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初上任的主管问“怎么提升我的管理能力?”
也有做了几年的主管疑惑“管理到底是什么?”
当客服主管的这些年,其实我自己也看了不少书,从企业传记到个人传记,每次都试图从长篇累牍中概括抽象总结摘抄一些管理办法,企图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但就跟上午去赶海一样,贝壳总是零散,稀疏,直到我遇见它——[美]斯蒂芬·罗宾斯的《组织行为学》。
我们初相识其实是在MBA的课堂上,作为教材,它厚重但不晦涩,如果让我推荐MBA里我觉得最有用的一本书,它一定当仁不让。
首先,它案例多。常有小伙伴说,最害怕看书都是说教、理论,最喜欢看故事,看案例。而这本书案例就非常多,除了开篇案例,还有观点碰撞、体验练习、道德困境、职业目标案例、案例分析等,最重要的是它的案例都是我们身边日常管理会碰到的问题,例如“我应该如何解雇某人”。
其次,它系统性强。组织中的个体决策、群体行为、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
01组织公平模型
“姐,这次晋级有我没?”A兴冲冲地跑过来。“已经提交总部了,如果不出意外,你就等好消息吧!”我笑逐颜开。“谢谢姐!”A笑得跟花儿一样灿烂。“姐,这次晋级为什么没有我,我们主管说是省级直接定的,让我问问你!”B气势汹汹。“这是咱的晋级标准,这是咱的晋级数据!”我胸有成竹。
这样的场面,主管们都不陌生,在每次评优时,晋级时,大家常开玩笑说“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公平的”,侧面也反映了人们体验到的公平,尤其是不公平,其实不是靠严格的、精准的计算得来的,更多的是带着自己的情绪与主观判断。
A晋级了,她感到的是分配公平,B没晋级,他需要程序公平、互动公平,来缓解消化。作者说“如果员工在决策过程中有发言权的话,他们会认为程序更公平”“当决策者遵循某些规则时,员工会觉得程序更加公平”,所以每次晋级,我都会做各种密密麻麻的数据,每个数据的得分、占比、总得分的排序。因为“管理者为员工提供的信息越详细,越坦诚,员工就会觉得越公平”,可能B听完会好受一点。这个时候一定要给予鼓励互动,从情感上让员工感受到尊重,对工作重新燃起希望。
如果你之前也信奉“我问心无愧”“结局已定,说什么不重要”那看完这本书,一定要注意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一样非常重要。 02发展道德文化
书中说“建立一种广泛而有道德的积极氛围,必须从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开始”,我深信不疑。
“为了这笔业绩归属,她鼓动学员换电话报名,被其他销售找过来啦。”我生气、克制,但尽量客观。“是,大家做业绩都不容易,其实也能理解。”云淡风轻的回答让我三观碎了一地。“不好意思,真的理解不了!”一向避免正面冲突的我此刻熊熊怒火,直截了当表明自己的态度。
作为管理者,我们是要有同理心,是要宽容,但绝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每个人为了自身利益,都罔顾制度、道德,那这个团队还能走多远?
做了管理者,其实就是做了制度与表率。但我们很多管理者,也许是为了做“老好人”,也许是为了彰显自己为员工着想,很多时候在大是大非面前都模棱两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甚至帮着员工胡编乱造,等到幡然觉醒时,发现团队里的道德底线已经就像即将掉进山里的夕阳,想拽都拽不住。所以发轫之始,为了团队的长远健康发展,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在组织内发展道德文化。
如何发展道德文化呢?
(1)做一个清晰可见的角色榜样。员工在界定恰当行为时,会把高层管理者的行为视为标杆,上行下效。我亲眼看见一个团队,上一任领导工作兢兢业业,员工勤勤恳恳,第二任领导浑水摸鱼,员工也就敷衍了事。所以试着让下属激励我们,监督我们,团队才能欣欣向荣。
(2)传达道德期望使道德方面的模糊性降到最低。如果我们管理者都不敢明确自己的态度立场,又怎么能怪下属投机取巧?可以把过去团队出现过的跟文化相符及相反的都列入“文化手册”,让制度承载文化。
(3)提供道德方面的培训。很多团队会有技能培训,但很少有人做文化道德培训,但其实,道德培训比技能培训更重要。
(4)公开奖励道德行为和惩戒不道德行为。“他虚假创建”“好的,知道了!”“她虚假增粉”“好的,我完了跟她说!”
如果你对于不道德行为依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让、逃避,其实都是对团队的辜负。因为你的处理方式代表了你的道德倾向,大家会像孩子一样不停地试探团队的底线,等你恍然大悟,大势已去,如同远去的黄鹤不复回返了,如同落花回不了枝头,文化也没法逆转。
(5)提供奖励,保护机制。文化,来时无语去时无声,但它能够在潜移默化间将一个人改变,所以打造团队,不妨先从打造团队的道德文化开始。
03
打造有效的团队
每个主管都希望自己带领的是一个高效团队,但什么样的团队是高效团队以及如何打造有效的团队,知之者甚少。曾经我以为招聘时注重多元化,分配任务时清晰明确,奖惩完善就可以,但直到我看到了团队有效性模型,我豁然开朗。
有效的团队很自信,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有效团队通过直截了当地讨论具体问题来解决冲突,而无效团队则使得冲突更侧重于成员的人格和表达方式;有效的团队中,成员们很清楚哪些是个人责任,哪些是共同责任……
管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是正确的示范,积极的影响,也许是迷惘的开始,摸索的过程,但它一定践行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融入错综复杂的工作里。
管理,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