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发展>>新闻详情

博客奇效:常写博客不但可纾缓压力 还可治病

2009-09-03 22:05  《4PS呼叫中心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咨询电话:17317241681(微信同号)  


        近年来“博客”(Blog)大行其道,很多科学家和作家早就知道写下个人的经历、想法和感受有治病效果。然而,这种写作的好处远不止纾缓精神压力那么简单。新的研究发现,自我表达式写作对人生理上益处多多,例如能改善记忆和睡眠,增强免疫细胞活力,减少艾滋病患者体内的病毒水平,甚至加速手术后的恢复等等。

 

《肿瘤学家》杂志2008年2月期刊载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治疗前夕进行自我表达式写作的癌症病人,与对照组相比,无论精神上还是生理上的感觉都好很多。

 

研究人员现在正试图找出上述现象的神经学作用机制。哈佛大学和麻省公共医院神经学家艾丽斯‧弗莱赫蒂指出,关于痛苦的安慰剂理论是探索博客医疗作用的一个窗口。人是社会性很强的动物,有一系列与痛苦相关联的社会行为,例如向他人倾诉,就是一种用来获得解脱的安慰剂。她说,写博客发泄可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弗莱赫蒂还从病态表达的角度进行探索。例如,患躁狂症的人常常讲个不停,她认为,这是因为病人大脑中的边缘系统出了问题,令他们总是想与人交流。边缘系统主要位于中脑,控制人的欲望,包括饮食、性、奢好、解决问题等。

 

写博客背后明显有欲望在起作用,因为许多喜欢写博客的人都感到有种力量在强迫他们写。此外,写博客还可能触发多巴明的释放,它的作用类似与能使人产生想玩音乐、跑步和欣赏艺术品等念头的大脑生化物质。

 

香港《大公报》报道,人脑中没有专司书写的区域,但主管语言的大脑前叶和颞叶也可能扮演一定的角色。例如,左颞叶沃尼克区受损可引起多语症和丧失语言理解能力。患有沃尼克失语症的人除了胡言乱语外还常常不停地写。根据这些线索,弗莱赫蒂猜测,写博客的冲动可能来自上述两个区域中的某些活动。

 

研究人员对写作医疗作用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目前还只能停留在猜想阶段。用脑成像技术对比书写前后脑部活动差异的实验没有带来什么成果,主要因为有关活动位于大脑深层,难以探测。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家詹姆士‧宾尼贝克不久前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现书写前后和过程中脑部活动的差别,不过他自己及其它人对此都持谨慎态度,因为这些结果难以重复和量化。

 

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写作能激活一系列神经信道,多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揭示个中奥秘。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和神经学家里查德‧兰恩运用大脑成像技术,从神经解剖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情绪及其表达,希望由此打开缺口。

 

《肿瘤学家》研究报告所涉项目主要科学家南希‧摩根准备进行更大规模的小区和临床表达式写作试验。宾尼贝克则继续探索表达式写作与生理变化之间的联系,比如作为健康一环的睡眠改善。他说:“我觉得睡眠是最有希望的方向之一。”

 

无论道理何在,在对抗癌症和其它严重疾病的患者中,越来越多人进入博客天地寻找并且能够找到慰藉。摩根说:“写博客毫无疑问能带来同表达式写作相类似的益处。”她希望将写作整合进癌症患者辅助性治疗程序中。

 

在临床方面,随着医护人员开始认识到博客的医疗作用,多家医院在他们的网页上设立了病人博客专栏。摩根指出,与病床日记相比,写博客益处更多,它把“病人联系起来,互相见证各人的表达,开始建立起一个小区”。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 全部评论
共0条记录(共页)
向您推荐

新闻 按行业分类

厂商 按产品分类


        
总机:021-51601170 直线:021-58307717,17317241681(微信同号) 电子邮件:cct@51callcenter.com  泸ICP备10026114号-4  行业交流俱乐部QQ:2919157212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牡丹路60号东辰大厦810室  邮编:201204 上海趋天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02-2018)