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电器(600060)
背景:
2008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亿元,其中电视业务收入约122亿元,同比增长8.46%;实现净利润2.3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59.92%;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5.06%。
2009年第一季度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为8631.6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97%;每股收益为0.175元。
本报点评:网络电视将带来新增长
从彩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看,电视网络化的速度正在加快。海信抓住机遇,推出网络化战略,并陆续推出一系列网络电视,这些电视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机,将成为真正的家庭多媒体娱乐中心。其对内与家庭内部设备互联,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这些技术变革成为海信2008年市场表现良好的重要因素。同时,海信积极介入内容服务运营领域,通过与国内外领先的内容制作商、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建设数字家庭网络运营平台(网站),打造“TV+Internet”的产品功能和“终端设备+服务运营”的商业模式,逐步培育公司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
专家点评:业绩有显著提速迹象
比较2006年以来的年报数据,海信经营局面持续向好的态势显著。每股收益由2005年的0.21元增长到0.46元,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两年由于期间费用率的上升,一定程度压低了当期业绩。我们判断,随着未来公司平板电视业务规模效应的出现,费用率有望稳中趋降,将对公司赢利能力的提升形成正面支撑。
我们注意到,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的赢利水平大幅度提升,销售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分别增长了21%和60%。与之相对应,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状况也日益改善,2008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5.06%,2009年第一季度则继续同比增长了52%。我们认为,公司赢利水平的大幅提升决非偶然现象,与整个彩电行业产业升级以及赢利拐点出现密不可分。
我们判断,未来彩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将大大提升,在这一行业属性和产业模式的转型过程中,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势的自主品牌将成为行业内公司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
TCL集团(000100)
背景:
2008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4.14亿元,其中销售收入373.67亿元,同比增长2.46%(可比数据剔除了已转让的电脑业务和低压电器业务的销售收入),实现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26.60%,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5.04亿元。
2009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司营业收入77.23亿元,其中销售收入75.69亿元,同比减少13.80%。
本报点评:多媒体业务表现抢眼
2008年至今年第一季度,TCL算是国内彩电厂商中比较活跃的一个。作为TCL集团最大贡献业务群,TCL多媒体业务表现这段时间相比同行算是比较抢眼的。
虽然去年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TCL已经提前完成了过冬的布局和准备,现金流充足,这使得TCL具备了更强的应对危机和抗风险的能力,且未来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将成为公司的主要增长点之一。2008年国庆期间成功实施价格战,TCL夺取了不少市场份额。
特别是今年以来,TCL继续保持市场活跃的特性,不断推出互联网电视、蓝光系列等新品,这些产品都紧紧抓住了时下市场热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此外,公司还联合歌华有线一起进行数字电视一体机的市场推广,不失为谋求新利润增长点的明智之举。
专家点评:回归彩电业务核心
从公司营业收入构成来看,TCL多媒体电子产业是公司最核心的业务,2008年占比达61.37%,其他如移动通信产业和家电产业分别占10.77%和9.52%。而2008年公司业务群中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仅有多媒体业务,2008年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29.31亿元,同比增长10.68%。
2008年公司实现彩电销量1436.6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5.9%,位列全球第五大电视生产商(其中液晶电视销量同比大幅增长233.1%,为418.4万台)。尽管公司是一家老牌彩电厂商,但近年来由于多元化经营战略布局需要,彩电业务表现并不起眼。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平板电视市场的启动,公司再次发力彩电主业,以2009年公司液晶模组及整机一体化项目投产为标志,公司资源再次聚焦彩电主业的战略思路日益清晰。
2008年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5.74%,较上年同期微降0.73%。同时,公司的期间费用控制良好,2008年度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56%,期间费用额同比减少7.04亿元,下降幅度达10.99%,剔除已转让的电脑及低压电器业务的影响,按可比口径费用额同比下降7.72%。我们认为,费用下降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北美区域费用改善明显,TCL多媒体费用额及费用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兴业证券分析师 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