009年9月30日,朗科累计全球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量为3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33件,覆盖几十个国家及地区。已授权的发明专利有94件,授权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该系列专利是中国在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领域原创性基础发明专利及核心专利,填补国内闪存应用及移动存储领域20年无核心专利空白。
朗科将专利授权给其他公司采取了国际上通用的“专利池”形式,那些向公司购得“专利池”使用许可的公司可以选择两条路径中的一条作为支付方式。一种是一次性收费,另一种是根据实际销售按比例收费。
邓国顺告诉记者,公司已与Toshiba(东芝)、K ingston(金士顿)、美国PN Y等全球知名企业签订专利授权许可协议,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通过上市募集资金,朗科还将加大专利维权的力度。朗科此次募集资金的运用计划投向专利的申请、维护和运营项目的费用就达5991万元,占整个募集资金的28%。之所以要在专利方面投入巨资,邓国顺表示,这是因为闪存专利从研发经过申请直至授权通常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同时研发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取得专利授权后尚需大量的专利后续维护成本。
兴业证券指出,朗科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专利布局完整并形成“专利池”保护,随着公司资金实力的增强,海关专利保护等方式将有效提升公司专利维权的有效性和便捷度,未来几年有望成为专利授权收入井喷期,预计2010-2011年公司专利授权收入增速在60%以上。国信证券分析师陈健预计,2009~2012年朗科专利授权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30%。
邓国顺强调:“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朗科公司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国内第一个闪存芯片实验室,专门开发闪存盘的控制芯片,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最新的优芯6号,支持最新的32nm闪存工艺,与世界上最顶尖的闪存技术保持同步。朗科率先推出了256位A ES硬件加密型闪存盘、全球第一款IEEE1667闪存盘、第一款U SB3.0移动硬盘、第一款超快捷闪存盘。朗科不断在申请新的专利,这些都是因为技术创新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