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网络遗嘱”这个词儿,市民陈小姐还真是吓了一跳,“连遗嘱都网络化了?”记者了解到,这是某公司开发的为注册用户提供遗嘱备份、虚拟账号备份等托管服务。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市民对“网络遗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表示担忧。
登陆“网络遗嘱”网站首页,记者看到,“网络遗嘱”的业务范围十分宽泛,包括遗嘱信息(遗嘱扫描文件)的保存、遗愿代办、财务信息备份、私密存档和信息传递等。用户可以将遗嘱的内容指定一个或数个联系人。如果万一用户不幸出现意外、或者失去正常意志不能上网,经过网络遗嘱的服务支持,其指定联系人就能收到该用户的“网络遗嘱”信息。申请“网络遗嘱保管箱”需要交纳29元。
该网站CEO李佳介绍,这一网站策划历时一年多,开始周围的朋友都不太理解,并劝他“不要沾这个晦气”,但他认为,为网友提供“人生信息保险”这一重要的人生保障,是一件非常有社会价值的事情。能够帮助解决意外性突发事件中身亡者财产信息难以考量,各种形式的财产账号难以查清,身后的愿望难以实现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这一新兴事物,不少市民顾虑重重。首先是网络的安全性。“把财务数据、银行账号放在上面,能保证安全吗?”从事媒体工作的邓先生对“网络遗嘱”的安全性并不放心,网站工作人员表示,网络采用了最高级别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网站安全运行。用户上传到保管箱的资料全部经过高级加密处理,即使被人窃取,也无法查看到用户信息。此外,该网站还建有高级别的网络传输安全通道,可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截取及窃听。尽管如此,但邓先生仍然表示怀疑,木马等病毒层出不穷,万一哪天出现破解程序,不是所有的个人重要资料都被公布天下?
其次,网络遗嘱是否和普通遗嘱一样具有法律效应?记者咨询法律界人士后得知,按照中国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涉及到财产的网上遗嘱等数字遗嘱没有法律效应,如果法院能确定遗嘱系死者本人意愿的除外,但要确定一个网上遗嘱是用户本人意愿难度很大,因为很难证明谁在电脑旁敲下那些遗嘱。对此,网站运营方也表示,网站提供的只是用户遗嘱信息的保存和传递服务,“网络遗嘱”目前还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是为了方便广大用户提前应对意外情况,并将用户的重要信息传送给指定的联系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