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德良
恒生、渣打、荷银及中资行目前尚未跟进
汇丰银行(中国)近日刊登的一则公告称,从5月14日起调整两年期以上(包括两年期)的人民币存款利率。调整后,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出现了倒挂。这则公告因此在银行业和媒体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恐怕超出汇丰银行预料。
“利率倒挂”首次出现
汇丰银行从5月14日起调整两年期以上(包括两年期)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两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从2.79%下调至1%;3年期存款利率从3.33%下调至1.1%;5年期存款利率从3.6%下调至1.2%;一年期及以下定期存款利率维持不变,其中一年期利率为2.25%。
花旗银行也对其定期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其两年期和三年期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和1.1%,一年期定期存款仍为2.25%,但没公布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就是说,两家外资行的两年期、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比一年期存款利率还低,首度出现了“利率倒挂”的怪现象。
记者昨日采访了其他几家外资行,发现他们并没有跟随汇丰、花旗相应调整定期存款利率。东亚银行市场传媒处表示,如果调整会先在本行网站上发布,现在还按以前制定的存款利率执行。恒生、渣打表示,尚未跟进调整。这两家银行也没公布3年、5年定期存款利率。
记者随后咨询了多家中资行的客户服务热线,客服人员均表示没有接到变动的通知,利率维持不变。
利率市场化的成果
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决定从9月21日起改革我国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外币利率将由市场决定。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将呈加速之势。去年以来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迫使美国、欧洲各国央行大幅降息,中资行也加快了外币利率调整的步伐。2009年3月25日,中国银行(3.57,0.07,2.00%)再次下调了境内部分外币的存款利率。 这已经是2008年11月以来,中国银行第三次下调了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国内各大银行也纷纷跟随下调。
根据有关规定,金融机构可以人民银行规定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为上限,自行确定和不时调整本行适用的人民币存款利率。然而各中资行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似乎是铁板一块,执行的是央行的基准利率。目前各家银行公布的2年期、3年期和5年期三种期限的年利率分别为2.79%、3.33%和3.60%,与花旗和汇丰调整后的同期限利率相比,分别高出1.79、2.23和2.4个百分点。
有关人士认为,两家外资银行的这种做法是利率市场化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今后将掌握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
外资行利率倒挂存“私念”?
对于为何下调人民币中长期定存利率,相关外资银行不愿给出正面解释,汇丰银行(中国)发言人表示,下调利率是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并结合该行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做出的决定。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外资行的这种做法是变相的拒储长期定存,规避负债风险。如果定期存款大幅增加,而贷款又在放缓,导致定期存款成本较高,将带来盈利下降甚至亏本。
外资行的存款门槛较高,刚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之初其门槛大都定在100万元起存。现在虽然有所调低,但普通客户门槛也需8万元,贵宾客户最低门槛为50万元。
记者致电荷银,客服人员表示,贵宾客户100万元起存,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汇丰表示普通客户10万元起存,账户余额需保持10万元,贵宾客户50万元起存。花旗表示起存门槛8万元,贵宾客户50万元起存。由于大额储户较多,外资行更愿意让客户将存款转为理财产品,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银行的利息支出,同时能赚取更多管理费、手续费,而且还能降低银行在资产运用方面的风险。
在分析外资行利率倒挂的原因时,西南证券(14.47,0.12,0.84%)银行业分析师付立春表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定存付息成本高,外资银行不愿意继续承担;二是外资银行在存贷期限结构上存在不匹配,由于在目前四万亿涉及的低风险中长期贷款方面缺乏竞争力,外资银行也不愿意再吸收中长期贷款。
最近汇丰中国和东亚中国均已获准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也使其流动性获得必要的补充,因此靠储蓄吸引资金对其失去了吸引力。
至于中资行会不会跟进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中资银行跟进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中资银行信贷增速增长很快,可以消化存款成本;另一方面,中资银行盈利收入多以存贷利差为主,中资行也不愿意减少生息资产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