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美国银行压力测试结果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日下午公布。美国媒体6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报道,在被测试的19家大银行中,大约有半数无法“过关”,需要筹集新的资本金。其中美国银行缺口最大,为340亿美元。有分析人士指出,测试将进一步揭开美国银行业逾750亿美元的资金窟窿,或面临美国政府新一轮的大干预。
可能的结果过半银行“差钱”
据路透社与彭博社等外媒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根据美国监管机构对19家规模最大银行的“压力测试”最终结果,大约10家需要筹措新的资本金。其中,美国银行的资金缺口最高,为340亿美元;花旗需要进一步集资大约50亿美元;富国银行和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则分别需要再筹资150亿美元和115亿美元。花旗集团分析师基思·霍罗威茨估计,这些接受测试的银行总共需要新筹资金约750亿美元。
美国财长盖特纳6日对外界透露,19家银行中没有一家有破产倒闭危险。而且,他确信其中大部分银行有能力在6个月内从私人市场筹措到所需资金。
此外,由于资金缺口低于市场此前预期,投资者受到鼓舞。6日纽约股市金融板块涨势强劲,银行类股全线上扬,几家参与压力测试的银行出现了两位数的涨幅,其中富国银行与花旗集团领涨。虽然有报道称,美国银行可能通不过测试,但其股价当天仍上涨17.07%。
目的测试“危机有多深”
美联储定于周四正式公布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的结果。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监管部门对美银行业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诊断。事实上从今年2月底以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已翻开美国19家最大银行的账本,检查他们真实的财务状况和未来的盈利前景。
美联储表示,这项测试的目的是,在假定发生经济萎缩、失业率大幅上升和住房价格继续下跌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将和金融机构一起评估,在未来两年内,银行可能会承受多大的损失,19家规模最大的银行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其贷款损失和维持运营。
“压力测试本身并不会解决危机。”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好坏,测试的结果对于判断美国整体经济的走向都有重要意义。因为银行业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是整体经济步入衰退的最主要原因。压力测试可以让人们了解19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及盈利前景的看法,银行业危机到底有多深。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估计,加上已知损失和尚未确认的损失,全球所有金融机构的损失总额将达到令人震惊的4.1万亿美元。压力测试的统计范围较小,只是美国银行等19家银行未来两年在糟糕但非灾难性情况下所面临的未确认损失。因而IMF预测美国银行业的资金需求最多将达5000亿美元。对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近日表示,基金组织的数据“高估”了银行对政府资金的需求。伯南克称,对压力测试数据准确反映出银行状况感到很满意。
外界猜测,盖特纳和伯南克的策略就是让市场放心强大的银行的实力,这样强劲银行就不会被疲弱银行拖后腿,同时向市场展示未来6个月提振疲弱银行资本的路线图———必要时会动用纳税人的资金。
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香港大福证券证券策略师莫劲松认为,压力测试对规模大的银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他估计美国监管部门进行压力测试的意图只是在资本充足率和费率等项目上给银行一定的压力。
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压力测试只是假设了几种极端的情况,给银行预示以后的风险,让其有所准备,更好地预防这样的情况发生,“就算是压力测试的结果真的不好,也会有补助资金进来的。”
分析银行的窟窿如何填?
按照此前规定,在压力测试的结果公布后,银行将有30天时间向政府提交筹款计划,并有6个月的时间来筹集新的资金。如果银行不能通过出售资产或者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那就只能依靠政府的帮助了。
有分析师认为,未能通过测试的银行不得不制定筹资计划,目前比较可行的方式有:出售现有资产,或将私人和政府现在所持的优先股转化为普通股。后者虽不如发售新股那么可靠,但却可以节省股息支出,降低增发普通股的难度,并被投资者视为提高银行资本质量的途径。“不过最后还是有银行会接受更多的纳税人资金”。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开始回暖,这些银行有望直接从市场筹资,而不必继续求助于政府。
而为了淡化公众对银行业的担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5日在国会作证时表示,很多需要更多资金摆脱困境的美国银行能够通过市场满足资金需求,不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救援。他表示,多数急需资本的银行能够通过配股、转换优先股以及出售资产和其他方式筹资。“我已经考察了许多家银行,我认为它们当中的很多家都有能力满足自身的资本金需求,无需政府进一步援助。”
他认为,银行业已承受了相当大的亏损,但也已作了大规模资产冲减。因此,他相信许多参加压力测试的银行将能够在不需要更多公共资金注入的情况下满足资本需求。
■链接
关于压力测试
对大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是美国政府今年2月公布的金融稳定计划的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评估银行在面临更具挑战性的经济环境时的资金需求情况,进而判定哪些银行需要政府额外注资援助。凡是去年年底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银行都被要求参加测试。总计起来,符合条件被测试的19家银行占了美国银行系统三分之二的资产和超过一半的贷款。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黄应来骆海涛
实习生黄倩蔚
■相关报道
美国银行持建行135亿股解禁
会否减持套现成焦点
昨天是美国银行持有的135亿股建行H股的解禁之日。由于美国银行目前正在接受美国政府进行的“银行业压力测试”,昨日市场消息指出,美国银行可能通过私人配售方式来抛售相关股份,价格低于每股4港元,“身陷困境”的美国银行可以筹得大概600多亿港元。
但昨天美国银行并没有相关的减持举动。建设银行(4.71,0.10,2.17%)H股股价大涨超过5%,收报4.99元。
中投接盘传言甚嚣
建行一季报显示,截至3月31日,美国银行在建行共持有390.89亿股,占总股本的16.7%,其中有255.80亿股到2011年8月29日前未经建行书面同意不得转让,余下的135.1亿股被市场视为美国银行套现补充资本金的工具。
据报道,美国银行计划出售所持建设银行的部分股权,中投公司已同意收购其中大部分股票。对此,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作为建行的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在减持前将告知建行,而建行方面尚未接到美银的任何减持信息。
美银内忧外患减持建行可能性大
美银发言人RobertStickler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做出回应:“我们尚未就出售中国建设银行股票与任何一家投资银行有过接触,也没有就可能的售股做出委托。”而昨天下午汇金公司权威人士也向媒体否认了“汇金可能成为美国银行持有的建行H股股份的主要接盘者”一事。
尽管中投目前否认接洽事宜,但是众多市场人士依然维持判断,中投最有可能是未来美银减持的接盘者。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银行已经被政府告知需要再筹集339亿美元资金,这个数量远远比美银高层预计的要多。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广发证券分析师余晓宜认为,美银很可能由于其财务状况的原因而减持建行,这并不表示中资银行的投资价值有问题。中国的银行股目前处于合理偏低的股价状况,从长远来说具有较大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