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度年报披露进入尾声,围绕高比例送转上市公司的炒作也开始逐渐“退烧”。
股价大幅上扬甚至翻番,让热衷于“高送转”的投资者欣喜若狂。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高送转”都能让投资者笑到最后。一些个股在除权除息后持续下跌,让不明就里、盲目追涨的股民大呼上当。
频现疯狂炒作的“高送转”,到底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还是“暗藏杀机的陷阱”?
2009年股市“最热主题”
经历了2008年的深度调整,2009年A股开始了震荡筑底的过程。早有市场人士预言,这一年里沪深股市将呈现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主题化投资有望大行其道。
而在频频闪现的各种投资主题中,“高送转”无疑已成“最热主题”。统计显示,截至4月17日已公布年报的1103家上市公司中,667家公布了分红预案,其中81家推出了10股转送5股以上的送转方案,24家转送比例达到1:1。西飞国际和维维股份更以每10股转增12股的超高比例送转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冠上“高送转”光环的上市公司,在其预案公布至实施的前后都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以深圳惠程为例,根据2月27日公布的分红预案,2008年收益分配为每10股转10股派2.7元(税后)。预案公布前,深圳惠程曾连续两个交易日走出涨停及接近涨停的强劲走势。预案公布后,这只个股也频频涨停。3月30日,除权除息后的深圳惠程出现了高达89.08%的巨大涨幅,并在此后连续三个交易日报收于涨停价位。
从智光电气到亚宝药业、启明信息,完成高比例送转的个股频频走出“填权”行情,让“高送转”迅速成为A股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概念。
并非“天上掉下的馅饼”
屡屡受到市场热捧的高送转,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
业内专家解释说,与成熟市场大多选择现金分红不同,中国上市公司更乐意采用“送转”的方式进行分配,即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其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公司盈利能力也不会因此获得提高。
从理论上说,实施大比例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后,虽然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股本规模的扩大会摊薄每股收益,因此股价也会作相应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送转”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既然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总价值并未因送转而发生改变,为什么“高送转”还是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