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闸至今,共有33家公司上会被否。《第一财经日报》经过梳理,并综合各方意见,以揭示与创业板失之交臂企业的个中内情。
根据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门陆续披露的未过会企业问题反馈,美信咨询将未过会创业板公司被否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集中在七大方面,分别是盈利能力、股权瑕疵及主体资格、独立性、募集资金使用、企业规范运作、财务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等。
一家深圳券商的投行保荐人也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在今年5月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班上,监管部门人士表示,IPO审核否决原因主要集中在:盈利能力、独立性、募投项目、规范运行、税收依赖等问题上。该会议上还特别强调了创业板公司的财务问题,杜绝重大审核风险。
综合被否的33家公司来看,多数企业是由于盈利能力方面的原因遗憾止步创业板。“创业板公司的显著特色就是成长性,因此持续的盈利能力是监管部门在审核中最为看重的。80%以上的公司被否都存在盈利能力的问题。”上述保荐代表人表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长性欠缺企业是奇想青晨。该公司最近三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050万元、2402万元和2600万元,对应的同比增幅仅为17%、8%,2008年营业利润则较2007年下降了21%。另外,恒大高新、磐能电力、赛轮股份等多家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如此明显的业绩波动,使其盈利能力持续性大打折扣。
盈利能力方面其他细化的问题还包括过分依赖税收优惠、营收过小企业规模不足、行业前景或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因素。
创业板被否企业另外一大短板为股权结构瑕疵和主体资格。由于规模偏小,发展历程曲折,历史上股权转让行为较多,且存在不少“突击增资”情况,不少公司便止步于此。
比如三英焊业、同济同捷等公司都由于多次股权变更、复杂的股权结构而遭遇失利。此外,与上市企业有关联的情况也为监管层所关注。如安得物流的实际控制人为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其掌控多家上市公司。福星晓程的实际控制人汉川市钢丝绳厂,也是福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在这33家创业板被否公司中,有的涉及一两项问题,有的涉及多项问题。企业在准备创业板上市时,应根据前车之鉴进行自我对照与解析,这对于日后的IPO审核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