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坚持原地清理,让2岁零8个月的项炜伊得以获救。据了解,24日下午,邵曳戎接到指令:用吊机把车厢吊到桥下清理。邵曳戎不同意,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邵曳戎的坚持引发热议,有网友评论道, “如果一生能做这么一件善事,任何乌纱帽丢了都值”“还好找到了这个小女孩,不然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早报记者昨天证实,邵曳戎并未因抗拒指令被免职。图为7月26日,邵曳戎接受央视采访。截屏图
16号车厢之争:铁路要求先吊车 特警队长坚持先搜救
■ 在温州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坚持下 成功救出2岁半女童小伊伊
■ 温州警方称邵曳戎事后未受任何处分

不知道(16号车厢)里面还有没有生命,万一有呢?你怎么向人家交待?我这么坚持(先搜救再吊下桥),也有压力的,因为搜救这么多次了,没有活体,只有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抬出来……但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住了,指挥部同意我们在原地清理。
——温州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
早报记者 李云芳 葛熔金

7月25日,参与救出小伊伊的消防战士合影,左起为项阳、陈辉、姜建序、范波涛。朱丹阳 图
“7·23”动车追尾次日,在近20米高的追尾现场,两名救援人员发生了争执。
看着刚刚清理掉上面废墟的D3115次动车16号车厢,一名铁路工作人员提出,把这节已被压扁的车厢先吊到桥下再搜救。
不行!指挥救援的温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邵曳戎坚决拒绝说,万一车厢里还有生命,先吊到桥下会造成二次伤害,必须先在桥上完成搜救。
正是邵曳戎的这一坚持,搜求人员随后从车厢里救出被困20多小时的2岁半女童项炜伊。
当这个救援细节昨日被媒体报道后,邵曳戎迅速成为网友心中的“英雄”,很多人向他致敬,尊称他为“共和国脊梁”。
网上甚至有人称“邵曳戎因此得罪人而被处理”,对此,温州市公安局昨日明确表示,这纯属谣传,邵曳戎未受任何处分。
7月23日20时38分,甬温线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年仅2岁半的小女孩项炜伊成为最后一名获救者。
16号车厢引发争议
在7月23日晚上发生的追尾中,D3115次动车16号车厢应该是最倒霉的一节车厢了——D301次动车追尾撞击D3115次后,由于惯性作用,D301次的1-4号车厢先后重重压过D3115次16号车厢,然后才坠落高架桥,而D301次的5号车厢在冲上D3115次第16号车厢的后半截时就停在了上面。
5号车厢重达一两百吨,小型破拆工具根本无法撼动它,因此,到24日凌晨4时,两列动车除16号车厢后半截外,已经全部搜救结束。而生命探测仪对16号车厢后半截的探测也表明,里面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存在。
直到24日下午4时许,一辆重型吊机驶来,将压在16号车厢上的5号车厢吊走,被压扁的16号车厢才全部呈现出来。
“我们之前就决定吊走5号车厢后,立即对16号车厢进行搜救。”温州鹿城区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指导员姜建序昨日说,当时,他和其他消防战士立即对16号车厢进行搜救。
就在这时,救援现场突然发生了争议。
特警队长坚持先搜救
据浙江《都市快报》昨日报道,邵曳戎说,24日下午接到指令,说要用吊机把车厢吊起来,放到桥下来清理,“我不同意,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
报道中还引述邵曳戎的话说:“不知道(车厢)里面还有没有生命,万一有呢?你怎么向人家交待?我这么坚持,也有压力的,因为这么多天了,搜救这么多次了,没有活体,只有一具具遇难者的遗体抬出来,之前在16号车厢,我们找到了12个人,没有一个是有呼吸的,你知道,那是种很难过的感觉。但最后我们还是坚持住了,指挥部同意我们在原地清理。”
但根据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昨日报道,邵曳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对网上流传的自己对抗上级指令的说法并不认同,“我们没有接到,我们只接到要争分夺秒(的指令),绝不放弃,要找遍所有的车厢,每一个角落。”
在《东方时空》节目中,邵曳戎说,虽然生命探测仪显示16号车厢里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但大家并没有放弃,因为生命探测仪“不是万能的”。当时并没有接到停止搜救的要求,但当时最大的争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施救——现场有一个铁路工作人员提出,要先把16号车厢用吊机吊到桥下再搜救。
但邵曳戎立即反对说,这样先吊下桥,万一车厢内还有生命,可能会对其造成二次伤害。他建议先在桥上进行搜救,然后再吊下桥处理。
2岁半小伊伊成功获救
温州鹿城区消防大队勤奋路中队指导员姜建序昨日说,他并不清楚当时是否有人指令先将16号车厢吊到桥下再搜救,但最终,他带领消防战士在桥上完成了搜救。
当5号车厢被吊走后,姜建序发现16号车厢被严重压扁的车体里,露出了两具尸体。消防人员当即用液压机、切割机等破拆车厢,同时用水枪降温,车内的温度约有五六十摄氏度。就这样,一边切割,一边一点点搬走各种碎物,姜建序和战友又发现了5具尸体。
突然,姜建序看到一双小脚和一只小手,那只小手还动了一下。姜建序赶快伏下身去,他看到在小手下面,一个孩子的身体正在微微起伏。“还有活的。”姜建序大声招呼战友。
这位孩子就是此次追尾最后一名幸存者项炜伊。当时,她躺的上方有一截不锈钢管,支撑住了上方的废墟,留出一个长60厘米、高20厘米的空间,她就卡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左小腿被一个铁架子压住,脚在流血。
为避免上方重物倒塌,消防战士用手一点点把上面的碎物搬掉,再用力将铁架子抬高,姜建序把手插进那个狭窄的空间内,准备把项炜伊抱出来。手刚伸进去,他突然感觉手上有一阵“暖流”,那是小伊伊尿尿了。
姜建序很高兴,他觉得这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他赶快和战友一起抱出了小伊伊,“她昏迷着,脸上有些地方被割伤了。”姜建序赶快拿起毛巾盖住小伊伊的脸,防止强光伤害她的眼睛。
小伊伊经过消防、特警、军区战士的传递后,转交给离事故点最近的118医院的救护人员,马上送往医院。
“邵曳戎被处理”是谣言
邵曳戎坚持先搜救再把16号车厢吊下桥,给了小伊伊生存的机会。当《都市快报》昨日报道了这个细节后,邵曳戎迅速受到网友狂热的称赞。很多网友纷纷“向邵曳戎致敬”,并称“邵曳戎才是共和国脊梁”。
网上还传说“邵曳戎在被媒体报道后,目前已经被处理”。对此,温州市公安局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救援时把人的生命放首位是基本的前提,邵曳戎的行为也是基于该前提。因此,邵曳戎已经被处理的传言纯属无稽之谈,请大家不要相信这样的谣言。”
昨日,邵曳戎本人的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昨日,邵曳戎等人救出的小伊伊的伤情已经大大好转。此前在25日下午,姜建序和另一名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项阳专程赶到医院,看望自己亲手救出来的小生命。
姜建序说:“说实话,我有些激动。她正在睡觉,脸微微动了一下,很可爱,又让人很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