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银行业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民法典》的推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投诉,对于每个银行人员来讲,都是高敏感,高警觉。
远程智能银行中心具有快捷、专业、全面的一站式服务的特点,作为客户问题的受理部门,能够帮助客户进行在线指导、业务咨询及查询、受理客户疑难和投诉等问题。但当我们的服务不能立即直接解决客户的问题,或是对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当时,客户会产生强烈的敌对情绪,引发客户投诉。一些到网点柜面都很难解决的问题,根本无法通过电话得到立刻解决,在投诉处理过程中,需要借助问题处理机构的处理,处理时间无法控制,如果联动后一旦未及时处理,则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当客户对客服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不满甚至是无理投诉时,客服中心能够做的是致歉和安抚,但越来越多的客户认为,投诉之后就应该有所补偿,而客服中心投诉处理的资源又是有限的,这显然是无法满足客户无理赔偿的需求。
随着《民法典》的推出,客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客户清楚的知道银行怕监管,升级挂嘴边,一旦不满足客户需求,便以向监管部门进行升级为要挟,投诉处理压力逐步增大。
要学会强化投诉数据源头分析,定期对受理的客户投诉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反检我行产品、业务流程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及时做好梳理,通过知识核实等路径进行反馈,把好投诉源头关,不断改善和提升服务水平。
常态化循环开展业务类、技巧类、服务类、心理疏导类四大模块的培训工作,提高客服业务熟练度,持续采用“培训-测试-应用-测试”的闭环模式,严控因业务问题引发的客户投诉,同时做好特殊节点的客户问题预判和相关服务提示,比如针对节假日期间,客户咨询网点营业时间、大额转账到账时间以及自助设备等热点问题的预判,做好业务培训和提示,把好客户问题预判关。
加强服务礼仪宣导,强化“十字文明用语”引导,帮助客服养成“处处是礼仪”的用语好习惯;定期制作《投诉警示录》,深化内部投诉案例培训,以案为鉴知敬畏,同时可以借助现场“境”教管理,打造“安静”现场,借助工区电视、公示栏、团队宣传阵地循环播放和张贴相关风险提示,促员工在工作中知敬畏的习惯养成,把好风险提示关。
二“核”客户的投诉动机,区分客户是宣泄型、求偿型、求尊型、逆反型、建议型、转移责任型还是过度维权型,同时分析对客户产生的影响,预估损失,以及获取客户的需求。
做好过程跟踪,
一“跟”过程,如果客户问题处理过程中,发生影响处理的因素,需要与客户保持信息通达,让客户知晓处理进度;
二“跟”回复,针对需要多次回复的客户,按照承诺时间或者隔天进行沟通,切记多天不回复,不能让客户有被敷衍或被轻视的感觉;四是反哺培训,将投诉热点问题,疑难业务、易引发差错业务提示,进行回笼再培训。
通过投诉闭环管理的落地实施,客户问题将得到快捷、高效地处理,能较大程度上提高投诉处理效率;通过投诉闭环管理反哺产品、流程、服务不足的地方,通过反复培训、典型案例分析,夯实业务基础,深化服务理念,预控前置,较好地规避员工因流程执行或服务不到位而产生的疏失,客户与银行的沟通更为顺畅与愉快,重复投诉的时间精力成本大大缩减,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